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牛顿第一定律在高中教学中是牛顿三大定律中最难理解的一个。从历史回顾和教学实验中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让学生从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中理解到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从而引出牛顿第一定律。最后介绍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和解题中去。  相似文献   

2.
1中学教材中的“伽利略斜面实验”在中学教材中多次提到了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以人教版物理教材为例,表述如下. (1)初中物理教材“牛顿第一定律”中的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由此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相似文献   

3.
从五方面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一、从定律的发现过程去理解。最早,亚里士多德认为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是错误的。17世纪,伽利略得出了“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大小不变”的正确结论。后来,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指出:“一切...  相似文献   

4.
张彩虹 《考试周刊》2012,(73):146-146
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牛顿第一定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作者在教学中带领学生重温科学伟人牛顿的思想,让学生获得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感性认识,理解了定律内容,有效构建了三维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一、指导思想及课前设计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牛顿第一定律”一节,属初、高中知识的结合部。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如何以初中知识为生长点、以教材内容为线索,展开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是本课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故教学的侧重点应放在理解伽利略对“运动物体不受外力作用会保持自己的速度不变”论断的研究、思考、推理过程,学习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理想实验方法。为此本节教学采用讨论式:教师列出讲演提纲,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请一位学生率先演讲,引发学生的问题,展开答辩与讨论。教师在其间适当  相似文献   

6.
在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教学中,采用定量分析和实验探究的研究方法,结合伽利略单摆实验的内容,研究在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中空气阻力的存在是否是影响小球运动的主要因素,提出小球在刚性光滑轨道上纯滚动时没有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是动力、影响小球运动的主要因素是空气阻力的观点,意图突破学生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理解的局限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中物理必修I第四章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以初中知识为生长点,除加深对力和惯性概念的认识外,更主要的是以教材内容为线索,强化了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的关键是伽利略理想实验,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体验“理想实验”的逻辑推理过程,掌握“理想实验”方法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牛顿第一定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始终是一个难点 ,因为在进行此项规律的教学时 ,学生尚未形成在只有保守力做功的情形下 ,物体的机械能守恒的概念 ,因而无法真正理解伽利略的斜面实验 ,只好被动地接受有关解释。怎样才能使学生理解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呢 ?很显然 ,如果我们能够发掘出伽利略斜面实验的起源 ,将这一认识路径提供给学生的话 ,问题就将得以解决。伽利略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 ,他擅长于动手制作各种实验仪器 ,具有高超的数学演绎本领 ,精于思想实验的逻辑思辨手段 ,在有关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抛体运动、相对性原理和天文学等方面都…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对于思辨与逻辑推演的推崇、所持有的有机自然观等都决定了亚里士多德不可能得到“牛顿第一定律”问题的正确答案.中世纪基督教对于近代科学起源起到了多方面的推动作用,并且宗教人士在对亚里士多德哲学与基督教教义融合的争论所持有的一些观点为伽利略提供了启示.笛卡尔从“上帝不可变”推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的概念,并能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相关自然现象。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几乎所有版本的高中物理新课标课本都在必修1第四章"1牛顿第一定律"一节安排并解读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即双斜面实验,小球从一个下降的斜面滚下并滚上一个上升的斜面;而初中物理新课标课本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一节安排的则是一个单斜面理想实验,即小球从一个下降的斜面滚下并运动到粗糙不同的平面上,高中教材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变化?伽利略当年为什么要做较复杂的双斜面  相似文献   

12.
在《力学》以及《普通物理学》的“力学”部分教学中,常常遇到有人提出的这样一些问题:“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有了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可有可无的了”等等。有的“高等学校试用教材”认为“第一定律是作为一个特殊情况而包括在第二定律中的”,有的“物理学教程”上认为“第一定律的内容是否已经全部包含在第二定律中”,是一种“哲学讨论”,不作论述。笔者认为,在学习牛顿力学的过程中,应该而且必须搞清牛顿第一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大多数教师的教法是:讲述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过程,重点演示伽利略的双斜面实验,最后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这样的课堂平淡无奇,学生的情感体验非常少.笔者听过几次这节内容的公开课,授课教师有的设计了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物体由高处滑到水平面上时,水平面粗糙程度对物体滑行距离的影响;有的改进了伽利略斜面实验,使学生在观察实验时更直观.但是伽利略是怎么想到将两个斜面对接呢?为什么要先研究在没有摩擦的情况下小球会运动到等高点,然后把另一侧斜面倾角变小直至平面  相似文献   

14.
高中物理实验教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中对高中物理教材的分析 ,主要采用知能结构分析法和知识结构分析法。下面我们采用知识结构分析法对高中物理实验教材进行分析。一、高中物理实验教材知识结构高中物理实验教材由三块组成。第一块为演示实验 ,由“研究滑动摩擦力”、“研究平抛运动”、“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研究玻玛定律”、“研究欧姆定律”、“研究凸透镜成像”等87个实验组成。第二块为学生分组实验 ,由“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碰撞中动量守恒”、“验证玻玛定律”、“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验证牛顿第…  相似文献   

15.
王荣根 《物理教师》2009,30(4):11-11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而牛顿第一定律又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正确理解并且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对学习知识、训练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常常出现一些偏差,导致学生的思维紊乱.本文就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容易模糊的几个问题做一些必要的澄清.  相似文献   

16.
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中的基本定律,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该定律并不容易,因为该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凭借想象运用推理总结概括得出的.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一种被现象掩盖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  相似文献   

17.
假设法是物理学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教材中利用"假定不动"的参照物研究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牛顿在伽利略的基础上,由运动着的物体不受摩擦力的合理假设与推理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在平时的解题中,我们也可  相似文献   

18.
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充分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探究性试验的原理和方法,能够进一步对加深该定律的理解,本文将针对教材中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实验的不足,提出实验改进创新的三种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19.
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的核心内容.而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却删去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这一学生实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成了关键.但笔者认为按现行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演示存在不足:一是两车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不便学生观察对比;二是用铁夹难于控制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和同时停止运动,造成实验误差;三是桌面对小车有摩擦力作用,也会引起实验误差,影响实验效果.此实验误差较大,一般只能定性研究.笔者在教学中重新设计了该实验操作方法,能很好地进行定量实验来研究牛顿第二定律,且误差不超过5 % .现将实验装置及其操作介绍如下:一、…  相似文献   

20.
牛顿第二定律作为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现行高中教材(甲种本)中采用实验归纳法讲述。这对大多数缺乏实验设备条件的中学来说,学生往往难以接受,会感到定律的总结是人为的解释,并且第三节中三、四两小节内容与前面的知识较难衔接。为了克服上述困难,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达到掌握巩固的目的,同时揭示出牛顿第二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强调牛顿第二定律是总结大量实验事实的实验规律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下述教学内容作为教材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