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高中二年级必修四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其实是一篇议论文。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也就是"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2.
《看不见的人》杂糅了两种叙述者:经验叙述者"我"(序曲与尾声)与叙事叙述者"我"(正文)。经验叙述者与叙事叙述者的对话性是叙事成熟的重要特征,亦是自我认同实现的叙事征兆。经验叙述者与受众者的对话关系则微妙、多变,具有生动的深刻性,叙事手法臻于完美,不啻佐证了叙事者如何基于与受众对话取得自我认同。叙事文本充斥了滑稽模仿、反讽,融入了不同时空的意识形态,促成不同时空文本之间的对话、文本与特定历史与社会的对话,折射出叙述者自我认同的历史性、复杂性与深刻性。对话性与自我认同的完美契合,于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件神秘而复杂的事情,远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这么简单。家庭、社会,一个人所经历的环境无不与他的成长有关。孟子的母亲为了孩子的成长三次搬家,而不是三次择校。  相似文献   

4.
《阿Q正传》向我们传达的人文信息可以说是无限丰富的。在表现"人"的生命意识的觉醒中,小说完整地展示出:一个在挣扎中逐渐觉醒的灵魂;一个中国现代寓言式的"人文需要图谱";传统中国人"自我设计与选择的艰难"。阿Q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最本真的生命存在与形式,其深层结构向世人昭示出一个基本的人本困境。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居里夫人是放射性元素镭的"母亲"、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和两次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然而,大家是否还注意到:居里夫人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用对待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对待女儿,给我们每个做父母的留下了一面宝贵的"人镜"。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的荣誉观主要体现在他的相论、灵魂观和国家观中。"善的相"是万物存在的终极目的,理解了"相"的本质并刻意去追求"善的相",人自然会变得崇高和伟大,自然自发地去追求最接近善的正义与荣耀。柏拉图认为灵魂是不朽的和可轮回的,灵魂的本性是理性,只有在理性的约束下,通过正义去获得荣誉,人们才能够漠视现世的享乐,以永恒荣耀的灵魂去接受来世的轮回。在荣誉与国家的关系上,柏拉图抨击了社会上盛行的以名取利的行为,提出了为国家利益而取得的荣誉是最珍贵的,从而使荣誉观与爱国主义达到了理论上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讲述了一个无名黑人追寻自我身份,却最终发现自己是一个“看不见的人”这样一个故事。文章从拉康理论的视角来解读《看不见的人》,指出主人公的经历其实是一个追寻自我理想。并在理想破灭后回归“真实自我”的旅程。“看不见的人”则是主人公自我异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马丽兵 《考试周刊》2009,(16):179-18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水平的高低、创新能力的强弱、创新人才的多寡,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和决定性因素。因此教师必须在课程教学中实施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生物学科的特点,我在创新所需要的怀疑、批判等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真情实感,才是作文的灵魂。针对很多学生作文时的假大空现象,本文中论述了真情实感在作文中的重要性。真情实感源自于对生活的真切感受、热爱与思考,作文教学应把真实的人放在第一位,把情感体验作为写作的重要起点。帮助学生大胆地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真实之情,显"我"的自然之趣。  相似文献   

10.
从1950年到1959年,从8岁到17岁,是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我一直生活在母亲身边。"最疼我"的也许的确是母亲,可是我却并无那一个"最"字横亘心中。 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冬天不至于冻着就行。母亲也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她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饭,便可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1.
一天,一个母亲带女儿前来接受心理咨询。母亲说,女儿从高中时期就开始读一些"灵修"的书,仿佛找到了唯一的真理,长期沉溺其中,与人与世界越来越隔开了。现在读大学,内心里有许多恐惧,不敢跟人交往,总是一个人活在自己的感觉世界里,依然抓住"灵修"的书,把它当成救命稻草,拒绝向生活的经验敞开。  相似文献   

12.
15年的光辉,挥之不去的是总有一个人在一群人的记忆中自由高歌:15年的时光,带不走的是一个伟大灵魂在一群人心中留下的震撼:15年的堆积,填不满一个灵魂在一群人的生命里留下的深深痕迹。这个灵魂有个永恒的名字——黄家驹。这群人也有一个骄傲的称号——BEYOND歌迷。  相似文献   

13.
《史记》之所以是文学,其灵魂并不在于创造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甚至也不在于其写人艺术、叙事艺术及其语言艺术等。而在于写出了人之"气",即写出了人的生命本体之真。"气"郁结回荡于《史记》的人物传记之中,且成有节奏的律动,从而使这些优秀的人物传记如诗如歌,这就是被鲁迅称之为"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人物传记的诗性美学本质,同时也是《史记》的历史真实与文学真实相统一的真正切合点。  相似文献   

14.
互动空间     
Q1_有人说:"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的班集体。"新时代,面对发展的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班主任?  相似文献   

15.
郭丽  潘清平 《教师》2011,(16):71-71
创造力是智力的灵魂。现代科学认为,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特性和标志之一。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而幼儿期是人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幼儿园教育恒久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看不见的人》主要采用自由直接思想、自由间接思想和思想行为的叙述体三种思想表达方式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展现了其思想不断成熟,"从黑暗到光明,从无知到对‘看不见性’的觉悟"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一直生活在母亲身边。"最疼我"的也许的确是母亲,可是我却并无那一个"最"字横亘心中。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冬天不至于冻着就行。与此相对应的,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她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8.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里有这样一道题目:请阅读《怀念母亲》选段,回答问题。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终天之恨:2.文中"我的愿望没能实现",我的愿望是什么?3.为什么说"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谈谈。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在分析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时,曾说:"在大部分中国人的灵魂里,斗争着一个儒家,一个道家,一个土匪。" "土匪意识"被作为一个国民性的方面引起了近代人的关注,进而引发了人们对于它所暗合的特殊的社会群体——“游民”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对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来说,用"心"去关爱学生、呵护学生、培养教育学生是其光荣职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非常伟大的。要做一个用"心"来哺育学生成长的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真心诚意地为他好。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时间长了,学生会看得一清二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