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新闻背景:8月29日,一场空前的自然浩劫突袭美国,“卡特里娜”飓风横扫了美路易斯安那州等沿海地区。飓风过后,繁华的新奥尔良市成为一片泽国,处处是冲毁的房屋、漂浮的尸体、待救的难民;灾难引发的社会动乱更是令人发指,抢劫、杀人、强奸等暴力行为频频发  相似文献   

2.
“卡特里娜”飓风必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于自然灾害,保险业通常是第一个提供经济损失估计数字的行业之一。保险业人士是如何评估损失额呢?安德鲁·沃克报道: 保险业已准备好对自己将赔偿的损失额作一个迅速的粗略估计。早期数字是根据一个由各保险公司操作,名为“风险模式代理商”的电脑程序。在过去几天,他们一直在他们的数据库中使用关于受灾地区相当详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美国教育对卡特里娜飓风的“连锁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国家遭遇自然灾害时,各行各业往往都会受到很大损失,教育也难逃自然灾害的破坏。各国都对灾后的教育重建十分重视。从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在重大自然灾害后。对教育在灾后瘫痪作出的反应以及它在重建教育中所作出的一系列对策。也许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关注热点新闻,直击新闻背后的故事。本文摘自美国的新闻评论.尽管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已离我们远去. 但从专家评论中我们看到自然灾难带给人类的“后遗症”可不是一朝半夕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背景材料:美国当地时间2005年8月28日,卡特里娜飓风从佛罗里达以1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登陆并席卷了美国整个墨西哥湾沿岸。遭到袭击之后,美国政府做出了较为积极的反应。链接:中新网2005年9月23日电据路透社报道,“卡特里娜”飓风官方统计死亡人数22日升至1069人,其中路易斯安那州的确认死亡人数升至832人。另外密西西比州的死亡人数为218人,佛罗里达州,阿拉巴马州,乔治亚州以及田纳西州的死亡人数为19人。“卡特里娜”飓风袭击最重灾区路易斯安那州此前死亡人数为799人。这次飓风给美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000亿美元,超过阿富汗和伊拉克这两场战争的所有花费,也整整相当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所有费用的两倍,仅次于“9·11”造成的损失。“卡特里娜”作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同时也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大西洋遭受的27次五级飓风(包括在得克萨斯登陆的“丽塔”飓风),其给美国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其恢复工作可能需要持续几年时间。  相似文献   

6.
7.
英国<新科学家>最近撰文指出,美中两国人均污染气体排放量相差达6倍,美国更该为环境恶化而汗颜. 人们记不清曾经看到过多少篇文章,预测中国那些令人恐怖的燃煤电站造成的污染可能抵消西方国家为降低本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所作的种种努力.其实,要算清这笔账并不难.  相似文献   

8.
“卡特里娜”飓风于今年8月29日登陆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使新奥尔良整个城市陷入瘫痪状态,数千人死亡,成为美国自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以来伤亡最严重的自然灾难。一、一种极具摧毁力的气象灾害——飓风 1.性质中心附近风力≥12级的热带气旋,在不同海域有着不同称谓。一般来说,北半球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至格林尼治子午线,以及160°E以东的南太平洋的洋面上生成的称飓风,而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海洋上生成的称台风。具体为:发生在大西洋、北太平洋东部的称“飓风”,源于“Hurrican”,是加勒比海地区传说中“邪恶之神”之意;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称“台风”;在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叫“风暴”;在澳大利亚则称  相似文献   

9.
尽管今年2月,为改善全球大气环境的《京都议定书》开始正式生效,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并非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最近,又不断传来有关地球南极冰盖正在迅速消融的消息。近来一段时间,世界很多媒体都转载了2005年4月22日美国《科学》杂志的一篇报道,南极科考专家根据对上世纪40年代以来的2000.张航拍照片和后来的约100  相似文献   

