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全国防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记者冲到第一线,用他们的职业精神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据《中华新闻报》4月25日报道,2月13日,《新快报》摄影记者王小明因1月到广东中山近距离采访“非典”病人被感染而病情发作,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已经治愈出院恢复工作。他在病中还想着他见过的其他病人,“在病床日记里他这样写道:‘其实我一直不以为然……但当我想起那次在中山采访时看到病床上那位小姑娘,当时她躺在床上剧咳不止,整个身体在咳嗽中颤抖,面带泪水,表情痛苦。想到这里,我的身体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下。’”网民发帖评论道:“这和…  相似文献   

2.
提起“赤脚医生”,想来有点年岁的人都记忆犹新。烈日下、风雨中,他们不避风险,不辞劳苦,每日里背着药箱,东奔西走,进村入户,为人们送上药物,驱逐病魔,是那个特殊年代最乐于奉献的群体之一。 当“赤脚医生”走进人们记忆深处的今天,湖北楚天都市报又 集了一群“赤脚记者”。他们和赤脚医生有着共同的吃苦和奉献精神,不愿靠新闻发布会获取新闻,无意靠“请帖”采访新闻,不屑从材料堆翻拣新闻,而是走街串巷,深入一线,采写“独家”、“首发”新闻。群众由衷地称道这群 “赤脚记者”:“眼睛亮、耳朵灵、鼻子尖、笔头快。”去年…  相似文献   

3.
10年前,王亚中和妻子张云侠离开故乡安徽涡阳,来浙江舟山打工,他俩本想在异乡的打工生活中寻一片精彩的世界,可却时时遭受磨难。10年,弹指一挥间,回首过去,王亚中淡然一笑说:“我与其他民工相比,走的是另一条人生之路……”一、出门去打工,原有一本难念的经故事还得回到10年前。1993年7月15日,在安徽合肥工业大学成人高校读大专的王亚中,匆匆赶上返乡的汽车。其时,邻座坐着一位清秀的女孩,留着一条长辫,散着桂花的幽香——这女孩正是他现在的妻子张云侠。“记得他当时穿着白汗衫、白短裤、白袜子、白球鞋,一身白,拎着两大摞书。”张云侠陷入甜蜜的回忆:“他长得不高不矮,浑身透着一股书生气,一笑就露出那颗可爱的虎牙。当时见他在俺身边坐下,俺心里像小兔挠了似的,突突地跳。”王亚中回忆起俩人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也似有同感。“那时不是正在流行《小芳》嘛,云侠的辫子,可比《小芳》的长多了。”得,一条辫子引起他的注意。“一谈话,蛮投机的。”王亚中有点腼腆:“……下车时,我就给她留了地址。”王亚中,1967年生于涡河边的一个小村里。1987年,正上高中的他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14岁开始发表文章,迄今发表的文字已有80万字。19...  相似文献   

4.
岁末年初,各地批评拖欠民工工资的报道不断见诸媒体。然而,就在传媒业内部,一些“打工记者”的权益同样受到侵害,却常常不被关注。 想起这个话题,缘于一位记者朋友的遭遇 前不久,这位毕业于郑州大学新闻系的记者去郑州一私营企业帮工人讨要工钱,而这家私营企业主情急之下竟振振有词,“大记  相似文献   

5.
咸阳报社从7月份起,开展“记者打工”活动,编辑部的所有采编人员轮流到第一线,扎扎实实地当一天打工仔、打工妹,然后写出体会文章,在开辟的“记者打工扎记”专栏中刊登。该报社开展此项活动,旨在培养记者良好的思想品德及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使记者们能亲身体会到社会上三百六十行从业人员的酸甜苦辣,加深对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理解,从而为新闻工作者走出“深闺”,走向成熟提供可贵的尝试。同时,也力图通过记者的笔,把新闻的触角伸向社会的方方面  相似文献   

6.
记者泪赞     
光明日报驻湘记者康湘岳,最近在采写《茶山常绿颂英魂——记高级农艺师刘先和》这篇通讯时,为主人翁事迹所感动,几次流下热泪。饱蘸真情的文章,必然赢得共鸣。许多熟悉刘先和的人被深深打动,也禁不住泪流满面。读者的泪是真精的泪,记者的泪更是珍贵的泪。  相似文献   

