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现完美的就业——职业教育目的新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职业教育有着自己的特点。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育人、培养人,也不仅仅局限于"为了学生的就业"。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职业教育应当有更高远的追求,"实现完美的就业"应当成为职业教育今后努力追求的目的。只有实现完美的就业,才能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价值,才能真正促进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三大特性:社会性(职业教育的工具性价值)、人民性(职业教育的本体价值)和职业性(职业教育的手段性价值).服务社会、面向人人、享用职业则是其相应的价值观.职业教育通过促进公平、发展经济、创建和谐社会来服务于社会;职业教育面向人人,实现了从关注民生、拓展生涯到自我实现的跳跃;职业教育通过尊重劳动、凸显能力、就业导向来体现享用职业的功能,最终实现社会职业与个体志趣的最佳结合,促使个体自觉地从对生存境况的谋虑走向对完美生活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就业乃民生之本,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项战略举措,就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很好地促进了个体职业的社会化,它担负着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能够满足各种社会需要的现实职业者的任务,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具体形式;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是当下服务于解决大多数人的就业和民生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的核心属性及其规律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是职业教育的前提和逻辑起点,是职业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服务社会生产、满足市场需求是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职业属性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属性.职业教育基于服务社会生产要面向就业,基于满足市场需求以实现就业,从而实现职教产品的内外价值,实现人力资源的开发与配置.职教产品生产开发反映的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部生产的微观规律,职教产品规划配置则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市场的宏现规律.  相似文献   

5.
瑞士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形成了相辅相生的循环系统。在这个循环系统中,职业教育通过职业准备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及职业继续教育三部分对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进行职业意识渗透,就业能力培养及就业岗位中的指导与继续教育,最终实现个体就业质量的提升。针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认为我国可以从早期职业渗透、坚持适度教育及为个体就业提供终身支持三个方面改进,以提升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6.
闫伟 《吉林教育》2007,(5):30-30
一、为受教育者就业需求提供服务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是服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为受教育者提供就业服务。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通过职业指导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导向。职业学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满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就业质量内涵、我国就业质量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和发现目前就业质量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发挥政府和社会职能、增强学生自主能动性等手段来解决当前就业质量问题。本文认为,高等职业院校只有关注学生就业质量,平衡社会、企业和个人三方关系,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才能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职业教育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8.
田月红 《学语文》2011,(4):15-16
职业教育主要是就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针对社会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就业。职业学校文化课的教学要结合专业.为专业服务,为学生的就业着想。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9.
以就业为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鹰 《职教论坛》2003,(16):1-1
职业教育本来就是指在一定文化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受教育者从事某种职业的一种专门化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直接为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服务,直接为“就业”服务,这是社会赋予职业教育的功能,也是职业教育存在的理由,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本来就应该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特色。应该说,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在坚持为就业服务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提供了数千万高素质劳动者。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普通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职业院校为“就业”服务的意识不强,对劳动力市场缺乏了解,存在为办教育而办教育,为收“学费”而办教育的情…  相似文献   

10.
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当前,教育部明确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这一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有其社会学、经济学和教育学的深刻的理论依据.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应充分考虑社会分层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认识到以就业为导向是获取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寻求人才供需平衡的有效手段,以就业为导向由职业教育本质属性决定,其有助于个体的职业社会化.  相似文献   

11.
当前,教育部明确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这一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有其社会学、经济学和教育学的深刻的理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由职业教育本质属性决定,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有助于促进个体的职业社会化.  相似文献   

12.
从学校到工作:职业教育与有效就业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就业者个体的立场出发,将职业教育是如何促进学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过程区分为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的三个阶段,即学校教育体系向就业的接近、职业指导和职业中介机构的就业援助活动、企业对学校毕业生的追加培训。并通过对日本、德国的比较分析,试图从制度和政策层面探讨职业教育是如何促进就业的问题,并在学校职业教育与就业的关系上明确我国学校职业教育有效促进就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对于所有职业教育院校而言,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前教育行业关注的主要问题,在职业大学教育中,为了能够使职业教育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使各个专业的学生满足社会就业人才需求,以就业导向为基础进行职业大学实训的教学改革十分有必要。本文从职业大学实训教学改革的意义与目标出发,就基于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大学实训教学改革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刘兵兵 《江苏教育》2014,(16):33-34
<正>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的自由发展。教育的功能有二,一是社会发展功能,二是个体发展功能。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过于强调满足社会需求,而忽视了人的个体需求。职业教育强调就业导向,并非仅仅在于简单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中低端就业,同时还要使学生有能力在未来职业生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现在各个职业学校各个专业都在不断探索与尝试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就业。本文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专业课课堂教学中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变革,从而探索有利于中等职业类学校计算机专业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现在各个职业学校各个专业都在不断探索与尝试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就业。本文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专业课课堂教学中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变革,从而探索有利于中等职业类学校计算机专业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7.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可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彰显职业教育特色,有助于缩短毕业生与职业世界的差距,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但也带来了毕业生人文素质整体滑坡和毕业生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应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始终坚持育人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社会职业对从业者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决定了大学生只有作好充分的就业准备,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需要。但就目前而言,大学生的就业准备情况不尽如人意,大学生在心理、素质、能力、观念等方面与社会的就业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林业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学生就业为核心的职业本位和林业行业为社会服务的公益属性之间的关系,得出林业职业教育的职业本位是以谋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为社会发展提供从事林业行业公益服务的职业技术人员。因此,林业职业教育应实现职业本位,培养从事林业公益事业输出"学生产品"的公益属性,才能够体现林业职业教育的特殊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和震教授与谢珍珍在《就业不是职业教育的终点:职业教育的经济决定论驳析》中对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有着误解。"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国家、社会和学生的现实需要;"普杜之辩"针对的是对职业教育双轨制和单轨制的选择问题,杜威也十分重视教育的就业导向;经济需求和学生需求、就业能力培养和公民素养培养并非必然矛盾,职业并非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唯一依据;"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需要有正确的理解,未来职业有变和不变的方面,要全面看待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市场需求是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职业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