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初诗人王七祯,对李白推崇的同时,并颂扬其“一生低首谢宣城”(《论诗绝句》)。从李白现存的带有仰慕“谢宣城”(即谢朓)的诗篇中,的确可以看出其“低首”的诗句。然而,透过那些“低首”的诗句.则可以看到李白时刻不忘追踪目标,研习诗艺,提升并超越自我的“昂首”意识.  相似文献   

2.
李白经常在诗中提到谢跳.并对其人其诗大加赞赏。如:“蓬莱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我吟谢跳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风雨。”(《酬殷明佐见赠  相似文献   

3.
先请读下列诗句:“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李白);“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罗隐);“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苏轼)。在这些诗句里,山  相似文献   

4.
您知道下列诗句中的“君”是指代谁吗?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潜)3.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杜甫)4.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李白)5.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李白)  相似文献   

5.
新教材将老教材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但愿长醉不复醒”改成了“但愿长醉不愿醒”,此一字之改动引来众多争议。文章从李白政治经历、两字字义及折射的情感、全诗内容照应、聚会情境等四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该诗句用“复”字比用“愿”字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6.
邓锡禄 《语文知识》2006,(12):21-21
《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作。其中有“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的诗句。这里的“将”字怎么读?  相似文献   

7.
《教育文汇》2011,(7):6-7
有道考题,要求写出“日照香炉生紫烟”诗句的作者,考生写“唐李白”,却不得分,因为电脑的标准答案是“李白”。难道此诗非唐代李白所作,而是异代李白所写?当然不是。莫非历史上有个姓唐名李白的人?似乎也不是。我想,之所以不给分,是因为电脑标准答案只有两个字,答三个字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8.
敬亭山和谢朓楼是宣城的标志性景观。自谢朓来到宣城题《游敬亭山诗》后,敬亭山开始在文学上崭露头角,唐代诗人李白来到宣城题《独坐敬亭山》后,敬亭山开始具有丰富的人文意义。谢朓楼是谢朓所建,李白在多首诗歌中表达对谢朓的崇拜。后代的文人因为仰慕李白和谢朓,经常登上敬亭山和谢朓楼题诗歌唱,他们或是怀念谢朓、李白,或是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感,在不同的时期赋予敬亭山和谢朓楼不同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瞧,这个小诗人又开始改诗了。如果李白听到这句诗会不会气得活过来呢?我真替李白感到惋惜,这样的千古名句,如今已经面目全非了。今天,这个“小诗人”又来到我家,还带了许多乱七八糟的诗句来。你看,他就是安静不下来,一会儿爬到我的桌子上  相似文献   

10.
李白的诗歌具有壮美和柔美两个方面,其中柔美的一面可以概括为“清真”.他的“清真”思想即是纯真本色的美学追求.李白的“清真”思想与庄子美学、魏晋的玄学以及“二谢”为代表的南朝诗人有着密不可分的传承关系,同时又有极其独到之处.他的“清真”观念的内涵,体现在人格精神上,便是指从现实功利活动中独立出来,把握人的自然天性,在与自然的融通感应中获得人格的疏放与自由.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两首古诗出词现“疑”字.如: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第七册李白《望庐山瀑布》)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第四册李白《静夜思》)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词都没有在字词上作解释,一些老师把这两首古诗中的“疑”,解释为“怀疑”,教学参考书也持这种观点.《小学语文古诗释解》这本书则把这两首的诗句分别译为:③瀑布从三千尺高的地方飞一样直泻下来,简直疑心它是从九天上落下来的银河.  相似文献   

12.
李继彦 《华章》2011,(7):50-50
有一道考题,要求写出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的作者,考生写“唐李白”,却不得分,因为标准答案是“李白”。难道此诗并非唐代李白所作,而是异代同姓同名的人所写?当然不是。莫非历史上有个姓唐名李白的人,那个答案误指了此公?似乎也不是。何以不给分?因为不是标准答案。我疑心这试题是由电脑改卷,它只认标准答案。电脑也有不如人脑之处,此其一也。  相似文献   

