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诗哲泰戈尔,在国际大学中国学院的小册里,曾说过这几句话:“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这是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因为只有上帝知道这种秘密。我着实妒忌他们有此天赋,并愿我们的同胞亦能共享此秘密。”  相似文献   

2.
张华 《中学教育》2004,(2):20-21
上世纪初,印度诗哲泰戈尔说道:“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的?中国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陷于现实的不近情理!他们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这是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因为只有上帝知道这种秘密。我实在妒忌他们有此天赋,并愿我们的同胞亦能共享此秘密。”  相似文献   

3.
当下的现实表明,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资本原则之间存在着张力,并且正是在此张力之中发生着中华民族的命运转换。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境界揭开了资本诞生的秘密, 同时也就揭示了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资本原则之间张力的根源。从这一根源来看,中国社会的当代发展不能寄托于对今日西方社会的单纯效法,而应寄托于中国文化精神的返本开新。同时,中国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之生命正走向终结。对于一个有着文明传统和文化命运的伟大民族来说,她所经历的现代化过程同时意味着她在根基上参与了世界历史进程,因此,中国的文化命运在今天便具有了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美学研究严重脱离审美实践,这种脱离使得美学研究缺乏生命力和创新力。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鲜活生动的感性体验世界。继承传统的真正秘密在于挖掘、体会、并在生命个体身上复活这种灵动鲜亮、清新刚健的生命状态,使这些内化在我们现实人格之中。就是说,这种“生命形式”的复活才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复活。  相似文献   

5.
乌托邦建立在二元对立的实体论思维模式之上,它以超验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否定为基础,进化史观的烘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近代西方乌托邦的涌现。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典型的思维模式,它是一种诗学思维模式,不利于科学的发展,在历史观念上,循环史观是中国历史观念的主流,最为根本的是天人合一肯定现实世界存在的合理性,这一切决定了中国只有逍遥隐逸的桃花源,而没有否定现实世界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育需体现民族文化的美丽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世纪初,印度诗哲泰戈尔说道:"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宝贵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陷于现实得不近情理!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形态的科学技术属于文化的一部分,物化科学技术则属于现实生产力.科学技术革命发生的基本原因除了生产的需要之外,便是文化的孕育.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乃至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与科学技术革命,都产生过深刻影响.从讨论这一问题出发,引出面临科技兴国大业的当代中国人,应如何正确对待自己传统文化的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8.
后奥运时代对大学生人文体育观塑造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运会是全世界超种族、超文化、超等级、超地域的人们的巨型狂欢节;是世界各民族文化对话、交流、沟通的巨大现实平台.让世界来到中国,让北京触摸世界.2008北京奥运会是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一次伟大握手,是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一次雄伟交汇.特别是人文奥运这一主题定位,为世界各民族文化交融互惠提供了平台.借此奥运后时代适当对大学生进行人文体育观塑造显得尤为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文化空间研究的转向,儿童秘密空间作为特殊形式的空间,不仅是儿童发展过程中抵制外来文化侵袭形成的自我保护场域,也是儿童的空间使用与其他更大空间在文化权力博弈中的结果体现。本文基于文化视角分析儿童秘密空间,发现其正遭遇家庭文化的"围剿"、学校文化的"监督"以及消费文化的"异化"。有鉴于此,可以从家庭文化革新、学校文化变革和消费文化共建建构儿童秘密空间生存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有人提出:“中国文化根本秘密正在于中国诗学之中。”是的,我们的前人创造了元与伦比的灿烂文化,那么,作为教育、教学引导人的教师,应该怎样把学生引进这“秘密的诗学之中”呢?我认为循序渐进的诗歌教学,能让学生对中国古诗产生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黄向阳 《文教资料》2005,(30):66-67
当代国际社会存在着对中国文化和政治的诸多误解,这些误解产生的根源在于世界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现实政治的不了解,要消除这些误解,必须让世界了解中国。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的价值被日益看重的今天,制定正确的文化战略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中国正在谋求复兴的事业,需要有自己的文化战略。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社会和文化转型之后,中国文化应该谋求突破。尤其是,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时空坐标中,建设居于文化核心的价值体系、信仰系统和意义世界。这不仅是走向大国崛起的精神支撑,而且也是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审美精神和救赎精神一直被分别归属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神传统,中国文人大都在遭遇现实黑暗与坎坷之后,选择避世求安;而西方诗人则冒着上帝死了的信仰危机也要把世界翻空藤遍,以求人生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中西方诗人看待人生与世界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和合”文化主张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具有丰富的辩证思想,它决定了我国历史上对于国家统一的诉求。西方近代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结束了西方各国内部的长期分裂状态,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对这一历史进程的思辩表达,它与中国文化中的“和合”观念有很多暗合之处。在批判继承黑格尔历史辩证法的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它与中国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一起构成了我们构建和谐世界的理论渊源。揭示西方文化中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我国文化中的“和合”思想的内在关联,能为我们正确处理各种现实问题提供一个新的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5.
西方现代思潮和神话研究,启迪了鲁迅对中国神话的新认识,同时也导致了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杂看法,而鲁迅对神话的重视又始终从国民性重建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出发,因而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这导致鲁迅的精神世界实际存在三个维度,即传统、西方、现实。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觉,是站在本土历史文化传统与世界现实格局之上对中国道路的全局性的观照。  相似文献   

17.
文化选择 ,需要先进的世界观的指导 ,历史研究 ,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文化选择中的忧患意识 ,体现了史学工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 ,首先要顺应世界文明发展、开放的大潮 ,要紧密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实 ,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历史学是世界历史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中国日益崛起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引起世界范围内的高度关注,"中国威胁论"的杂音也沉渣泛起、甚嚣尘上,日益威胁着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环境。而实际上与"中国威胁"相反,和平主义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历史事实是这一传统的现实佐证。本文细致梳理了中国和平主义的文化传统,为新时期破解"中国威胁论"的舆论困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赵淑华 《教书育人》2012,(12):156-157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特点,特别是现实发展的需要和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但是,世界文化发展呈现出的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对中国文化发展形态、格局、走向都会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洪峰 《现代语文》2008,(8):122-123
印度诗哲泰戈尔说过:“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陷于现实得不近情理!”可是2008年安徽省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的阅卷工作,带给我的并不是一种“美丽的精神”,除了一身疲惫,更多的则是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