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储蓄德行犹如储蓄财富和知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够保证永远的荣华富贵,也不知道能不能得到好的名声,挣到很多薪水。挣工资的人相当于卖了自己的知识,得到了金钱,但是,道德却不能像知识一样买卖。不会因为某个人品行好,公司或单位就会多给他工资。但是,假如德行能够换算为金钱,一百元的道德,一千元的道德……德行也就失去了德行的特点。不过,德行的保存力和带给人的愉悦之感却是黄金、名誉不能比的。有钱的人,也许会因为一次失败,在一夜之间失去所有财富;有知识的人,在生病以后可能会忘记以前的知识,有时也许还会被人妒忌或者羡慕。但是,有德的人却不会忧虑因为灾难而失去德行,也不会遭人妒忌。即使会遭到妒忌,也不会永远持续下去。毋宁说,他们反倒拥有教化妒忌之人的力量,并且,他们还能体会到不为人知的愉悦。他们从来不会畏惧黑夜,每天早上起床以后会迎来灿烂的朝阳。其实阳光已经映照到他们的心中,即使刮风下雨,他们心中都洋溢着喜悦之情,仍能感受到犹如晴空万里的欢喜,在他们心中,到处都犹如乐土,能够体会到常人体会不到的快乐,可以说,就像和别人吃不同的食物一样。因此,他们既没有必要和别人竞争面包,也不用嫉妒、陷害别人,可以平和安宁地处世度日。他们即使遭遇了灾难,心灵受到了伤害,仍然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喜悦。这样的有德之人既没有聚集亿万财富,也没有很多学位证书或者荣誉称号,抑或是加官晋爵的任免证书,但他们能够得到无与伦比的满足和快乐。所以,能够从这一点着眼的人,既不会对社会感到不满,也不会对职业抱怨不休。  相似文献   

2.
析“知行不一”——兼论德育有效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教育对象能够“知德行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受教育者“知行不一”的现象。这通常表现为受教育者知德能力强,能够很快了解和掌握来自课堂和书本上的道德要求,但是却未能将这些知识或道理要求转化为行动,或者受教育者在观念上认可道德要求的合...  相似文献   

3.
金钱与道德     
社会的发展需要金钱,也需要道德. 2009年11月,却发生了一件金钱与道德严重冲突的事件:长江大学的三名学生因救助落水儿童却不幸殒身,而后赶来的打捞公司竞对捞尸讨价还价,最终以36000元的捞尸费出卖了自己的道德.金钱真的可以购买道德吗?在这个日益商品化的时代里,究竟是金钱重要,还是道德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立德,立言,是古人追求的目标,也是今人所探索的理想内容。德,即是道德。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上,需要完善美好的德行来做根基,假设一个人处世行事离开了道德这个水准,就会"人人得而诛之",从小学就开始的品德教育课程实际上就突出了美好德行的意义。美好德行是一个人成为全人的具体体现,需要切实行之。  相似文献   

5.
编制计划和计算工资应该采用不同的定额,因为计算工资和编制计划对於定额的要求是不同的。从计算工资方面来看,规定的定额应该正确地实现“按劳取酬”的原则,应该能够刺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计算工资用的定额便不能随时修改。如果随时修改,便不能刺激劳动生产率提高。举例来看:假设工人每日标准工资二○、○○○元,每日产量定额四○件,按照计件工资制度每件应得工资五○○元。若工人按照定额完成了四○件产品,便可得到工资二○、○○○元。若工人超额完成任务,做成了五○件产品,则按照直接计件工资制计算,应得工资二五、○○○元。这是符合“按劳取酬”的原则,能够鼓励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如果工人超额完成任务,便随时修改定额,规定每日产量定额为五○件,  相似文献   

6.
储蓄福分     
朋友,你是否用心聆听过妈妈的每一句唠叨?你是否留心过身旁的每一件事?你是否关心过身边的每一个人?其实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都是你的福分。金钱可以储蓄,知识可以储蓄,福分同样可以储蓄。今天,我就翻开我的日记簿,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我储蓄的福分吧!  相似文献   

