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以它特有的民族韵味、时代精神、文化底蕴、审美品格、表现形式独领风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艺术形式、内涵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由某一种文化因子构成,故在追溯民族声乐艺术产生、发展、创新历程时,不难发现它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个性正体现在其多元因子的构成中.其以中国民歌、说唱、戏曲为基础,以其他国家美声唱法为参照、为互补,构成了民族风貌明显、风格多元、生机盎然的新民旅歌唱艺术.目前,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尤其是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传播在互联网、新媒体、计算机等技术的冲击下,受到了一定挑战,例如其内化的民族特质、外化的时代精神难以在新媒体时代、互联时代得到恰当的传承与发展.由张帅编著、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传播》一书,以新时代为研究背景,以文化艺术发展为总目标,在论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揭示了其走向群众、走向世界的趋势与路径,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困境与突破全面呈现,旨在促进中国文化的繁荣、艺术的传承,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2.
谢晶莹 《科教文汇》2008,(30):264-264
中国民族声乐,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和带有这类风格的创作歌曲,如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其形式繁多,内容丰富,风格迥异。中国民族声乐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迎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百家争鸣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3.
于淼 《科教文汇》2008,(16):132-132
几十年来,高校在声乐教学的理念、内容、形式等方面,虽然有些改革措施,但基本上是传承,较少创新。我们大部分院校的声乐教学模式较多的还是经验性教学,个人“承包”式的教学形式。教材较单一,缺乏个性,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是十分清晰。只重视声乐教学在某些方面的结果往往也是以演唱为数不多的那么几首歌曲的能力来断定。而忽视了声乐教学的全过程对学生全面的综合能力及适应能力的培养。这些不合理因数影响了高校声乐教学的整体水平,制约了声乐教学改革实质性的进展。特别是作为今后中国声乐普及教育的工作者,今天的受教育者一大学生们,他们的声乐水平和声乐综合知识架构将是我国声乐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本文就如何深化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探索、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提高声乐教学的整体水平为目的,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梳理与设想。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声乐教育界,目前对学生声乐学习策略的研究可说是当下声乐教学研究视觉的一大盲点。声乐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指向既定的声乐学习目标,并根据自身个性特点而采取的学习活动方式、规划及其相应措施。它包括目标和心理调控两个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5.
美声唱法,作为一种新的元素融入中国民族声乐之中,既是民族声乐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其发展之必然趋势。美声唱法对中国民族声乐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影响,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并在现阶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王晓威 《今日科苑》2007,(18):280-281
本文提出了思维创新声乐教学法的概念,对思维创新声乐教学法产生的必要性、可行性做了详尽的论述;以思维创新方法为理论依据,结合实际教学提高声乐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妆今中国,声乐和许多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已经融入了时代的变迁。一两百年之间,中国人对声乐的审美情趣在悄然改变,这种改变和时代的发展一样,反映了人们信息多元化的需求。大众对声乐的审美情趣,有力地影响着声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国的夜莺——迪里拜尔于2002年在北京举办了一场独唱音乐会。迪里拜尔高超的发声技巧、清晰的咬字吐词和她那朴素而又真挚动人的感情,在演唱中达到完善的统一和协调。这次演出非常成功,使来自全国各地的声乐爱好者和工作者为之倾倒。作为一个声乐园地里的耕耘者,听到这样难忘而感人的演唱,联想到声乐教学的现状,我认为有些问题值得去思索、探讨。  相似文献   

9.
曲凯 《今日科苑》2006,(4):I0014-I0014
声韵,作为声乐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直伴随着民族声乐发生和发晨的历史。声韵是中国特色暨民族民唱法的重要标志。声韵的根本基础在于语言。声韵是语言声音标准化、艺术化的台阶。尊重利用好声韵学规律,是搞好民族声乐教学,发展民族艺术的必由之路。因此,进一步研究声韵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美学特点,具有广泛意义与应用价值。一、声韵的形成演化流程及作用声乐是音乐艺术,也是语言声音艺术。在声乐艺术中,语言因素是第一位的。语言的产生肯定是早于声乐的;而且,语音的本身就具有音乐的性质。一首歌曲的形成,一般是先有歌词,然后才写曲;其明确的思想内容是通过歌词来表达的;曲子、旋律是为歌词服务的。曲  相似文献   

