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明 《集邮博览》2012,(4):31-31
清末民初,天津风筝在全国很有影响,可以说是名家辈出。当时在天津最有名的扎制风筝的“扎彩铺”就有所谓的“六斋”:魏元泰创办的“长清斋”、张国瑞创办的“志乐斋”、李和曾与李和林创办的“志远斋”、王三创办的“志祥斋”、段宇樵创办的“唯心斋”以及周树棠的“雅文斋”。那时的“风筝魏”、“风筝周”和“燕子精”就已很出名了。  相似文献   

2.
我从6岁就生活在青海的黄河边上,直到1991年离开,整整在“母亲河”畔生活了38年之久,钓鱼也钓了38年。从缝衣针做鱼钩,野柳枝做鱼竿……期间知晓了许多钓鱼传奇,见到了许多钓鱼人。早在20世纪50年代,青海当地人很少有吃鱼的习惯,有的是因为宗教信仰不吃鱼,有的是怕鱼刺鲠喉不愿吃,有的是因为讹传不敢吃……当时只有来青海的外地人才吃鱼。  相似文献   

3.
非特 《健身科学》2013,3(3):30-30
蔬菜为人们提供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以及植物化学物。但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蔬菜如何烹制的说法也变得五花八门起来,有的说蔬菜最好白灼,有的说应该蒸着吃,有的说清炖最有营养,甚至还衍生出了“生吃论”。就是把蔬菜不加热煮熟,直接食用,以此获得更多的营养素。那么这种饮食观念正确吗?  相似文献   

4.
叶康宁 《收藏》2006,(1):44-45
溥松窗(1913~1991年),本名爱新觉罗&;#183;罗溥佺,笔名雪溪、尧仙、健斋。生于北京,满族。1928年入族兄溥雪斋发起的“松风画会”,与溥雪斋、溥毅斋、溥庸斋、溥心畲、关松房、祁井西、启功、叶仰曦等被誉为“松风九友”。  相似文献   

5.
周文昭 《收藏》2012,(12):108-115
2010年9月,在第五届中国湖州·国际湖笔文化节拉开序幕之际,“赵孟频”杯中国画名家邀请赛和南京博物院藏“虚斋名画特展”也同时亮相,可谓盛况空前。那么,“虚斋名画”指的究竟是何人藏画?  相似文献   

6.
经常有人说“这东西我不能吃”、“那东西我吃了过敏”。有人不能吃螃蟹,有人不能吃杏仁,有人不能吃桃,形形色色。现在人们吃到的食物种类越来越多,满足了口腹之欲,但也面临着更多的过敏风险。防治食物过敏首先要查明“元凶”。防治食物过敏的四字方针,即“避”、“忌”、“替”、“移”。“避”就是避免食用或接触过敏原食物。如对牛奶过敏,就应该避免食用含牛奶的一切食物,如雪糕、冰激凌、蛋糕等。此外,有些食物,不一定食用,闻或接触也可能造成过敏反应。有的人一闻到或碰到某种食物就会过敏,就要避免接触。“忌”就是忌口,与“避”类似,…  相似文献   

7.
善本 《健身科学》2014,(5):14-14
随着生活的不断改善,很多人的钱包都比以前鼓了不少,也都有条件更好地享受生活了,但有些老人却没有跟上时代,他们有的抱着老观念,有的节俭的生活习惯了改变不了,这就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家庭正执行“一家两制”,即儿女吃好菜好饭,老人吃剩菜剩饭;孩子儿孙的穿戴尽可能地好,老人的穿戴则尽可能地节约,甚至还要“捡”孩子的。不少老年人一起闲聊时还不忘调侃一下自己:吃孙子的(剩下的菜),穿儿子的(穿旧的衣服)。  相似文献   

8.
鉴书感悟     
冯振山 《收藏》2008,(2):105-105
我有一部“武英殿聚珍版”《诚斋易传》。全书共6册20卷。作者为南宋杨万里。书前有“诚斋(万里号)易传序”。在“提要”首行左下方印有“武英殿聚珍板”字样。  相似文献   

9.
雍阳人 《武当》2003,(9):31-32
若干年来,有人大肆鼓噪的“王芗斋战胜李瑞东”的所谓“历史”甚嚣尘上,见诸于国内的各种报刊、武术杂志上。然而,笔者有大量的确凿的依据可资证明这是一个弥天大谎!而炮制这个弥天大谎的始作俑者就是所谓王芗斋的“关门弟子”——王选杰!  相似文献   

10.
马起来 《收藏》2007,(2):127-127
汪节庵,名宜礼,字蓉坞,安徽歙县人,“清代四大墨家”之一。他的制墨店号“函璞斋”与曹素功“艺粟斋”,汪近圣“鉴古斋”并驾齐驱。乾隆中期汪氏崭露头角,嘉庆、道光年间为鼎盛时期。特别是在曹素功墨店迁到苏州后,汪节庵便取而代之成为徽州地区制墨的“一把手”。这里介绍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几锭汪节庵古墨,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深海鱼油自在我国登陆以来,一直热销不断。有的人甚至不管对不对症,买回来就吃,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同时,深海鱼油的广告宣传攻势也越来越猛,什么“心脑血管病的克星”、“防治老年痴呆病的良药”、“益智保健的伴侣”、“来自阿拉斯加真正的美国产品”等等,颇有益惑人心的意味  相似文献   