7.
知识既分别善恶 ,又行善作恶。怎样防范知识的邪恶运用 ,也就成了知识本质的焦点问题。文章认为 ,知识政治是知识本质的第一历史形态。“知识即权力”是其最高准则。因象征智慧的“哲学王”也会醉心于金银财宝 ,知识化的权力必然腐败。知识经济是知识本质的第二历史形态。它是知识和金钱通过资本媒介的联姻。“知识即金钱”是其游戏规则。知识经济决非理性的“乌托邦”,而是霸权的处女地。理性分岔以及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严重失衡 ,是酿成知识政治腐败、知识经济霸权的深层根源。知识本质的善恶危机 ,需要通过知识道德加以消解。“美德即知识”,这既要求道德以知识为基础 ,又要求知识服务于道德理想及其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唯理性知识下的幼儿道德教育越来越将幼儿培养成一个缺失生活德行的"知识"人,摆脱这种对幼儿进行道德知识外在灌输的困境,回归于生活与生命的道德教育,并且培养出能够施行道德行为的人是当前社会最主要的责任。但是如今幼儿园的道德教育并未受到普遍重视,出现了以知识灌输方式为主,教学的方式单一,与幼儿日常生活相脱离的问题。为此,幼儿园应当将榜样教育融入集体教学活动中、游戏活动与日常生  相似文献   

9.
储蓄光阴     
<正>许多人十分重视储蓄金钱,却常常不自觉地淡忘了储蓄光阴。究其原因,大概是金钱有息,而且看得见、摸得着。而对时间的储蓄价值,人们则往往浑然不觉。正因为金钱之息与时间之息的可比性无从把握,一些人便放松了对时间的储蓄。一个典型的例  相似文献   

10.
这个世界刚过去的几十年,是我们人类历史上经济状况最富有的时期。但仍有数不清的人还生活在依靠从这份工资到下份工资的日子里。即使他们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也仅仅只能维持收支平衡。为什么呢芽因为他们在错误的认识中执行着错误的计划,以致坠入了金钱的陷阱中。干一天的活拿一天的钱,干一个月的活领一个月的工资,你听起来是否非常熟悉芽无论你是年收入不到一万元的洗碗工,还是年收入超过十万元的高薪者,你仍然是用一份的时间去交易一份的金钱。说到“工作保障”,如果你因为被解雇,或有了疾病,或受伤等原因而不能工作了,那么你的工资收入也就停止了,哪里还会有什么保障呢芽你怎样才能摆脱用时间换钱的陷阱呢芽通过建造能带来持续收入的管道,你只需要一次性地工作,就可以不断地得到报酬。所以一条管道胜过一千张工资单。管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为你产生收益,无论你是否仍在工作。这才是保障———真正的财务保障。《管道的故事》会告诉你为什么要建造管道和如何去建造管道,以便你可以跳出这种为了生计而每天必须工作赚钱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背景的分析来阐析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在美国动荡的二十年代,许多美国年轻人都改变了旧的价值观。费茨杰拉德在这部书中用他超级讽刺的手法证实了当时美国正处于一个道德腐败的社会:人们只知道贪婪和空虚地追逐享乐。人们认为,只要有了足够的金钱就能得到一切想要得到的东西。但是这种想法完全是错误的。金钱只能买到许多昂贵的东西但是买不到地位和别人对他们的尊敬,更买不到他们追求的梦想,只能买到梦想的幻灭。  相似文献   

12.
储蓄光阴     
<正>许多人十分重视储蓄金钱,却常常不自觉地淡忘了储蓄光阴。究其原因,大概是金钱有息,而且看得见、摸得着。而对时间的储蓄价值,人们则往往浑然不觉。  相似文献   

