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泉  吴豹 《考试周刊》2012,(55):155-156
现在的大学生处于一个读图时代和快餐式文化时代;知识多元化和知识获取的渠道多元化。在这种状况下,大学生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就要有一定的辨伪存真的能力。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和思辨的反应能力。大学作为大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有责任和义务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本文在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分析后,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手机新媒介具有受众面广、普及率高以及信息传播更具人性化等特征,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应加强对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的培养。当前,大学生应用手机媒介的行为日益普及,有一定的对手机媒介的信息分析判断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不够理性、对手机媒介信息的认知水平和参与度不高、控制与创造能力缺乏、手机媒介伦理道德及法律意识薄弱等。鉴于此,高校应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大学生提供参与手机媒介实践活动的平台,加强对大学生手机媒介知识、法律的教育和服务;加强对教师媒介素养的培训,将手机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  相似文献   

3.
杨静 《教育探索》2013,(1):36-37
在媒介环境下,通过对大学生开展有关媒介认知、媒介道德及媒介应用能力等的媒介素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媒介观念,促使其积极有效地利用媒介信息,理性地开展自己的传播信息活动。  相似文献   

4.
论自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媒体的出现引发了信息传播的重要变革.面时信息传播变革,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当前媒介环境中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应注重培养大学生自主处理信息的能力、正确运用话语权的能力及运用自媒体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实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需要政府、网络媒体及高校共同参与,协同合作,构建全面、立体而发达的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网络.  相似文献   

5.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生活在充斥着媒介信息的媒介环境里,然而媒介信息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带来了信息污染。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其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媒介素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分析国内外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6.
网络传播通道泛化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传播通道泛化带给大学生大量的良莠不齐的媒介信息。正因此,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大学生实施媒介素养教育,使他们能够理性地面对媒介、自主地选择信息、更好地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媒体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普遍较低,对媒介信息的辨识能力不足,这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如何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引导大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判断问题的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任务。媒介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共同性,其深度融合也具有可行性,深入研究两者的融合机制,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网络化及其带来的信息爆炸、信息过载问题已成为信息社会的普遍现象。媒介已经成为一柄双刃剑,在给学生带来充分的信息量的同时也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了深刻的影响。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应当成为衡量当代大学生生存、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依据。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增强他们对媒介传播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9.
媒介素养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大众传媒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选择、分析、辨别媒介信息的能力.大学生应具备相应的媒介观念、媒介能力,从而能够能动地分析、解读传媒信息,建设性地使用媒介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于网络新媒体,大学生有着出色的接受能力;然而,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媒介素养却处于一种自发自觉的状态.尽管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使用的主流媒体,但是大学生对它的认知却浅显和不够深入理性,也缺乏相关的媒介知识和媒介技能,对媒介信息的互动参与也不够.此外,在网络的拟态世界中,大学生与外界的沟通能力减弱,大学生的媒体道德规范也将受到挑战.因此,推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是当前大学生教育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1.
在大众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提高其信息的解构能力、建构能力和使用能力,使之更有效地选择、理解、评估自己所处的媒体世界。因此,媒介素养教育及其相应的课程建设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文章探索了在现有的高校课程体系下,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三门公共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融合,并对未来的教育实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之一,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实施对象,由于其走出校园后会对经济、文化等众多社会领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他们对媒介信息作出的反应,处理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参与媒介生活的状态在当今社会占有重要地位。在日益繁杂的媒介环境中,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以吉林省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就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需求、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实施情况展开调研,详细论述了媒介素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必要性以及现行高校媒介素养课程的缺失,师资力量的匮乏与考核体系的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今后探寻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实施道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媒介素养教育具有跨学科性,是连接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纽带。媒介素养教育能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媒介批判能力,使大学生利用媒介信息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该文讨论了英语报刊教学过程中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分析了国内高校英语报刊媒介素养教学研究和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缺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宁夏教育》2008,(9):78-78
媒介素养教育指帮助中小学生掌握认识和辨别媒介的技巧,提高他们正确选择和运用媒介的能力,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学会运用媒介积极参与有益的社会活动,学会运用媒介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行使媒介批评的权利。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一方面使中小学生在接受信息时成为具有自我保护意识的人,形成对信息的批判反应能力;另一方面,使他们在使用媒介时知道怎样有效地从中获取有益、有用的知识和信息。  相似文献   

15.
谢薇娜 《文教资料》2010,(11):228-230
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能力。在受众研究视野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以最广大的受众为对象.在尊重受众的同时,培养受众这种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能力。本文以受众研究为基础,分析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必要性.并提出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进路。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大学生拥有并使用自媒体已是普遍现象、网络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主流渠道、表达情感和获取资讯是其使用自媒体的重要用途;高职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着利用自媒体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对媒体信息的选择娱乐化和碎片化、对媒体信息的辨识能力有待提高、缺乏正规的媒介素养教育等问题。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围绕媒介素养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媒介素养教育网络、大学生要实现自我教育和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7.
陈一凡 《考试周刊》2013,(1):158-159
信息时代媒介信息是我国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径,如何正确认识媒介信息而有效地利用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本文对信息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蓬勃发展的全媒体时代。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新媒介,不仅是获取信息的工具,也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媒介素养是人们对信息的选择、获取、理解,信息传达再生产的能力。当代大学生不仅受媒介影响较大,而且借助媒介技术成为影响媒介发展方向的生力军。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媒介素养概念、教育对象、专业构建三个维度,从理论到实践分析考察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与发展特色,探寻高校构建本土化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信息的传播速度也是日新月异,未来5G网络的普及将会使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加快捷。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应当具备在网络当中获取学术资源、批判看待网络媒介信息和在自媒体当中发表正能量言论的能力,要提高这三方面的能力就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20.
解析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樱 《文教资料》2008,(17):192-193
当前,大学生正生活在一个被媒介包围的信息世界里,引进和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迫在眉睫的新课题.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必须重新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提高大学生对各种媒介信息的影响力和判断力,积极吸纳其文明成果,自觉抵制其消极影响,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各种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