12.
瞻麓斋故事     
薛滔 《收藏界》2010,(10):122-128
龚心钊(1871-1949年),字怀希,亦用怀西,号仲勉,斋名“瞻麓斋”,安徽合肥人。其先枫为清初才子,是与钱谦益、吴梅村合称为“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龚鼎孽(1615-1673年,字孝升,号芝麓)。  相似文献   

13.
段嵘 《围棋天地》2010,(7):87-88
切断和封锁是杀棋的两个重要环节,说到封锁的手段,很多棋友自然会想到的手法是“挡”,而说到切断,自然会想到“断”,久而久之,有的棋友就形成了某种习惯性的思维定势,遇到问题时,除了条件反射般地使用“挡”、“断”、“打吃”等直白露骨的手法来应付,越来越懒得想其他的办法了。  相似文献   

14.
走出误区     
近年来,休闲服、休闲鞋、休闲旅游、休闲娱乐等词汇频频出现在街头巷尾,“休闲”一词已成为时髦用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度假、旅游等休闲活动,休闲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值得炫耀的事了。然而,对休闲一词的理解却存在着一些偏差。首先,不少人一提到休闲就想到了吃、喝、玩、乐。有的忙于“请吃”和“吃请”,累得团团转,喝得醉醺醺;有的忙于“方城之战”或沉醉于庸俗的歌舞、录像,不仅使自己精疲力尽,还闹得左邻右舍不得安宁。这些低级庸俗  相似文献   

15.
翁心诚 《精武》2009,(8):46-47
一、削烂苹果 王芗斋是李紫剑先生在《狂生谈拳录》中抨击较多、力度较大的武林历史人物。李先生认为,王芗斋是有证可考的叛徒、汉奸。认为所有有关大成拳抬王都是大谬不然,大逆不道,缺乏起码的道德判断意识。而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几年来的武学刊物与武学著作里凡是涉及到大成拳时,“王芗斋”三个字便不时地闪耀着,他被人们以宗师之礼推崇与尊重。这便构成了一个矛盾,一种疑惑。我没有去考证王的这段历史,现在我假设李先生说王芗斋是叛徒、汉奸属真,我们该怎么看王芗斋?  相似文献   

16.
早先我们分别以“渔网”和“买鱼”比喻了使用“稳健型”和“凶狠型”底板,但世上的事往往随着前提条件的变化而能相互转化。同样一支OC,在初学者和招式传统的老球迷手中,只能沦为控球尚可但拉也不易打也不成的鸡肋,此时的所谓稳健是贬了值的,因为发挥不出能与之相得益彰的杀伤力;而在饱受现代弧圈熏陶的中高水平年轻球迷看来,这却是不可多得的暴力武器——不仅因为他们的“打摩结合式”发力能让OC潜在的杀机最大程度的迸发。更因为其良好的“吃球”为“凶狠”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即“稳健”。因此,这儿谓之稳健的底板,并非就无法凶狠,关键在于怎样使用。即便同为“稳健”,也各自有别——有的整体刚性较强仅凭浅表“吃球”,有的则韧性十足能将来球深深含住;有的是为全面型选手搭设了演绎古典的布景,有的则是为进攻型选手敲响了现代劲舞的鼓点——同一片天空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     
《武当》2003,(12)
大成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由著名武术家王芗斋先生(1886-1963)于20世纪四十年代所创。王芗斋先生早年曾跟随形意名师郭云深先生学习形意拳,后又入少林寺随恒林上人习“少林心意把”,进湘研“桩功”,转淮南而学“健舞”……一生研习名拳甚多,尽得精华,与人较技,未有败绩,故晚年的芗老在传艺时把自己的拳法称为“大成拳”,意为集诸家拳法  相似文献   

18.
<正> 盛夏季节,经常看到一些少年儿童去游泳时,袋里装了不少吃的食物,如点心、糖果、馒头、水果等等。有的小朋友边吃边玩;吃完就下水,游完上岸后又吃东西。他们说“垫饱肚子,游起来有劲”。但从人体生理和饮食卫生的角度来讲,它是不科学也是不卫生,对人体是有害的。因为,人的胃肠就象一个消化工厂,食物好比是原料。  相似文献   

19.
车星辰 《精武》2009,(5):72-73
“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这句话,是大成拳(意拳)创始人王芗斋(王宇僧)先生所提出来的。近二十余年来,随着大成拳(意拳)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王芗斋的好多拳学观点及拳论文字,被广大大成拳(意拳)爱好者背得滚瓜烂熟,朗朗上口。这句“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0.
鲍才盛 《收藏》2007,(11):133-133
笔者系一点斋斋主,自号一点先生。好结交世间正道朋友,常以“一蓑烟雨任平生”自慰。酷爱奇石、古玩,尤以奇石为最爱。赏石讲求石质、造型、图案、色彩、纹理及天然完整,尤其注重奇石的文化蕴涵。以下介绍几方一点斋藏石,供读者品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