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人在诗歌创作中,广泛使用地名入诗,在地名结构方面有通名、专名和"专名+通名"三种形式。地名范式主要有枚举入诗和对举入诗两种,枚举入诗强调单个地名的独立性,对举入诗强调多个地名之间的内在联系。枚举入诗和对举入诗通常以多种艺术形式在诗中出现,这些丰富的艺术形式确立了地名入诗的范式。  相似文献   

2.
中晚唐诗人将湘妃意象大量入诗,具有鲜明的湘妃情结。中晚唐湘妃诗以怀古为主,多凭吊追慕之作,情感基调愁怨幽恨。从宏观而言,吟咏湘妃是中晚唐怀古咏史风潮的组成部分;从微观来看,湘妃传说与潇湘山水、屈贾情怀等共同激发着诗人的怀古诗情。诗人借湘妃之杯酒,浇胸中之块垒。其中,屈原其人其诗,对于联结湘妃意象与中晚唐诗人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沈德潜、法式善、张维屏等评高其倬诗歌艺术特点为"和平中正、温雅敦厚"。然高其倬以大量的北方风物入诗,即使描写南方风物,也无绮靡香软语,而是呈雄健之气。且诗人常以至大至刚、气骨强劲意象入诗,加之以夸张、想象等手法,营造雄壮劲健之境,抒雄放之气,使其诗呈雄健方刚的艺术特点。另,诗人不管是思乡行役、赠别等诗,其情感抒发多有真挚古厚的特点。而且其诗歌文辞质朴无华,非纤巧矫饰。即使诗人用典,也多为常见典故,非佶屈聱牙、晦涩难明、标新立异之典,这使其诗呈朴实浑厚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4.
李白途径商於古道,留下诸多诗什。据杨齐贤等《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王琦注《李太白全集》统计,诗中所见商於古道之地名有商山、商州、石娥溪、西岩、四皓墓等,所见古道之人事有四皓、裴使君(延庆)等。同时,李白诗中又有南山、商山皓、南山皓等地名与人名的别称。通过诸多地名、人名及人事,不仅可以探究诗人商於之旅的路线及其诗歌活动,还可以管窥商於古道优美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对诗人羁旅情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最辉煌的时期,在不到三百年的历史中,诞生了无数伟大的诗人,留下无数脍炙人口成就高超的传世名作,展现了诗坛波澜壮阔的宏伟景观。而当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遨游在诗海中时,会发现,在许多唐诗中似乎都会有"扬州"这一地名的出现,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不禁令人思考,究竟是怎样的地方,让如此多的诗人产生了"扬州情结",并让它在自己的诗中不断地留下印迹?  相似文献   

6.
韦庄身处于唐末五代之乱世,多次应试不第,又终身经历羁旅奔命之苦,诗中多描写行经见闻,抒发了伤时忧生的感叹。但因诗人多喜前人的清辞丽句,精神上又倾向于佛道,在心态上渐趋平和乐观,他的诗多撷取清新疏朗、色泽艳丽的自然景物入诗,因而韦庄诗在整体上呈现清丽风格。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诗歌中地名意象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中的地名是一种文化意象,常常被诗人遣入诗中来抒情言志。文章首先讨论中国古典诗歌中地名意象所蕴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然后视其在原诗中的意义和作用,对其英译的原则和方法加以探讨。实现译入语与译出语之间的准确转换,使译文读者在欣赏优美诗句的同时,又能领略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有唐一代,禅学之风吹袭诗之园圃,诗人慧心妙笔援禅入诗,如树因风着蕊,如风敲枝落花,落英缤纷,多是诗家绝妙好诗。素有诗佛之称的王维更是把诗与禅妙合无垠,使之显现幽然的佛影禅光。明代胡应麟说:“太白五言绝句,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山居秋暝》就是入禅宗的声律妙诠。诗人淡淡几笔勾画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平和安乐的气氛,犹如世外桃源一般,给人清幽深邃的美感。然而,只看到诗中画还不够,还要能领略诗中另一番迷魅禅境。沈德潜说“诗贵有禅理禅趣,不贵有禅语”,其实诗中还是应有些不太直露的禅语,才能引领我们步入清妙空灵的禅境。  相似文献   

9.
颠倒诗拾趣     
颠倒诗,也称倒字诗、翻韵诗,是指诗人为求押韵,或者因讽刺讥嘲的需要,而故意将某些双音词前后颠倒入诗。古代的颠倒诗多为严肃之作,但后世文人认为颠倒一法意趣盎然,就用于讽刺,寓幽默于其中。  相似文献   