7.
光明日报第一版《来自前线的报告》专栏里,陆续发表了该报摄影记者吴力田深入老山前线,冒着敌人炮火,拍摄的真实的、难得的、珍贵的照片。一位摄影记者,不是把镜头停留在那些平平常常、安安稳稳的地方,而是对准充满硝烟的战场和殊死战斗的勇士,这种深入、及时、有效的工作作风是值得称道的。一位记者深入到前线去写几篇报道,拍几张照片,我认为,不亚于对战斗的官兵们进行一次作战动员。对于吴力田的深入采访,云南前线某部中队长马振祥投书报社说:“我代表中队领导,代表全中队官兵向报社报喜,……吴力田代表报社参加了这一次战斗,在艰难困苦的时刻给了我们巨大的精神鼓舞和帮助,感谢  相似文献   

8.
光明日报第一版《来自前线的报告》专栏里,陆续发表了该报摄影记者吴力田深入老山前线,冒着敌人炮火,拍摄的真实的、难得的、珍贵的照片。一位摄影记者,不是把镜头停留在那些平平常常、安安稳稳的地方,而是对准充满硝烟的战场和殊死战斗的勇士,这种深入、及时、有效的工作作风是值得称道的。一位记者深入到前线去写几篇报道,拍几  相似文献   

9.
写下这个标题,我想先不嫌赘述地摘录一段文字,抑止一下不平静的心情,与读者诸君感悟一下其中蕴含的那份情感——“傍晚时分,天越来越冷。在汽车站里,我们告别,互道珍重。孟杰已是精疲力竭……我流泪说:别忘了还有北京,见徐大夫、福燕护士长,如果你愿意,我会陪你一起去。他努力探出车窗,背起了小路的句子:‘我愿意成为铁道上的一根枕木,让中国防止艾滋病的这列火车驶向前方。’我抹掉一把泪,大声跟着背道:‘不管你这  相似文献   

10.
淮海晚报今年开展了"记者编辑打工月"活动,让新闻从业人员亲身体验社会各行各业的艰辛,以推动队伍建设,抓作风、改文风、出人才、出好稿。活动中,报社总编、各部主任带头,主动自找"打工"岗位。年轻的记者编辑们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到社会上从最普通、最平常的事做起。如商店服务员、车站检票员、清洁工等,涉及到30多个行业。这项活动增强了记者编辑的社会责任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东北大兴安岭发生特大森林火灾的消息传出后,中央和地方数十家新闻单位先后派出上百名记者奔赴扑火第一线,将灼烤人心的火情消息和军民奋战的英勇事迹及时传向祖国和世界各地。他们用自己的笔、照相机和  相似文献   

12.
赞记者的吃苦精神和“笨功夫”文华一个从事新闻工作时间并不长的普通记者,为什么能提出并抓住如何看待市场经济中的物价现象、政府如何管理市场的大问题,主要是因为记者老老实实地“沉”了下去,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过程中,从贴近群众最关心的日常生活问...  相似文献   

13.
杨驰原 《传媒》2015,(1):24-25
“我是个记者,但不是好记者,也讲不出好故事,但我愿以《传媒》为阵地,对‘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做好宣传报道,为‘好记者讲好故事’点赞”.这是笔者和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组织者的表态,现在笔者的表态落到了实处,“好记者讲好故事”专题如期制作出来了,审稿过程中,再次被这些好记者的好故事感动,感动之余,连点三赞.  相似文献   

14.
自今年5月20日起襄樊晚报编辑部开展“记者打工”活动.全体采编人员轮流抽出时间,到各行各业的一线岗位上扎扎实实干一天,然后写出文章,发表在本报开辟的“记者打工札记”专栏中.目前,已有15位同志分别去当了一天清洁工、火化工、装修工、巡警、幼师、售票员、餐厅服务员、工人、菜贩等.  相似文献   

15.
赞记者亮牌采访会议李成喜《新闻战线》第六期一则新闻界信息报道:泸州日报记者亮牌采访会议。文内介绍,泸州日报从去年11月实行记者采访会议须带一块长15厘米、宽6厘米、标有“泸州日报”的镀铜金属牌,放在记者席上。这样既可让会议主持者心中有数,又可使其他领...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要产生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精品,就要精心组织报道内容,努力创新表现形式,从根本上转变采访作风,真正做到"三贴近"。湖州晚报作为一张面向基层、  相似文献   

17.
一段“打工记者”的人生路; 一曲“打工记者”的奋斗歌; 一篇“打工记者”的甘苦录。 看过此文,每一个在编的正式的新闻从业人员都将产生内心的感动与实实在在的危机感,并能由此唤起新的工作激情与拼搏精神……  相似文献   

18.
赞“兰台”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