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英语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其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当代语言学代表人物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活动、语言能力和语言知识是统一的.也是密切联系的.用这种理论指导外语教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覃忠文 《广西教育》2007,(5B):35-35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发展,要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注入情感因素呢?  相似文献   

3.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并于2003年9月开始试用。新教材是一套图并茂、内容新颖、编排科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好教材。新教材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传授语言知识外,还注重对学生化意识、情感态度以及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实际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其心智、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化意识的发展,为其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武玉莲 《山东教育》2006,(10):21-22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因此,不懂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会一种语言。”跨文化交际意识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东西方文化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本文就语言文化、地域文化、宗教文化、习俗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新课程倡导英语教学过程要体现综合化的特点,即知识的综合化、技能的综合化和人文因素的综合化,使之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它的出发点与归缩:即认知与情感的统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新课程首次把情感策略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观念。《英语课程标准》还强调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目的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研究情感策略和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已经…  相似文献   

8.
项芸 《教师》2010,(36):104-104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整体素养发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首次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观点。那么,如何才能把关注学生情感发展的人文主义思想贯彻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除了注重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发展外,还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态度。也就是说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起着重要影响。如何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把英语教育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渠道,互相鼓励和帮助,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12.
语言和文化是两个互相关联的统一体.语言中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学习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就在于:了解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意识;理解跨文化因素,提高交际能力;了解外国文化.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传授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促时文化理解,提高人文素养,因此,  相似文献   

13.
成娟 《考试周刊》2011,(24):135-136
英语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的。如何让学生在这五个方面都得以发展,继而培养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重新定位,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情感态度、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来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体发展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的基础。其中,文化意识的增强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新课标教学实施建议部分要求:教师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全面贯彻新课标对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外语教学时,了解另一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是很必要的。一、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语言学习中,语音、词汇、语法的掌握是基础,但仅有这些还不足以达到顺利交流的目的。真正掌握语言的人,应该能在  相似文献   

16.
将课内容剧本化是学习英语所使用的一种较为新颖的方式、方法。它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精神,培养自我与自我成就感。通过演饰课人物,重新诠释课内容,模拟现实生活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对学生的综合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彩娣 《考试周刊》2011,(91):127-128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人际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以求得共同发展。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是指教师把对学生的情感转化为满足学生对学习合理需要的行为。具体地说,实施英语情感教学主要应遵循如下四条原则。  相似文献   

19.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师应避免采用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诸多语境因素,而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亦离不开文化渗透。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目前已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途径,以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为目标的新的教学理念。培养世界意识,扩展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目的之一。英语教学应该包括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应加强文化知识的导入。构建英语中的文化教学体系应为广大教师所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