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弢 《教育》2009,(10)
自从新课标提出"整体把握"之后,大家对"整体把握"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格外重视,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操作,都有充分体现。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着理解上的偏颇和运用上的失误,有待我们斟酌辨析。"整体把握"的运用误区学生在阅读时,常常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这是由于没有对文章从语篇的角度来把握,捧着文章就读,不看标  相似文献   

2.
鲍弢 《教育》2009,(4):54-54
自从新课标提出“整体把握”之后,大家对“整体把握”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格外重视,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操作,都有充分体现。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着理解上的偏颇和运用上的失误,有待我们斟酌辨析。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小学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违背教材编写意图,盲目实施教学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在内容上注意了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安排上做到了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从中年级开始,教材按照训练组编排,把训练目标按照一定的梯度分解到各年段和训练组,年段之间、组与组之间相互联系,前面的训练是后面训练的基础,后面的训练又是前面训练的自然延伸和发展。这样的编排特点决定了每一篇阅读材料都处于特定的位置,承担着特定的任务,在教学中准确…  相似文献   

4.
张英 《文教资料》2010,(27):63-64
语文教学重在感悟和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具体可按照初读感知,把握文章内容;局部感知,品析文章主旨;归纳感知,明确写作意图的基本模式进行,以训练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和快速理解文意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谢东 《现代语文》2006,(5):71-72
一 “整体把握”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重要理念,在标准中多次出现。综观几处具体的表述,可以发现,它的涵义并不一致,而是在两种意义上被使用。一种是指整体直觉的文章把握方式,也就是不通过逻辑的层层推导,而是涵泳沉潜于作品之中,凭借直觉,对文本整体作灵感式的体悟。一般认为,相对于印欧语系而言,汉语言是一种模糊的,有着极大自由和随意性的艺术语言,它长于暗示、隐喻,善于表达朦胧隐蔽的感觉、体验和情感;汉语的修辞崇尚“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追求以有限的文字包孕具有生长因素的深广意蕴;汉语意义的确定,需要在整个题旨情境的映衬下,靠语感和领悟来把握。因而,中国传统的文章解读,重整体感受和直觉体悟,这是汉语言的特点和中国人思维特征所决定的特有的解读方式,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整体把握”,所谓“整体把握能力”,就是运用这种方式来解读文章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整体把握”之后,人们对“整体把握”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格外重视,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操作,都有充分的体现。但从目前情况看,也存在着理解上的偏颇和运用上的失误,需要加以辨析和矫正。一、“整体把握”的运用失误1.顾此失彼,淡忘整体。学生在阅读时,常常看了后面忘前面。这是由于阅读时没有对文章从语篇的角度来把握,捧着文章就读,不看标题,不  相似文献   

7.
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稿)》提出“整体把握”之后,人们对“整体 把握”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格外重视,无论是 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操作,都有充分的体现。 但从目前情况看,也存在着理解上的偏颇和运 用上的失误,需要加以辨析和矫正。  相似文献   

8.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阅读教学中"整体把握"的思想越来越受推崇,但是很多老师对"整体把握"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些误区。如何走出误区、运用整体把握的思想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谈几点实践感悟。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理念。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教学中的“对话”不能只是狭隘地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或者各方面之间的接触、谈判.它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追求。对话意味着相互平等、相互沟通、相互包容。意味着双向互动.意味着相互碰撞和共同建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句话对于教学而言。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的主体间对话过程。从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应该把握阅读教学中“对话”理念.应该在把握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理念的同时.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整体把握与整体感知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它们是教育理念发展的不同阶段.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要经历"初始整体把握-局部深入研习-深入整体把握"的过程,其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概括能力、综合阅读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需要保护学生的初始整体把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会学生识别语言符号,并指点学生注意文体区别.  相似文献   

11.
李茹 《文教资料》2011,(15):30-31
整体把握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钥匙。培养整体把握课文能力,要树立整体把握文章的意识.在阅读教学中要采取如下措施:做好新旧知识的“接轨”工作;搞清文章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加强阅读训练;掌握学习策略,架设从“学会”到“会学”的桥梁;创设情境,营造阅读氛围。  相似文献   

12.
把握文本是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作为教师来说,首先要读懂文本、读透文本,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并确定训练的重点,从而达到高效的阅读。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的“两个过程”包头市第一实验小学樊晓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性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还要指导学生掌握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阅读文本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个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的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有辅助因素也有主体因素。主体因素与辅助因素的关系可用一个比喻来说明,主体因素是灵魂,辅助因素是血肉,一个丰满、完整的形象,即不能没有血肉,更不能缺少灵魂。因此,阅读教学中缺少其中的任何内容都是对文本整体性的破坏。所以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的内容必须进行整体把握,通过辅助因素深化对重点内容分析的背景依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把握文本是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作为教师来说,首先要读懂文本、读透文本,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并确定训练的重点,从而达到高效的阅读.  相似文献   

16.
在阅读教学中存在一种误区,有些老师追求过于"丰满"、"花哨"的课堂,课堂容量过大,环节设置过于琐碎,致使学生消化不良。笔者以为,教学设计时若能找准几个关键的"点",引导学生读、思、品、悟,会使课堂获得最佳"性价比"。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实现文本价值的最佳显现,如何实现目标的高效达成,如何让语文课上得既有温度又有深度,这是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索的问题。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要把握好三个"点",即切入点、合作探究点、拓展点。一、选好切入点,引发课堂探究热情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如何开始师生的共同解读文本的活动,这就涉及一个切入点的问题。《智取生辰  相似文献   

18.
<正>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前后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旧知识往往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往往是旧知识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站在整体、系统的高度,把握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前面的学习中适度渗透或孕伏,为后面的学习夯实基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下列四个"有利于":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肢解美文,割裂上下文联系,缺乏对课文整体把握,致使学生学习起来味如嚼蜡,或理解有失偏颇。课改以来,这种现象确实已很少见,但许多教师往往把"整体把握"理解为初读课文后浮光掠影的概括内容或谈感受,究其原因是广大一线教师对"整体感知"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策略缺乏研究和探索。笔者在此发表拙见,以期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一、整体感知的理论依据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教学是塑造学生人格魅力,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关键时期。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悟性,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要保证学生能够整体把握课文,并可以得到深刻体会。学生在整体把握和深刻体会一篇文章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效塑造人格魅力。因此本文全面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体会,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