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熟读背诵课文的过程,就是咀嚼、消化和吸收课文语言的过程。目前,在小语教材中,根据不同年级都安排了份量不等的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或片段。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完成这方面的教学任务呢?我在教学中做到:抓好“三个结合”,采用多种  相似文献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已教完了。这堂课,卞老师按照课文后面的练习三,指导学生如何背诵,他决定以第二段(从“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到“色味都比桑椹好得远”)作为指导的重点。学生平时在背诵中,漏字掉句很多,前后常常颠倒,经常用自己的话代替课文的语言。象描写百草园这段文章,如何使学生能津津有味、有条不紊地背诵出来呢?卞老师昨天晚上坐在办公桌前,一遍及一遍地默诵着这段课文,还不时地把书  相似文献   

3.
学习语言是为了培养语言能力,而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能力。语感能力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重复,而重复的最好办法就是熟读背诵。这是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显著的标志。熟读背诵是传统语文教学早己证明了的学习语文的有效方式,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熟读背诵是学习语文的必由之路。中学阶段,要求学生熟读背诵若干课文(或精彩片段),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目前语文教学重理解、轻背诵,认为一篇课文经过老师的分析讲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勤学苦练,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课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的目的任务。可见背诵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那么背诵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课文,不论是诗歌,还是小说、散文,都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在课内指导学生背诵,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记忆力,而且能渲染语境,促进学生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对各学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翻开语文书,每一册都安排有背诵的篇目或段落,由此可见背诵的重要性.而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极少指导学生背诵,而是把背诵当成作业放到课外,让学生回家自己背,这种做法显然是错的.我认为,课堂教学应重视和加强背诵的指导,特别是讲究背诵的方法,提高背诵效率.下面,我谈谈几种指导背诵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唐昌芬 《新疆教育》2012,(16):239-239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大多数语文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组由四篇课文和一个《基础训练》组成。从内容看,课文都是写发生在春天的事;从体裁来看,《春晓》、《蚕姑娘》和《栽吧栽吧》是三篇韵文。韵文的特点是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记,可以用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这三篇课文以课文形式、内容为联系组成一个教学单元。可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里对小学生阅读量提出了具体要求: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关于课文内的古诗词,教师进行了教学讲解等方式使学生理解背诵,而课文之外的古诗词背诵则没有理解的基础,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是死记硬背地进行古诗词背诵,以完成任务。这样的背诵现状是不可取的,面对中华民族留下的宝贵文学财富,学生只是把它当作一堆文字符号去记忆。这里笔者就小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外古诗词背诵这一主旨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9.
课文角色扮演——开发“生本教育资源”的趣味性《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课后练习曾要求背诵全文,难度较大。我就采用另外一种方式,要求学生编演课本剧,道具、服装、音乐、舞蹈自行设计,对话必须用原文的语言。先在班内演出,每个小组演出一次,评出优秀小组再在我所教的两个班上公演。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了起来,情绪高涨,又是背台词,又是配道具,既当导演,又当演员。每表演一次就背诵一遍课文,最终一篇几百字的古文背诵就在这种愉快的表演和欣赏中轻松地完成了。当然课本剧的编演也要适可而止,不能过滥。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开发…  相似文献   

10.
对于优美课文、优秀诗文的背诵与积累,《语文课程标准》作出了明确要求:“1至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而学生对于背诵感觉很烦琐,甚至感到很厌烦。那么.该怎样化解学生背诵的难度,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积累呢?我尝试着全班总动员.把背诵放在课堂上完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六册《三棵银杏树》是一篇讲读课文。可从课后“思考·练习”入手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合理改编“思考·练习1”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教师可设计几道填空题 ,让学生边默读边完成 :(1)我家屋后的空地上有三棵银杏树。一棵_____,两棵_____。(2)这三棵银杏树 ,冬天 ,_____。春天 ,_____。夏天 ,_____。秋天 ,_____。(3)银杏树的干_____,枝_____,叶_____,花_____,果_____。(4)有了这三棵银杏树 ,春天 ,我们可以观赏到可爱的_____;…  相似文献   

12.
《王冕学画》的第二段是要求学生背诵的。如何才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背会课文,提高背诵效率呢?我运用了“以图画助记忆”的方法,指导学生在不足十分钟的时间里就准确、流利地背会了这段情文并茂的文章,效果较好。要求学生背诵前,我首先有感情地背诵了一遍。然后对学生说:“老师刚才背诵课文时,脑海里始终有一幅很美的画,我是想着这幅画的情景背诵课文的。你们想知道这幅画是什么样吗?”“想知道!”我便放慢语速,再次背诵这段课文。一边背诵,一边在黑板上用粉笔勾勒图画:平静的湖面,宽阔舒展的荷叶漂浮在蓝蓝的水面上,紧靠荷叶…  相似文献   

13.
我是怎样指导学生背诵的永登县城关小学柴红英小学语文的许多课文,都是千锤百炼、脸炙人口的优秀名篇,有许多还是名家之作。学生通过诵、读、背、不断吸收、消化,久而久之,美的语言便会脱口而出,D头作文便能“出口成章”,书面作文也能“笔底生花”。总之,背诵对语...  相似文献   

14.
《加了一句话》是六年制第七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紧扣“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这一重点句,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反复咀嚼这句话的意思,反复品味加了“春天到了”以后的语言魅力,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体验语言。其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5.
江道启 《教育文汇》2013,(20):23-23
上完《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我要求学生课后围绕歌颂母爱写一篇自己亲身经历的文章。作业刚布置完,不知是哪位女生轻轻地说:“老师,不写行吗?”“不行!今天晚上必须完成。我明天要检查。”我头也没抬,边说边收起课本,与学生互道“再见”。  相似文献   

16.
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提高阅读能力 ,锻炼记忆力 ,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 ,培养和提高作文的能力。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呢?笔者认为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只有对课文理解得透彻 ,学生背诵起来才会流畅。如果学生对课文一知半解 ,他们只有死记硬背 ,背起来疙疙瘩瘩 ,结结巴巴 ,这样就收不到背诵的效果。一、抓住内容、写法、语言三个方面的理解背诵。指导学生理解一篇课文的基本要求有三点 :即内容、写法和语言三个方面。下面结合《桂林山水》一文中的一则教学片…  相似文献   

17.
在本学期所学的所有课文中,有几篇课文我不太喜欢,因为这些课文不仅枯燥无味,最让人心烦的是全文背诵。在这些课文中,我最不喜欢的是《黄果树瀑布》,即使这一课没有背诵任务我也不喜欢。《黄果树瀑布》的大概情节是:用听觉、视觉、触觉来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壮丽景象。当然,我可不会平白无故地讨厌这篇课文,主要原因有:  相似文献   

18.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中描写草原景色美这部分内容,这节课…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叫我谈谈闻一多的《最后一次的讲演》的教学。我在文化大革命中间讲过这篇课文。那个时候,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帮八股;有些课文缺乏规范性,逻辑性不严密,语言经不起推敲,更没什么嚼头;还有的课文内容很好,但理论上太艰深了,不是中学生啃得动的。在这样情况下,《最后一次的讲演》被学生们特别地喜爱,他们自动地利用课外的时间朗读和背诵它,并且提出了一些我没有意料到的问题。一篇短短的讲演,在二十多年之后对青少年还有这么强烈的吸引力量,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最主要的,是因为这不是一篇关在书斋里“做”出来的文章,它是一篇血写的  相似文献   

20.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白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师在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教师的引领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