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年的记忆中,进了腊月,就该着手为春节做准备了。过了腊月二十,每天的事情就一件挨着一件了,大人们着实忙碌,小孩子也不闲着,帮着做些小事。这期间,记忆最深的就是扫屋了。扫屋是我们当地的方言,专指春节前打扫整理房间。那时的房子是矮小的土坯房,一年了,旮旮旯旯就会积满了灰尘和蛛网,过年图个清新,是必须要打扫的。扫屋要用一天的时间,早上早早起来,母亲就要为扫屋做准备了。在长竹竿上绑上笤帚,把头发用毛巾裹起来,戴上口罩,穿上围裙。一家人也都开始忙碌起来,把屋内的物品搬到院子里,把屋子空出来。屋子不大,也不觉得里面有多少东西,…  相似文献   

2.
粽子人生     
我小时候常遗憾粽子古怪的形状:淡青色的箬叶折成了尖锐的四个角,森森然的,极不顺眼。一年端午节,母亲早早准备了用具,将箬叶泡软,又把糯米洗尽,浸透,沥干水。我说我也来帮忙,可我做的粽子却个个形状萎缩。我自觉丧气,所以突发奇想:何不把粽子改良一下呢?  相似文献   

3.
五岁幼童,瞬间失去双臂雷勇的父母都是农民。1989年腊月二十七,离春节只有三天了。母亲戴莉早早起来,把缝纫机搬到院子里,拿出几块布料,  相似文献   

4.
粽子人生     
我常常遗憾粽子古怪的形状呢!淡青色的箬叶折成了尖锐的四个角,森森然的,极不顺人眼。一年的端午时节,母亲早早准备了用具,将箬叶用开水泡软,又把糯米洗净,浸透,沥干水分。我说我也来  相似文献   

5.
做馒头     
正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过年了,按照传统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做馒头。一向爱吃馒头的我却对做馒头一窍不通,这次终于有机会亲眼目睹美味的馒头是怎样诞生的了。腊月二十五这天天还没亮,外婆就早早的起床和面。我兴奋地跟在后面一探究竟。外婆把事先秤好的面粉倒在盆里,加入少许酵母,接着一边倒入相应比例的热水,  相似文献   

6.
钱婧瑶 《作文》2023,(2):10-11
<正>外公家在张家港德积镇,那里过年的气氛比城里浓多了。年前,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挂红灯笼、贴春联、蒸年糕……热闹极了。年糕是德积镇的特色传统名点,“年糕”的“糕”与“步步高升”的“高”同音,“年糕年糕”,象征着年年高升。外公是做年糕的行家里手。一进入腊月,村民便陆续来外公家蒸年糕。到了做年糕那天,村民早早起床,带着早就准备好的糯米来到外公家做年糕。需要帮忙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打年糕     
<正>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是我家打年糕的日子。那天,我早早地起床了,爸爸已经把糯米轧成了糯米粉。我们一家人作了分工,爸爸力气最大,他管打。妈妈蒸粉,奶奶烧火,我就管印花。  相似文献   

8.
呼唤母亲     
我对母亲 ,除了爱 ,余下的就是忏悔。记忆中有段黑暗而恐怖的岁月 ,我不敢回想 ,但却抹之不去。那年腊月 ,患病的哥哥情绪一直不好 ,稍不顺心就大动肝火 ,且不可遏制。我常见母亲暗暗流泪。农村的腊月是忙碌的 ,忙不过来 ,母亲就吩咐哥哥用板车拉点土把后院的几个凹处填平。大约是哥不愿意 ,便发生了争执。气急了的哥跑到他房间端起了气枪 ,对准了母亲。上帝 ,责罚我、饶恕我吧。我当时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只消我把站在院子里的母亲轻轻一拉 ,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悲剧 ,可我却张惶失措地自顾自逃进了里屋。枪声响了 ,母亲的腿中了十多枚子弹 ,在…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年     
一晃儿来到城市已二十多年,每逢春节,我都会带上爱人回到农村老家。乡下的年虽然简单,却是原版的味道,不仅仅是家家门外的红灯笼,时不时响起的二踢脚,更多的是母亲的年味儿依然那么香醇浓厚。从我记事起,母亲的年总是那么忙碌。一进腊月,母亲就开始做准备了,她把猪肉、牛肉、鸡肉、鸭肉冻在一个缸里,把冻梨、冻柿子放进另一个缸里。临近年根,就更忙了,打扫  相似文献   

10.
在我老家,每年腊月,村里每家每户,不管人多人少,不管贫穷富贵,都会做一种叫掏欢的油炸年货。掏欢是我们这里春节农家拜年、待客最体面的礼品。做掏欢有很多工序和讲究。首先要将上等的糯米浸泡两天,然后将它磨成米浆。米浆滤干水后,就成了湿的糯米粉。湿的糯米粉需要炒成干粉,再和糖浆(用红糖熬成)拌匀,用手反复揉搓,揉成一个软软的糯米团。  相似文献   