13.
宋国栋 《数学教学》2004,(4):42-42,33
(十)唐诗与数学灯谜 唐诗中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含有数量词的名句,但这只是诗人的夸张手法,与数学并不搭界.然而,利用灯谜作桥梁,却可将某些唐诗句与数学联系起来,如本刊2003年第8期及第11期中的谜例“凤凰台上凤凰游”(李白诗句)和“驱马出关门”(魏徵诗句)即是. 谜例1 贵贱无常价(数学名词二).谜底  相似文献   

14.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不会不注意“锦囊”这个名目。锦囊几乎成为诸葛亮的专用品,盛笺纸,授妙策,用的就是“锦囊”。唐代大诗人李白《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诗云:“我有锦囊诀,可以持吾身。”锦囊诀,谓妙诀也,亦即妙计。囊中有此,看来还是相宜的。但是,既是锦制的囊,自不限于一种用途。唐人李贺的锦囊,就别有所用。李商隐《李贺小传):“每旦日,出与诸公游……骑駏驢(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囊中所储者,当为诗句材料。  相似文献   

15.
<正> 李白诗句:“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霓”字,翻了许多选本不曾见有人注释,后问津于程先生选注《古诗今选》上册第二百一十三页一行,程注:“霓也就是云。”我觉得如此释“霓”,欠确切。对此,我想谈点自己的看法。霓的出现,应该是很早,其具体时间,邈不可知。但,我们可以设想,释霓工作应该是在霓的自然现象被人所发现时就已经开始了。及至其被写入文学,为霓释义的人也因之增多。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事业的发展,人对霓的自然现象认识逐步深刻。因  相似文献   

16.
据说伟大的诗人李白登上黄鹤楼,看到壁上崔颢的诗《黄鹤楼》时,很是欣赏,或许是他同诗人崔颢达到高度共鸣的缘故,高傲的李白认为有了这样完美的诗句,自己再写也是多余,也就放弃了写诗的念头。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李白在诗歌方面造诣较深,不愿再浪费过多的笔墨,更不愿去生产文化“垃圾”,李白的这种精神真是可嘉,我每每想起这个典故时,从心  相似文献   

17.
一、语言积累及其运用(20分)根据积累,填写出相应的古诗句,完成1-5题。(14分,1-4题每空1分)1.“诗仙”李白在《行路难》中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2.“诗圣”杜甫《望岳》中点化孟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3.“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体现兵临城下,战云笼罩,战士整装待发,士气旺盛的诗句  相似文献   

18.
《嗟来之食》被选入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科书将“从而谢焉”解释为“于是断然拒绝(黔敖的施舍)。谢,辞谢。焉,指代施舍。”这种解释是不正确的,应该译为“(黔敖)追上去向他道歉”。首先,单从字面意思看,将“谢”译为“辞谢”尚可,但“从而”能译为“于是断然”吗?其次,分析文言虚词“而”的语法意义,在此表示顺承关系,连接前后两个有先后联系的动词,其施动者应该是黔敖,意思是“(黔敖)追上去向他道歉”。由此看来,“从”当译为“跟从、追赶”,“谢”当译为“道歉”,“焉”当为句末语气词。其三,结合课文内容看,在“齐大饥”之时,黔…  相似文献   

19.
秋色入心即为愁。秋天来了 ,秋风起了 ,秋雨下了 ,秋叶落了 ,这些景色最容易引发人的感伤和愁绪 ,特别是对于多愁善感的古代文人。《汉乐府·古歌》中“秋风萧萧愁杀人 ,出亦愁 ,入亦愁”的诗句 ,道出了秋天典型的景致和文人们典型的心境。古人写愁绪有很多名篇名句 ,屈原的《离骚》以长歌的形式抒发被楚王放逐的郁闷 ;张衡的《四愁诗》一唱三叠 ,表达的是郁郁不得志的心声 ;李白也有很多写愁的诗句 ,随手拈来 ,皆成名句 :“白发三千丈 ,缘愁是个长。”(《秋甫歌》)“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五花…  相似文献   

20.
月亮是李白的钟情之物,纵观《全唐诗》所收录的李白诗歌,涉及到“月”的就有三百首左右。李白的咏月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诗中,李白可以步月、行月,也可以泛月、乘月,还可以醉月、寄月,甚至可以“上青天”揽月、“就洞庭”赊月。在这些花样繁多的“咏月诗”里,李白借“月”抒发了不同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