10.
声乐教学中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方法简单、手段落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导致声乐课堂教学效率低,本文论述了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声乐课程教学改革,从而加大声乐有效教学量,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程柯楠 《科教文汇》2010,(13):146-146,160
在声乐艺术专业考试中,曲目的合理选用直接影响考生的发挥和成绩。声乐教师应针对不同考生的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作品,并培养考生良好的音乐表现力,使其在声乐考试中达到最佳水平。本文从音域、演唱风格及演唱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如何为声乐高考生科学选曲。  相似文献   

12.
在声乐艺术专业考试中,曲目的合理选用直接影响考生的发挥和成绩。声乐教师应针对不同考生的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作品,并培养考生良好的音乐表现力,使其在声乐考试中达到最佳水平。本文从音域、演唱风格及演唱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如何为声乐高考生科学选曲。  相似文献   

13.
张雪敏 《科教文汇》2008,(25):266-266
唐代歌伎以炉火纯青的歌唱造诣,推动和发展了唐朝声乐艺术。使唐朝声乐在唐朝音乐中独领风骚。为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为目的.而声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所占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试观我们一直以来的声乐教学模式,始终是单一固定的,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与现实的需要,原有的旧的教学模式逐渐的制约和阻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指出现状并提出新的声乐教学方案,构建新的声乐教学课程理念,以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声乐艺术是以人体为乐器,以美妙人生体观音乐的一种艺术形式.多少年来,伟大的声乐艺术家、教育家,在他们的演唱历史及教学历史中,为我们后人总结了大量的演唱经验及理论,让热爱声乐艺术的人们,在获得美妙声音的路途中,不断的摸索、学习、总结.  相似文献   

16.
师晖 《科教文汇》2014,(20):112-112
民族声乐作为我国华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民族特色,在时代不断变迁和世界各种音乐元素的冲击下,我国民族声乐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表现出了结合民族语言、民族音乐、中华传统文化特点的独特魅力,赋予了现代民族声乐“灵秀生动、气韵不凡”的意境美。文章通过以我国现代民族声乐传统文化为背景,对现代民族音乐独特的韵味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从人类文化学角度剖析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从主观上建立起开放的歌唱观念和灵活的思维方法,以便为中国的声乐演唱和教学开创和谐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武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武术与中国古典哲学水乳交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武术表演是武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武术技击同源,与武术技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中华武术的基本样貌,武术套路表演是武术表演的主流。在大力弘扬中华武术的当下,武术套路表演是一项历经时代检验,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推进方式。武术套路表演古已有之,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代,武术套路表演的层次水平已大大提升,声乐在武术套路表演中的运用得到了普及。声乐与武术套路表演的结合,使得武术套路表演的舞台特质得以展现,为中华武术的推广与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声乐的融入展现了武术套路表演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彰显了武术套路表演的技击美和艺术美。探讨武术套路表演中的声乐运用,对促进武术表演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人们对艺术培养越来越重视,声乐教学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声乐教学的范畴主要包括三种,分别是专业类、师范类以及高职类。其中,高职类声乐教学在如今的声乐教学领域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现代声乐教学沿袭了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及规律,因此,人们对于高职类声乐教学工作及其学生的学习特点并未给予一定的关注程度。在此,结合了笔者多年的从教经验,对高职类声乐教学问题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珂 《科教文汇》2012,(23):175-176
对于高师声乐主修生而言,声乐课不仅仅是声乐技能训练,更多的应该是声乐综合能力的培养。但长期以来高师声乐课都是以声乐技能训练为主的形式来进行,没有系统的一整套的声乐学习方案来引导和参考,从而影响了新时代高师声乐毕业生综合能力的发挥和运用。因此,本文着重从声乐课程结构上进行改革、研究和创新,使声乐技能课的单一课程结构发展成基础理论课、技能课、实践课、理论课、弹唱课、欣赏课、声乐微格课等相连的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使学生更好地把理论与技能、演唱与实践、学习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获取更宽泛的知识结构和完成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