10.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随着气候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人们对气候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了解气候知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的共识。去年的气象日,我们向大家介绍了《世界气候之最》,今年我们一起来分享两篇更丰富的气象知识。愿大家在阅读后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向父母亲友提倡从日常小事做起,为珍爱地球妈妈贡献一份力量。——编者  相似文献   

11.
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地理环境教学中有关全球变暖问题的特征,有助于学生对全球变暖问题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云贵高原干旱频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变暖致使西南季风迁移路径异常;雪线上升冰川退缩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变暖使大气零度层海拔升高;寒带南扩热带北扩在于全球变暖使地球表层大气系统中的能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两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霍裕平委员语出惊人:全球变暖恐慌是炒作的结果。这一言论,立即引发了人们对这一"既定事实"的热烈讨论。其实,关于全球变暖中的"另类"观点还包括"变暖自然原因说"和"变暖利大说"等。那么,这些观点是否有道理呢? 一、全球未必在变暖据中国国家气象局统计资料显示:就我国来看,近百年来的温度升温比较明显的是北方省份,而长江流域和西南各省气  相似文献   

13.
<正> 全球变暖,人人皆知。然而2007年"两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霍裕平委员却语出惊人:"全球变暖恐慌是炒作的结果。"此言论一经抛出,立即引发了人们对这一"既定事实"的热烈讨论。其实,关于全球变暖中的"另类"观点还包括"变暖自然原因说"和"变暖利大说"等。那么,这些观点是否有道理呢?  相似文献   

14.
据美国《高等教育评论》2008年5月21日报道:欧洲高等教育系统促进高校协调的博洛尼亚进程已经引起了一些美国高等教育领导者的注意。最近,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著名研究员克利夫德·阿德尔曼(Clifford Adelman)发表的报告就强调,美国的高等教育需要关注博洛尼亚进程,并吸取其中一些具有特色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顾炜 《上海教育》2023,(S1):63-64
疫情期间的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因为长时间的居家学习与生活,加上疫情的侵扰,会给大人、小孩都带来焦虑情绪,教师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有助于家庭保持和谐氛围,学生阳光成长。班主任在疫情期间坚持发挥学校特色——情感教育的辐射功能,有效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矛盾,帮助家长和学生建立积极情绪和处事方式,以爱传递爱、以情表达情,形成更优质、更有温度的线上教育模式,让家庭教育更具温情。  相似文献   

16.
天又要热了!在刺眼的阳光下,我们想到的一个名词是"全球变暖"。可是就在几个月之前,我们国家却经历了一场来势汹汹、影响巨大的雪灾。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怎么还会有"冷冬"?"冷冬"之后,还存在"全球变暖"的问题吗?  相似文献   

17.
《今天.双语时代》2008,(8):107-110
环境污染一直是人类所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科学家们致力与研究在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同时又不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技术。微生物燃料电池就是其中一种,下面我们来看看它空间有什么传统电池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自从人类成功地进入太空以来,世界各国已发射了500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主要应用于全球气象海洋、资源、通讯、导航定位以及空间科学探测研究。这些航天技术及其应用成果几乎对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天文观测卫星使人类在空间尺度上把观测范围扩大到数百亿光年的距离,从时间尺度上可以追溯到数十亿年前宇宙中发生的事情,在整个日地空间跟踪由太阳到地球的全部能量过程;而对地观测卫星不仅研究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圈的环境变化,而且把整个地球作为一个综合系统,研究它们与人类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建…  相似文献   

19.
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全球政治家尽其所能想找到令我们摆脱气候变暖问题的途径。很多人也提出了应对环境问题的新颖方法。以下是一些比较“疯狂”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全球变暖"是近些年出现的一个热门的环保词汇——由于人类向大气中排入过多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引起了全球范围的气候变暖。全球变暖是全世界环保组织关注的焦点,去年英国环保专家还在一篇报告中呼吁:全球变暖威胁数亿人生命。地球变暖了是灾难吗?它会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对此,同学们所熟悉的大多局限于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暖冬"和"酷夏"了,想知道更多吗?就随着文章往下看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