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课程博弈     
课程的诞生并不是一个由支配集团单向独断、单方建构的过程,而是不同利益群体争相在课程中获得话语权的博弈过程,其间充满了斗争、冲突与妥协.课程,就是不同利益群体多次博弈后"妥协"的结果.也正是通过不断博弈,课程逐步趋向民主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课程的形成既不是对知识进行客观筛选的结果,也不是由支配集团单向独断、单方建构的过程,而是不同利益群体争相在课程中获得话语权的博弈过程,其间充满了斗争与冲突,控制与反抗。最终,课程的诞生,就是不同利益群体多次博弈后妥协的结果。从社会学意义上看,课程,究其实质,是一种妥协的文本。  相似文献   

3.
在决定什么知识能够准入课程,什么知识必须被排斥在课程之外的问题上,支配集团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但被支配集团也试图以自己的方式争夺其话语权。由此,知识准入课程并不是一个由支配集团单向独断、单方建构的过程,而是不同利益群体争相在课程中获得话语权的博弈过程,其间充满了斗争、冲突与妥协。课程,就是不同利益群体多次博弈后妥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课程的形成既不是对知识进行客观筛选的结果,也不是由支配集团单向独断、单方建构的过程,而是不同利益群体争相在课程中获得话语权的博弈过程。以国家作为博弈主体,它参与的课程博弈类型包括支配集团内部的博弈、支配集团与被支配集团之间的博弈、政治精英与学术精英之间的博弈以及支配集团与学生之间的博弈。最终,课程的诞生,就是不同利益群体多次博弈后"妥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达尔文进化论究竟要不要进入教科书的世纪之争背后,折射出的却是知识准入教科书的复杂博弈过程。教科书的形成既不是对知识进行客观筛选的结果,也不是由支配集团单向独断、单方建构的过程,而是不同利益群体争相在教科书中获得话语权的博弈,其间充满了斗争与冲突,控制与反抗。最终,教科书的诞生,就是不同利益群体多次博弈后"妥协"的结果。但"妥协"总是暂时的,"妥协"终究会打破,因而有关进化论是否进入教科书的争论也就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之久,并且还将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6.
黄亮 《文教资料》2011,(7):119-120
政治模式认为,协商与谈判是化解组织冲突的途径,高等教育组织在一系列动态的冲突、协商谈判、妥协与决策的活动中完成组织的决策活动。决策过程的动态性是组织中相关利益个体或群体之间不断博弈的结果,而这种政治博弈并不是单回合的博弈,利益群体所形成的联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高等教育组织中,组织博弈的结果是实现双赢乃至多赢,从而保证管理决策的顺利进行。作为一种理论,政治模式为教育管理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可供分析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学自主权的扩大,大学层面的课程决策日趋显示出重要性。实践中的大学课程决策绝非一个根据教育目标选择和组织教育经验的纯粹理性过程。而更是一个涉及各相关利益方的博弈和妥协的政治过程,是在目标、价值、利益、偏好的冲突与协调中完成的。而权力与中国式“关系”的嵌入有可能进一步导致大学课程决策偏离它的理性目标,使决策结果表现出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职业教育外部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职业教育活动自身的演进,使既有的职业教育资源利益分配格局的平衡性被打破,原有的职业教育课程制度及课程实质失去应有的效能,职业教育所提供的课程服务不能与社会需求、个体需求合拍,导致职业教育的整体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低下,职业教育所能发挥的社会效能降低,进而导致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密切相关的利益群体从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需求出发,积极地要求重新形成职业教育课程制度的规则与实质,通过相关利益群体间的反复“协商”与“博弈”,形成新的职业教育课程制度,从而使职业教育的课程重新处于一种有效的、平衡发展的状态。这一过程即是探寻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制衡点的过程。找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制衡点是促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性,促进职业教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密切相关的利益群体包括:国家、企业界、教育消费者及教育经营者。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只有有效统筹上述几种利益群体的利益,才能持续稳定地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困境及其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就是新旧利益主体冲突、碰撞乃至斗争,最后达成妥协与“重叠共识”的过程。政府、教师与学生等核心利益相关者在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中经历着反复的利益博弈或权力博弈,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导致课堂教学的困境。为深化新课程改革,走向三方利益均衡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0.
