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住宅区物业管理中法律关系的主体还不够明确,主体的法律地位也不够清晰,以致导致了权利义务关系的混乱,使物业纠纷不断。探讨物业管理法律关系,尤其是物业管理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各当事人存在的问题,对做好住宅物业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成人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成人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成人教育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社会转型期我国成人教育法律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成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多元化;成人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扩大化;成人教育法律关系内容的具体化。成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我国成人教育法律关系内容的核心。国家应依法保障成人接受教育的权利;成人应依法自觉履行接受教育的义务。  相似文献   

3.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最核心的人际关系 ,它关系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离不开教育活动中最重要、最广泛的主体———学生。教育法律对学校法律关系的规范和调整 ,大多是通过师生关系表现出来。教师的本质特征、权利义务、劳动特点等决定了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特殊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4.
房产交易中,众多主体间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权利义务相互对应,房屋产权在一定范围内是自物权,同时又含有一定的他物权;必须切实划清房产市场中各个性质不同的法律关系的界限;以用益权为导向,明确所有权人与所有权各权能的分离和产权分割的法律性质,全面加快房产法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杨勇 《云南电大学报》2007,9(1):33-35,45
教师主体属性问题,是教育法律关系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伴随着我国教育法制的构建及健全,正日益成为教育法律关系中极需探讨界定的问题。怎样认识和界定教师主体属性,已关系着我国教育法制的构建能否有效深入地进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1教师和学生最基本的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教育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产生教师与学生权利义务的基础,所以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相互依存。在教育法律关系中,教师和学生最基本的法律关系有四种。一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教师对学生有  相似文献   

7.
论教育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根据教育法规而产生的以在教育活动中各方主体之间的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包括国家教育管理法律关系、学校管理法律关系和平权性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区别于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可分为基本主体和非基本主体两类。只有教育行为才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本文还论述了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首次对教育法律关系运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人口老龄化和经济体制改革等社会背景之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不断进行改革的过程。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以保护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权利为宗旨,但是并不能由此而进行不切合实际的权利保护承诺,从根本上使社会保障法律形同虚设。构建我国社会保障法主体的体系和对主体的权利义务进行分配时,要对主体在社会保障法领域内的利益进行平衡。  相似文献   

9.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具体的社会关系,是促进产业部门与教育部门深度对接和合作过程中,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质量为目的,形成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客观上能为法律所调整。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教育法律关系,教育行为(育人行为)作为产教融合关系的客体符合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特殊性本质特征,产教融合关系的复杂性符合教育法律关系的综合性特征,产教融合关系内容的权利义务集中体现产教融合教育关系的法律化,产教融合是反映职业教育规律的社会关系。为克服教育执法弱化的软肋,产教融合执法需实现主体专门化、程序固定化、结果公开化和监督主体多元化。要解决职业教育法律“软化”问题,其路径在于建立申诉制度以保障企业和学校的申诉权,以及明晰法律救济的具体程序,以保障学校和企业等主体的权益。  相似文献   

10.
本在明确法律移植主体问题既是我国法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法律移植秩序化和我国法律体系完整性要求的基础上,从狭义的法律移植角度和宽泛的法律移植角度对法律移植主体构成进行阐述,认为法律移植主体应依法拥有法律移植权,而法律移植权属于立法权的范畴,故法律移植主体应具有专属性,就我国法律移植的现状而言,我国应尽快地法律中明确法律移植权的归属,使法律移植主体合法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如何保护岗位实习中遭受劳动伤害的学生,理论界和实务界都产生了困惑。这种困惑存在的原因在于职业教育岗位实习参与各方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法律属性不明确。实际上,在岗位实习中,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仍然是一种教育关系,但又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教育关系;学生与实习单位的关系,并不属于劳动关系,但又与劳动关系高度相似,且还具有了一定的教育关系色彩;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关系,并非一般的民事合同关系,而是一种基于履行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责任而形成的具有公益性的教育合作关系。岗位实习中各方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统称为岗位实习关系。在法律属性上,岗位实习关系应当属于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我国现有法律制度难以对其有效调整,需要专门的法律制度对其予以专门调整。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实习制度的现状,试图厘清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法律关系,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实习期间各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为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保护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3.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一个国内外法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虽然在“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的概念上能够取得广泛一致,但对其范围却各执一词。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对概念中三个关键词“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及“指向”的不同理解上。通过深入分析这三个关键词,可以得出“行为”“利益”都不是法律关系的客体、而义务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法律关系客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相关概念的阐述(一)受教育权利及其内容1、受教育权利——所谓受教育权利,是指人们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所享有的接受教育的能力或资格,在教育法律关系中,法律关系主体包括受教育权利主体和相对方,从世界范围看,根据《世界人权宣言》的原则,受教育权利主体包括所有人,是人权的一项基本权利。具体到一个国家,受教育权利便是该国所有公民。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15.
法律关系客体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传统的观点,法律关系客体是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之一。用这一理论来解释法律现象时,却遇到了问题,往往得出不同的结果。在对法律关系客体的具体范围的理解上,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讨。法律关系客体应当是法律设定的体现主体权利义务内容的客观事物。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与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法律关系客体不同于法律上的标的,人身可以成为法在系的客体,行为不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中的具体法律关系构成及其相应的调整范围既有自身的特殊性,同时也具备教育领域法律本身的固有属性,其法律规制体现出国家公权力与私人领域私权利在不同的教育法律问题上进行制衡与博弈,最终实现家庭教育的目的。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各主体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述不够清晰,存在因法律关系纵横复杂而产生法律主体多元交织、权义关系交叉失衡等问题,最终导致法律理解、法律执行和法律救济等存在风险。科学谋划布局法律关系主体、保障权利行使和义务践行关系均衡、规避法律冲突和协调法律关系主体参与家庭教育的法律程序,达到促进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医疗法律关系具有其特殊性.医疗法律关系主体地位的平等、意思自治及医疗行为的等价有偿原则决定了其性质仍然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医疗法律关系的本质是医方对患方实施诊疗过程中所形成的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即医疗服务合同关系.  相似文献   

18.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表现为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社会关系。它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权义主体,即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二是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法律所确认的权利和义务。三是权义客体,即法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学校、教师、学生是教育法律的关系的重要主体。正确认识他们各自的法律地位,准确把握他们的权利义务,处理好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的法律关系,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保障各主体合法权益,全面实施依法治教的几个重要问题,教师必须全面认识理解。一、关于学校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义务问题(一)学…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存在三个缺陷:一是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诸多定义普遍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内容涵盖不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宜界定为:受民事诉讼法调整而在任何两个参与民事诉讼的主体之间形成的、以诉讼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这里的主体除通说认可的外,还应包括审判委员会、法官、检察官、旁听人,再修订《民事诉讼法》后审判委员会不应再包括进去。二是"诉讼参与人"和"诉讼参加人"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区别不当,导致概念之间容易含混不清,这未引起足够重视。三是其他诉讼参与人同当事人之间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称为争讼法律关系并不妥当,宜称为助诉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20.
BOT是一种新型投融资模式,在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中已得以有效运作.BOT项目其法律关系众多,主体多元,权利义务关系复杂,所涉及的当事方包括政府、项目筹建集团、项目公司、银行金融机构、承建商、经营管理公司等,它们之间通过签订特许协议和一系列合同来确立、保证和调整各当事方之间的法律关系.作为一种新型投融资模式,现行立法与BOT投资模式所需要的法律保障尚有一定差距,其相关法律问题尚待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