10.
诗人高启在其入明后的诗作中,写下了大量“梦”诗,这些诗“梦”意象寄托着诗人的自我情感与心志,成为诗人抒发性情的依凭之物。明初的社会政治环境、当时诗人自身的处境与其美学追求,是其梦诗生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月明归梦遂成迷"--高启笔下的诗梦意象及发生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人高启在其入明后的诗作中,写下了大量“梦”诗,这些诗“梦”意象寄托着诗人的自我情感与心志,成为诗人抒发性情的依凭之物。明初的社会政治环境、当时诗人自身的处境与其美学追求,是其梦诗生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诗人之志,寓于形象,诗词的翻译与其它翻译一样贵在再现形象.然而再现绝非牯摹,似与不似.在神不在貌.译诗须随义而转,力求选意,即使其中地名的翻译也不例外。地名在中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那么英译时该如何处理这些地名呢?笔者认为主要方法有五;  相似文献   

13.
读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在上千首诗歌中,吟咏明月的诗竟有三百二十多首。这些涛中的“月”各具情态,令人遐想不已。这里只能选取部分诗中的吟月句,作初步赏析。诗人就要离蜀远游了,难免产生对故乡的恋恋不舍之情,最后当然是摄下了此时此刻之景:“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嵋山水歌》中的这两句诗把秋月写活了:皎洁的  相似文献   

14.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诗人代表,其诗风与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诗风迥然不同。戴氏诗风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表现为沉哀,中期为寂寞,晚期为昂扬。其诗论和新月派代表性诗人闻一多的诗之“三美论”相反,主要宣扬诗的纯粹性,拒绝音乐、绘画入诗。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之中,禽鸟种类万千,其鸣声有不少与人们的某些语音相近;于是,前人便以鸟语谐人语入诗,以反映现实生活,抒发内心感受。这类诗歌,谓之“禽言诗”。 禽言诗起于宋代。宋代诗人梅尧臣曾作《四禽言》诗,后来,苏轼仿其作《五禽言》,他在诗序中云:“余寓居定惠院,绕舍皆茂林修竹。春夏之交,鸟鸣百族,士人多以其声之似者名之,遂用圣俞体作《五禽言》。”至明清两代,禽言诗便盛行开来。 前人的禽言诗,各取不同之禽言入诗,  相似文献   

16.
吴骐是清初遗民诗人。入清之后坚苦自守,安贫乐道。其诗反映明清易代史事,抒发亡国之悲,可称诗史。其词风流香艳,与其诗有醒豁之分野,彰显云间派词风。  相似文献   

17.
论厉鹗的诗     
厉鹗是雍乾间以诗而名的学人。他的诗歌喜用典故,尤喜用宋人笔记中之偏事僻典,遣词造句也刻意生涩炫博。厉鹗资书以为诗,其诗显得生、僻、怪、碎,与清代学人诗本经史,引学术入诗的诗学风范有点不同。他后面的诗人惩于厉鹗的堆砌琐碎,于是偏向于以专门之学入诗,特别是以乾嘉学人擅长的金石考据入诗,翁方纲等人的诗歌代表着厉鹗以后乾嘉诗坛学问化的主要衍变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杨飞 《考试》2005,(10)
诗仙——李白,唐代诗人。其诗雄奇豪放,想像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贺知章赞其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故后世称他为“诗仙”。诗圣——杜甫,唐代诗人。其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历代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典范尊,其为“诗圣”。诗佛——王维,唐代诗人。他以禅入诗,开拓了山水田园诗的表现领域,打造出山水田园诗空明净逸的境界,故有“诗佛”之称。诗魔——白居易,唐代诗人。其诗语言流畅,通俗  相似文献   

19.
最能体现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是他的诗中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而丰富的想象,更多出于诗人的个性和爱好,正如诗人写月,在诗人的上千首诗中,吟咏明月的就多达三百多首,因为诗人天性开朗,喜欢明丽的色调,他对白色的透明体,有一种本能的喜欢,于是月就成了诗人最亲密的朋友。而其诗中的月,各具情态,令人遐想不已。下面就粗略选些咏月诗句,看看诗人是怎样情系明月的。诗人就要离开巴蜀远游了,难免产生对故乡的恋恋不舍之情,最后当然是摄下了此时此刻之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中的这两句诗把秋月写活了:皎洁…  相似文献   

20.
中唐诗人杨衡的送别诗因送别对象不同,使其送别诗内容广阔,情感丰富.送官员之作既表达了对同行的认可与赞许,也显露出诗人积极入世为官的心态;送别文士之作展现了诗人对后起之秀的鼓励与劝勉;与僧、道间则是依依惜别之情和寄意宗教与入世为官的矛盾心理;与亲人话别之作表达了诗人血脉分离的痛苦之情.在艺术手法上,其诗歌入题手法灵活,凄愁意象贯穿诗歌.从杨衡的送别诗中,我们可以了解诗人庞杂且丰富的生活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