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是提高课堂讲授质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近20年的教学工作实践使我深深感到,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法 所谓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使学生既能理解知识又能开发智力的一种讲解方法。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能主动地向理性认识攀登。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对初中学生进行教学更需从感性材料入手,通过启发思考、判断、推理上升到理性认识。《法律常识》中有许多概念,如什么是法、宪法的概念和类型等。要使学生掌握这些概念,教学必须从具体到抽  相似文献   

3.
现代启发式教学在实质上乃是反映学习认识规律和逻辑思维规律的教学全过程,也就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由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和动手操作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两个“飞跃”的全过程。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水的总硬度测定”的化学实验过程中得到了一些启示,使我们对现代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方法、途径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现把我们实验的组织过程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基本规律.数学学习也不例外,感知是数学学习的初始环节.但是,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往往掩盖了它们与具体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而忽视了感性认识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但是,学生在领会抽象的内容时,总  相似文献   

5.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指导语文教学和作文过程吴天霞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普遍规律,用这个规律来指导语文教学过程,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多媒体正是由于其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操作简单,且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和可控性,而能够充分地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量多媒体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使得教师摆脱了以前三个“一”(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传统的呆板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丰富多彩,新颖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的优化离不开对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研究,即离不开对学生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的研究。学生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与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相同:从感性到理性,存在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遵循这一认识“规律”组织课堂教学将使我们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反复运用“规律”,优化教学过程。教材中相当多内容是这样安排的:从实例引入,归纳定理、公式、法则,再到实践中应用。这种编排形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课本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学生在感性认识过程、知性认识过程、理性认识过程中,遵循从抽象规定到感性具体,从感性具体到抽象规定,再从抽象规定到思维具体的认识规律,并讨论教学过程的起点和终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在逻辑思维过程中,存在着由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和由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这样两次飞跃.那么,作为文艺创作规律的形象思维,在其过程中有没有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如果说有的话,那么,第一,它是在什么条件下,遵循着什么途径来飞跃的?第二,这种飞跃与文艺创作中的典型化过程又是一种什么关系?探讨一下这些问题,对研究文艺创作的特殊规律可能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0.
普通地理教育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所谓“地理知识”,是人对客观地理事物的认识,反映客观地理事物的特征、联系以及发展变化的规律。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的存在形式是表象,理性认识的存在形式是概念。  相似文献   

11.
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运用好直观的启发式教学;要运用好设疑式的启发式教学,要运用好讨论式的启发性教学,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要运用对比式的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12.
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从实践到认识,即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人们通过感官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它具有直接性、形象性的特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获得的关于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从认识论出发,我们不难分析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的原因有为: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往往是片面的、表层的、非本质的,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相似文献   

13.
毛主席教导我们:“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我在化学科的教学中,正努力按照这个原则组织教学活动,以便逐步提高化学科的教学质量。下面,我谈谈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五节《盐》这一课的教学,恳望指正。  相似文献   

14.
列宁曾说:“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毛泽东也指出: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直观,可以给人们以鲜明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而卓有成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笔者试图根据6年来从事党史、革命史教学的体会,从直观性教学的具体形式浅析直观性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根据教学实践,必须适应学生认识迁移的发展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认识知识的过程,是能动的反映过程,它总是循序渐进,从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认识论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得知,学生认知新知识是要经过“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这几个学习程序的,所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应围绕学生认识迁移的发展过程展开.  相似文献   

16.
“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基本规律具有两种表现形态,一是由实践到感性认识,由感性认识回到实践;二是由实践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统性认识,再由统性认识回到实践。写成公式是: 认识基本规律:实践——认识——实践。  相似文献   

17.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从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上升到理性认识(概念、判断、推理),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固有规律.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已经得到近现代多学科(例如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论证和认同.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在我们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在孩子们那里却感到疑惑不解的个中缘由——因为孩子们缺少感性认识的积累.孩子的年龄越小,其思维就越是处在具体形象思维的水平上.一直到小学高年级,才开始比较明显地表现出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征象.  相似文献   

18.
低年级数学是小学生对数学的初步认识,是数学教育的启蒙,这里既要有感性认识,又要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要通过图文、动手操作,使学生思维得到锻练,进而从感性上升为理性。而这一过程就要靠教师从各个方面给予启发,尤其是10以内加减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成功地解决了只有通过感性认识才能完成从实践向理性认识飞跃的这一重大理论问题.那末,从理性认识向实践活动的飞跃又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呢?这是毛泽东给我们留下的一项空白.笔者运用马克思主义中介理论,在理性认识和实践活动之间的结合部上,终于找到了第二次飞跃所必经的中间联系、过渡环节--自由认识.自由认识是理性认识和实践活动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而融合成的一个崭新的、相对独立的认识论范畴.  相似文献   

20.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认识论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以往讲授这一节,大抵都是先讲“两次飞跃”,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然后再讲“无限循环”,即实践—认识—实践……”的循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是这样讲的,并未感到其间有什么不妥之处。近两年来思考学生提出的一些疑难问题,才觉得这已成为哲学常识的“两次飞跃论”,存在着不合理之处。现将自己的一点想法写出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