独立学院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利益方的相互博弈是独立学院存在的现实问题,从博弈论的视角来看,独立学院转设政策的执行是一个典型的利益博弈过程,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形成了"利益博弈"的局面,这种博弈在独立学院的产权制度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在转设过程中,以产权为争夺核心的相关利益者之间存在多种博弈关系,这些利益博弈是制约当前独立学院转设政策执行的严重障碍,在独立学院"转设政策"执行中,以产权为核心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包括独立学院本身、母体高校和投资方等,他们之间的相关利益博弈是决定独立学院转设政策执行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独立学院转设政策的实现需要满足以上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缓解相关利益主体的矛盾冲突,使其在利益博弈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以保证转设政策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制度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等多元化的利益群体和组织,这决定了农地制度变迁是一个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互相博弈的过程。制度变迁的路径和模式,取决于各利益群体之间博弈均衡的结果,并且大都存在着能够发挥决定性影响的主导群体和组织。新老解放区的土改运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合作化运动以及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民公社制度,都是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推行的强制性农地制度变迁,取得了显著不同的制度绩效。改革开放以来的农地制度创新模式,多由农民和农村基层组织所首创,并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最终得以完成制度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化进程中,资本、技术、人力与土地的有机结合,使农村土地具有了较大增值空间,也给农村土地腐败带来了可乘之机。农村土地腐败问题之所以产生,利益驱动下的多元主体竞相介入获取利益是土地腐败的内在驱动力。不同利益主体之间通过各种策略相互博弈,在利益冲突中相互妥协并构建利益结盟,是土地腐败的实践过程表达。在多元主体参与的博弈中,权力主体与资本主体各有所图,权力主体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同时追求个人利益,资本主体具有趋利性。为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有权主体往往利用掌握的权力与能够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资本主体相互交融、妥协,进而共谋,达成共识,侵害广大农民的合法土地财产权利,农村土地腐败由此产生。当然,防止土地腐败问题的发生,还需要从法制建设、制度建设等层面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学校课程制度源自学校课程实践经验的演化,是学校课程权利主体之间重复博弈的过程与结果,属于国家基本课程制度的从属制度或具体制度。由于学校多元利益群体与课程领域的关联度不同,加之集体意识比较淡薄,致使目前学校课程制度建设滞后。教育教学活动的个性化色彩特别是情感色彩,致使学校课程制度的实施,需要以行为激励为重心。以文化建构为基石的学校课程制度创新,是重建教育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从博弈的视角看,李密写《陈情表》是对晋武帝的妥协,而晋武帝恩准李密“暂不赴命”,也是对李密的一种妥协.经过博弈,他们都实现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之间的博弈是一场双赢的博弈.这场博弈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特定的语境中,用特别的形式进行的,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15.
政治妥协是周恩来常用的一种斗争方法。妥协不是投降、不是软弱,更不是反动,它是一门政治艺术和政治策略,是一种社会调节机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不同利益群体的可行性合作。周恩来的政治妥协有利于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和冲突,有助于行为规则的形成以及政治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村改居"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现象,是一场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以及社会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利益冲突。政府决策涉及地方政府、土地开发商、失地农民、村干部等相关者之间利益博弈、妥协及冲突,厘清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边界是解决和分析利益冲突的前提;均衡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应当明确划分土地征用范围,建立公平统一的制度框架,抑制地方政府自利性。  相似文献   

17.
现代大学课程知识选择活动已发展成为一个社会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关注和参与的社会实践场域,且主要在国家层次的大学课程政策、大学层次的课程设计以及课堂层次的教学活动三个层面展开。不同层次的利益主体凭借其所拥有的资本数量和质量,在不同层次的场域中占据不同位置,获取不同的参与知识选择活动的权力,由此展开以各自所持资本和权力为基础的知识价值观及其背后的利益博弈。通过这种博弈,将隐匿于知识背后的价值显现化、过程化、教育化和经验化,使外在于受教育者的客观知识逐渐演化成为个体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并与个体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融为一体,从而完成知识价值增值、减值或保值的演变过程。这个过程揭示了大学课程与教学活动及其人才培养质量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教育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围绕教育软件的有效应用,从教育信息化利益相关者角度,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形成了教育软件企业、教师和学生、政府人员、专家等不同利益群体。教育软件企业之间、企业与教师之间、政府人员与企业之间、专家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博弈,形成了多种利益冲突和"囚徒困境"。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各利益群体在不同策略选择下的付出、收益和风险,探寻可能达到的平衡状态以及谋求理想的共赢状态,这就需要建立规范来协调,以合作代替冲突,平衡多元利益主体的诉求,选择互利性的博弈方式,达到各群体之间的社会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高校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行政系统内、学术系统内,以及行政系统与学术系统之间的利益博弈。行政系统内的利益博弈主要表现为学校与学院纵向利益博弈、行政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学术系统内的利益博弈主要表现为基于学术量化绩效激励、基于大学社区激励、基于政治晋升激励的学院横向之间利益博弈。行政系统与学术系统间的利益博弈,呈现出合作—合作、合作—干预、干预—合作、干预—干预等四种不同方式。利益博弈主体发育的非均衡性、利益博弈主体组织地位和权威关系的非均衡性、利益博弈主体所占据的资源与信息的非均衡性,导致我国高校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利益主体博弈呈现鲜明的非均衡性特征,这成为制约我国高校战略规划有效实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现代和谐社会结构的根本特征在于各利益群体自觉维持的利益均衡格局以及中间阶层的兴起.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和封闭性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各阶层占有的社会资本的不同导致了获取资源的机会的不平等.创新体制,弱化社会资本的作用,建立交易成本更低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利益群体的博弈过程中形成利益均衡格局和利益协调机制,促进阶层流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