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到巡视,很多老师不屑一顾,以为巡视就是“走走看看”,无须太过认真。确实,在我们的课堂上,巡视遭受小视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是巡而不视。教师穿梭于学生之间,只关注课堂纪律,对于学生学习的状态以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闻不问。二是视而不巡,老师呆立于讲台前,只用眼睛扫视,没有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十分片面。  相似文献   

2.
每学期20节的听课,这好像是许多学校的硬性规定。但是对此听课制度进行细化与良性操作的并不太多。破解这种敷衍、被动的"走马观花"式听课,不能总是靠说教、强制等方式去让教师认真听课、评课,而应该从改革教师听课考评制度入手,使听课真正有效。一、明确教师听课的意义,掌握听课艺术听课,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也不是把听课簿补齐,更不是为了迎接上级或学校的检查。让教师"听课",实质上就是为教师提供一个学习借鉴的良好时机,让教师"听"出  相似文献   

3.
镜头一:课堂上老师在卖力地讲解,下面个别学生却交头接耳,满不在乎,于是老师一声断喝:“你竟敢捣乱课堂纪律,真不要脸!”学生小声回敬了一句,于是课堂上硝烟四起。  相似文献   

4.
镜头一:课堂上老师在卖力地讲解,下面个别学生却交头接耳,满不在乎,于是老师一声断喝:“你竟敢捣乱课堂纪律,真不要脸!”学生小声回敬了一句,于是课堂上硝烟四起。  相似文献   

5.
说道巡视,很多老师不屑一顾,以为巡视就是"走走看看",无须太过认真.确实,在我们的课堂上,巡视遭受小视现象屡风不鲜.一是巡而不视.老师穿梭于学生之间,只关注课堂纪律,对于学生学习的状态以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闻不问.  相似文献   

6.
课堂巡视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行为。有效的课堂巡视不仅能很好地沟通师生的感情,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使教师捕捉和发现学习活动中学生反馈出来的生动、鲜活的教学问题,便于教师灵活调整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课堂巡视?  相似文献   

7.
邓翅跃老师执教《“解除心灵的监禁”作文讲评》一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髓。这次作文的题目讲“放飞”.该课的教学过程也是“放飞”——让学生成了评改的主角。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自由发挥。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课堂上,教师讲得少了,学生讨论、观察机会多了,教师的课堂巡视也多了。语文课堂巡视应该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该充满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促进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相似文献   

9.
曾听了一堂《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观摩课。课前执教老师没有布置学生预习,课上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的前一半(即“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然后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相似文献   

10.
《教学随笔》2008,(6):4-5
细者,小也;节者,单位或要点也。《汉语大词典》把细节诠释为细小的环节或情节。  相似文献   

11.
李俊 《青年教师》2007,(1):42-42
前不久,我和几位同事参加了一次特级教师课堂观摩活动,一位特级教师执教后,说到:“老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准备100顶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的头上。”其意思不难理解,就是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打击。  相似文献   

12.
徐静 《青年教师》2006,(9):38-38
讨论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动态的学习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学会讨论,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必需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讨论呢?我的具体作法是实行“五让”。  相似文献   

13.
把学生放到具体环境中,让他产生出身临其境的感受并激发出自己的想法,是美国初等教育一种重要的方法。该方法不但让学生知道受到委屈就要想办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更多时候更能激发出创造性的火花。关于这一点,曾经在中国执教过的美国老师达琳·叶格颇有感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谢丹 《今日教育》2009,(11):35-35
"不能贻误孩子,是一种责任。"这是"名师"身上最需要学习的东西。聆听"名师"的课时,教师们除了惊叹之外,更多的是想模仿"名师"的教学方法,使自己也能像"名师"一样游刃于课堂。然而,几经模仿之后,原先的那股激情消失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其结果是"东施效颦"。教师们哀叹:"名师"的课虽好,但我们无法效仿。的确,每个人的文化修养等方面存在差异,要想完全效仿是很难的。但有一点  相似文献   

15.
章迪男 《学语文》2007,(2):46-46
某次优质课比赛,十位教师执教同一篇文章《飘渺的武当》(《散文选刊》2004年9月版,作者葛昌永)。其中有这样一句:“还有那炼人意志的‘僻骨’,两个人在一个山洞里打坐一个月一并只能吃五斤粮食,乖乖,入道也真不容易!”遗憾的是,几堂课下来,师生中唯有一位教师对“僻骨”质疑,认为“僻骨”当为“辟谷”。  相似文献   

16.
赵明  张海峰 《小学语文》2007,(10):33-34
“教学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具有独立的教育价值和意义。课堂上出现的精彩教学细节有的是即时生成的,也有的是课前精心预设的。本文辑录了几则有关教学细节的成功案例,都是经过执教者课前精心预设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在一堂公开课上.一位老师执教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诗歌是这样的:“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老师首先让学生诵读这首诗,并在学生诵读诗歌的同时,把这首诗抄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近日在一次某地区的语文优质课活动中担任评委,在听课的活动过程中发现一个共性的问题:几乎所有的执教者为了流畅地完成自己的教学预设,不愿“节外生枝”,都对课堂中学生出错现象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都是采用了“直接跳开至下一个教学环节”这一“艺术性”的处理方式对待出错的学生。看着出错学生那一脸的尴尬,笔者心里很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19.
陈莺 《儿童音乐》2007,(2):56-58
音乐教学是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审美体验,课堂中那种来自师生自我涌动的群体的积极的课堂气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点,与上课老师则有重要的关系,老师情绪的好坏会带给学生最直接的影响。我认为教师走进教室就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对每一个学生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关爱,用亲切和蔼、风趣,幽默的语言,用自己的满腔热情感染全体学生。当老师合着美妙的音乐和学生的喜悦情绪融入一体时,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相似文献   

20.
教学到底是什么?是向学生传递知识还是对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改造?是学生配合教师还是教师配合学生说?这个问题其实是教学史上的一个老问题。教师、学生、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三个要素,不同的教学观体现了对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及其关系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