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知识观的转变直接影响着教学观念的变革,当代知识观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型为我国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从后现代知识的理解性、境域性、价值性特点重新阐释了现代课堂教学取向:课堂教学过程应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和探究意识;课堂教学目标从事先预订到动态生成;师生关系由教师权威走向彼此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2.
当代人正由物质性生存向知识性生存转变,这急需知识走向人的心灵,而传统的知识实证化、力量化取向却导致知识对人精神的钳制。当代知识观对知识意义性的凸显及其所体现出的生存论意蕴,使我们认识到教育领域中有必要尝试建立生存性的课程知识观。  相似文献   

3.
西方教师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方教育研究领域,教师知识作为教师认知世界中稳定和基础性的一部分,一直是教师教育与发展的一个核心议题。随着教师知识认识论的变化,其研究内容也随之在演变和扩展:从教师知识分类研究发展到教师实践知识研究。知识观的转向必然会导致教师发展范式的转变,而这些变化对推动我国教师教育研究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在于教师对实践性知识的关注、获得和积累。对于处在教师专业发展基础阶段的高师学生而言,其实践性知识是知识结构中比较薄弱的一个板块。从实践性知识的定义和特征入手,分析高师学生实践性知识的现状,可以发现高师院校传统理智取向的知识观过分强调学科专业知识的课程设置,大学教师教育者与中小学实践相脱节以及教育见习、实习没有落到实处等是造成高师学生实践性知识缺乏的原因。高师学生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高师院校转变传统的指导思想,坚持实践取向的知识观,设置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合作以及对教育见习、实习的重视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知识观是人对知识本质、知识价值、知识表达乃至知识传播的认识。在课堂教学领域,知识观因教学场域的特殊性而有了更为独特的涵义:知识理解即对教学中知识的理解,知识价值即教学中知识的存在价值,知识表达即教学中的知识表达,知识传播即知识教授。从主体构成的视角,根据同一类主体的知识观倾向,可以将课堂教学中主要的知识观划分为官方知识观、学术知识观和实用知识观。这种类型学考察为教学认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考可能,也为更有效地开展知识教学活动带来了启发。  相似文献   

6.
科学知识是科学课程的核心要素,传统的对科学知识客观性、价值中立性、普遍性的理解决定了教师、学生的科学课程知识观的价值取向。随着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知识的文化性、相对性、多样性、建构性、境域性品格的揭示,引领了科学课程领域的一场思想革命,催生了由封闭、单一、科学本位的科学课程知识观向开放、多元、人文、生态课程知识观的转变,对科学课程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知识观转变视野下的课程改革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万伟 《教育科学》2003,19(1):29-31
建立在现代知识观基础之上的理性主义课程观以知识为课程设计的中心,课程内容漠视学生的生活世界,知识的完整统一性被破坏。现在我们正处于现代知识观向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变时期,这其实也是一种从绝对知识观向相对知识观、从普遍知识观向境域知识观、从既定知识观向流动知识观、从精英知识观到大众知识观的转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是人们对课程进行的根本性改造,因此必然会涉及与课程密切相关的人的知识观、教育观和人性观的重大变化.当代知识观突破了以本质主义思维方式为逻辑支点的传统课程认识论,并确立了以生成性思维为逻辑支点的新的课程认识论,这种新的课程认识论不但要求加强课程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和拓展课程的建构过程,而且主张课程改革的运行机制建设,要为课程管理向自主组织方向迈进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罗华 《教育探索》2003,(11):14-16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看法与态度,是教育活动存在的基础,它制约着教师的角色选择与定位。随着知识扬弃和进化的加快,知识现在发生转变:由客观性向化性转变,由权威性向大众化转变,价值性由绝对向相对转变,综合化趋势加强,更新速度加快。知识观的转变,改变了教学情境和教师角色的知识基础,在注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角色创新是教师在新的社会知识观下的必然趋势。教师的角色定位至少应是:引导组织、学习研究和沟通合作。  相似文献   