11.
腊月的味道     
王云霞 《家长》2010,(2):82-82
一进腊月,空气中就弥漫着一股节日的味道。在我的印象里,腊月是属于母亲的。  相似文献   

12.
苦涩的母爱     
洪玲 《家长》2003,(10)
母爱是一种感觉,像你感冒时端到你面前的一杯浓浓的姜糖水,除了温暖与甘甜,还有一种淡淡的辛辣与苦涩。我初懂事理时,总离不开母亲。出去玩儿,受了委屈,就往家跑,一进门,先喊一声“娘”,母亲若是答应了,就觉得踏实,母亲若是不在家,就满街去找。我上学的时候,每天早晨,母亲都是早早起来,把饭做好,喊我起床,然后再下地干活。偶尔一次做饭晚了,我便老大地不高兴,饭也不吃,背起书包,摔门而去,全然不顾母亲那歉意的目光和慌乱的身影。农忙时节,有时星期天和母亲一起下地干活,回到家,往床上一躺,累得不想动,母亲却忙着做饭、喂猪、喂鸡。等母亲把…  相似文献   

13.
离家     
“起来做啥?天还早呢,再躺一会儿吧。”今天要上学,我想悄悄地穿衣起床,但还是惊动了早早就在灶前忙碌的母亲。母亲抓一把柴禾填进灶膛里。红红的火焰照得母亲眼睛亮亮的,我仿佛看到母亲眼中那一缕对我的期望之光。母亲把我揽在她的怀里,将我鬓边的一缕头发拢到耳后,把头放在我的肩上,轻轻地摇着,默默地看着那跳动的火苗。在柴火的“噼啪”声中,我感到了母亲的心跳与气息。“到了学校,别想家,要好好学习。都这么大了,再掉眼泪会叫别人笑话的……”母亲添了一把柴禾轻轻地说。也不知怎的,我心里有一种酸酸的感觉。“我……我……”我将头低低…  相似文献   

14.
一天,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刚踏进校门,便被一位农家打扮的跛脚妇女拦住了.她说自己是刚转学到我班就读学生苹的母亲,有件事想请我帮忙,但还没等我开口,她就哭了起来.我赶紧把她扶到了办公室.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一到腊月,母亲就会每天抱着我站在村口待上一阵子。她是在等我外出打工的父亲。但有一年,母亲一直没有等到,等不到的空闲里她只是一遍遍地收拾父亲的信件,以图用信纸的皱纹把时间磨掉。  相似文献   

16.
做馒头     
吴蔚珞 《辅导员》2014,(11):47-47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过年了,按照传统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做馒头。一向爱吃馒头的我却对做馒头一窍不通,这次终于有机会亲眼目睹美味的馒头是怎样诞生的了。腊月二十五这天天还没亮,外婆就早早的起床和面。我兴奋地跟在后面一探究竟。外婆把事先秤好的面粉倒在盆里,加入少许酵母,接着一边倒人相应比例的热水,一边用筷子搅拌,变成像雪花一样的片状时,外婆开始用力地揉啊揉,揉啊揉,过了好久揉出了一个光滑洁白的大面团,外婆把面团盖在一块布下面,等着面团发酵。  相似文献   

17.
一个十二岁男孩的母亲,下岗后做起了清洁工,打扫小区垃圾,每天早上很早起来工作,非常辛苦!男孩便主动要求帮母亲,母亲让他多睡一会儿,男孩说他多干点活儿没事,他还说干完活儿他会更抓紧时间做功课!就这样,母亲被他的倔强所打动,流着泪同意了男孩的决定。男孩的朋友知道了男孩在干清理垃圾的脏活儿,就劝他不要干,说,不然同学们会瞧不起他的。男孩却坚定地说,他帮妈妈干活儿,没什么丢人的,笑就笑去吧!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早早起床,抢着帮妈妈干活儿。过路人的指指点点,男孩好像没看见,根本不理睬。每天他都帮母亲做事一小时,之后认真温习功课。一…  相似文献   

18.
扫雪     
农历腊月二十九的清晨,我又一次早早起了床。推开窗子往外一看,啊!下雪了。好大的雪啊!漫天的雪花飘飘洒洒,把大地捂了个严严实实,这可是个赏雪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19.
当别人都沉浸在盼年的焦渴中时,我对年却有那么一点点抵触。因为只要一过年,母亲的手就一天天的泡在水里,经风一吹,母亲的手上就布满了一道道冻裂的口子,时不时有鲜红的血流出来。一进腊月门,母亲就开始不停地拆,不停地洗。有几日,母亲天天端着一大盆被套衣物,去我家前面的池塘。气温低的时候,池塘的水面往往结着一层薄冰,母亲需用棒槌敲开薄冰,在一片冰凌的包围中,搓洗一盆盆的衣物被褥。母亲的手一入水马上就变红了,经过长时间的濯洗,母亲  相似文献   

20.
母亲与绿竹     
我家竹园里的绿竹是母亲一手栽培成长起来的。竹子有粗有细,层层叠叠,好像织成了一把天然的巨伞,郁郁葱葱地围绕着我们的老宅,为我家寒冬挡风,夏天遮阳。翠绿色的竹叶把白墙黑瓦的老屋点缀得别致而美丽。走进这恬静舒适的家,就让我想起母亲,母亲有着绿竹一样的品格,质朴淳厚,高尚大气,母亲与绿竹是紧紧地连在一起的。记忆中,不管怎么忙,母亲都会抽时间打理家里的竹园。一夜春雨过后,在小鸟一片唧唧喳喳声里,母亲早早起来,手挥锄头,精神抖擞地在竹园里挖竹笋,直到装满两竹筐。母亲撩起衣襟往脸上抹一把露珠和汗水,然后迈一双小脚,有韵律地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