10.
吴玉军  程晓云 《天中学刊》2004,19(1):116-120
知识观的演变与教学评价的变革,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现代知识观确立了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中立性,排斥非理性在认识中的合法地位,使得评价出现了一元化、单向度的特点,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张扬,内在的丰富情感得不到理直气壮的表现。后现代知识观是对传统知识观的绝对性、无限性和精英气质的扬弃,体现着后现代知识观对差异性、多样化、宽容性的理解和把握。后现代知识观认为.教学评价的理念应该重新进行调整:从结果取向到过程取向;从一元化取向到多元化取向;从工具取向到意义取向;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体现了教学评价的下列走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观念相对于现代知识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缄默知识理论对当前的语文教育改革有极大的启示。语文知识很多是不可描写的缄默知识,语感的含义在知识层面就是语文的缄默知识。语文课程与教学必须注意语文的缄默知识。  相似文献   

12.
传统知识观历来把知识仅仅理解为人类现有的静态认识成果。由于这种成果性知识并不具备充分的创造价值,结果便造成了知识学习与创造力发展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破除传统的静态成果知识观,树立一种全新的动态过程知识观,即把知识理解为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从而使知识本身具备充分的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斯宾塞认为知识选择应随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变,并以“完满生活的预备”为尺度,指出知识具有比较价值,进而得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结论。他不仅点题,更在于破题,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知识选择问题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连接主义的知识观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连接性知识作为连接主义的知识观,对了解连接主义的内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对网络时代知识释放的影响、连接性知识、知识的变革和流动特征、知识的情境游戏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与建构主义知识观进行了仔细对比,对连接主义知识观(知识生态)进行了解读。由此得出,连接主义的知识观相对于建构主义知识观来说,更加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实时性、流动性,强调联结性(管道为王),强调社会化作用,强调适应性(网络和生态),对信息、知识激增的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教育知识实在化看教育知识应具备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知识实在化是指教育知识向教育实在化的过程。教育知识实在化要求教育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如内容上客观真实,范围上要求有时间跨度,表述上要清晰、严谨和明确,生产态度上要认真严肃。并且教育知识实在化要求建立一定的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知识观是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与当代西方知识观相结合的产物。它反对本质主义与二元对立,倡导多样性的知识模式,在对传统认知模式批判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知识范式。文章分析了女性主义知识观产生的背景,从三个方面对女性主义知识观进行了阐述,并做了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17.
知识观转型视野下课程知识意义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知识的意义是指知识所具有的能够对人的精神生活和意义世界给予关照、扶持和滋养的特性.近代以来,受知识认识论的制约,课程一味追求知识的客观性,将"人"隔离于知识之外,知识的意义被严重遮蔽.随着知识观的后现代转型,知识与人的意义关系日益凸显,知识的意义逐渐回归.立足知识观转型这一背景,借助现象学,哲学解释学和建构主义的理论分析,尝试探寻课程知识意义重建的路径:理解课程、体验课耀和建构课程,彰显人作为精神生命体的意义存在.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和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一样,都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观基础上。在新的知识观视阈下,教师的实践知识至关重要。教师实践知识的内涵、特征及形成策略,是教师培训及教师自主设计专业发展计划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知识是课程的基础性源流。课程知识观包含课程知识主体观、课程知识本质观、课程知识评价观,它们分属课程知识的意识形态、选择与组织以及评价问题。基于课程知识观三方面的相互关系,依据课程知识主体类型可将西方课程知识观划为社会意识形态课程知识观、个人意识形态课程知识观和个人—社会意识形态课程知识观三种类型。在逐一梳理与批判三类知识观的基础上,借助中国文化的历史性向度,重建一种新的课程知识观,即个人—社会辩证伦理主体的课程知识主体观、辩证唯物主义课程知识本质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课程知识评价观。  相似文献   

20.
所谓“流派”,就是由于对某一现象审视的角度不同而最终产生的认识分岔现象。课程知识功能观是课程知识流派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分岔点,是我们分析课程知识观的一个重要视角。不同教育流派从自身价值观立场出发来选择课程知识功能,利用课程知识功能,提升某一功能,进而导致了多样化的课程知识功能观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