13.
关于德性与德行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西方伦理思想中,德性与德行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重要概念。然而,自古以来中西方伦理学界对德性与德行的具体使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却始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传统伦理学家们一般用"德性"这个概念,到了亚里士多德那里才出现了"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等说法。而中国传统伦理学家们一般则用"德"这个概念,但也出现了"德性"和"德行"等说法并存的现象。名词术语上的这种差别不是没有原因的,它集中体现着中西方伦理思维方式的根本性问题。在西方传统伦理学家的逻辑里面,"德性"(理智德性)是人及其实现活动的终极目的本身,"德行"(道德德性)则只是完成这种人及其实现活动的一种过程和手段而已。在中国传统伦理学家的逻辑里面,"德"或"德性"(理智德性)只是人及其实现活动的一种过程或手段;而"德行"(道德德性)才是人及其实现活动的目的本身。一个人只知道"德性"不等于他有道德;同样,一个人也不是先成为道德的人然后再去做有"德行"的活动。"德性"是人的内在品质;而"德行"则是人的外在品行。内在品质要通过外在品行来表现;外在品行是内在品质的影像。因此,人们获得德性与德行的具体途径是不同的。我们只有在理论上弄清楚德性与德行的联系及区别,才能够充分认识和找到获得德性与德行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4.
金钱与道德     
金钱与道德南京师范大学钱焕琦金钱与道德是两个差异很大的概念,它们之间虽然不能构成因果关系,却都和人们的现实生活难以分离。道德随同人类一起降临,金钱却是在商品生产和交换之后才出现的。虽然金钱的历史远比道德浅近,但由于金钱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明显的效用性,它...  相似文献   

15.
节约生命     
许多人十分重视储蓄金钱,却常常不自觉地淡忘了储蓄光阴。究其原因,大概是金钱有息,而且看得见,摸得着。而对时间的储蓄价值,人们则往往浑然不觉。  相似文献   

16.
给孩子开一个个人储蓄账户我在当小孩知道钱的概念后就给他专门在银行开了个储蓄账户,当他得到零用钱时,我就会带他去银行让他自己把钱存进去,要用钱时也让他去银行取。让他自小就懂得利用银行来进行金钱管理,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如果单用个储钱罐是不能代替银行在他心中的地位的。(上海水水妈妈)购物游戏跟宝宝一起用玩具、卡片、水果等当“货物”,一一标出“价格”。用废磁卡当“信用卡”,塑料圆片、纸片当“现金”。我当售货员,宝宝当顾客。让他自由挑选“货物”,我说“价格”,收取“现金”或模拟划磁卡“收费”。让宝宝…  相似文献   

17.
我今年50岁,在旧社会里曾当过11年教员和校长。那时当教员的,反动政府只发给10元工资,做校长的也只拿到15元;而且物阶天天上涨,工资相对下降,名义上按月发薪,实际上—連几个月也拿不到工资。因此,教师莫靛拿工资去养老活小,速个人的生活也难推持。解放后,教师得到的物臀待遇就完全不同了。工资随着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金钱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学龄前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如压岁钱、零花钱等等,孩子直接接触、支配金钱的机会越来越多,他们开始要求使用自己储蓄的钱来购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该不该让孩子买呢?孩子自己买东西会不会使他们养成大手大脚、乱花钱的坏习惯呢?很多家长对此产生了困惑和烦恼。其实,金钱是孩子一生中必然接触、经常要打交道的东西,如果家长能够在教孩子学会节约和储蓄的同时,还能给予他们适度的使用金钱的自主权,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初步的理财意识和能力,对其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今天请来的几位妈妈,她们在培养孩子对金钱的管理能力上,使用了很多颇有创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储蓄光阴     
<正>许多人十分重视储蓄金钱,却常常不自觉地淡忘了储蓄光阴。究其原因,大概是金钱有息,而且看得见、摸得着。而对时间的储蓄价值,人们则往往浑然不觉。正因为金钱之息与时间之息的可比性无从把握,一些人便放松了对时间的储蓄。一个典型的例子:有的人舍不得浪费一元钱,但却听任一两个小时的光阴白白流失。  相似文献   

20.
一古希腊唯心主义思想家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道道”(《古希腊罗马哲学》第164页);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则说:“随着科学与艺术的光芒在我们的天边升起,德行也就消失了”(《论科学与艺术》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7页)。长期以来,在谈到德育与智育、知识与道德的关系时,人们常常这样把苏格拉底与卢梭作为对立的双方加以评论,认为他们各自走向了一个错误的极端。然而,这确实是一场误会、苏格拉底在崇尚知识和道德的同时,也曾象卢梭那样极力贬低自然科学的地位,他甚至宣称:“我和物理学的探索是毫无缘份的。”(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第121页)如果我们查一查欧洲思想史就会知道,苏格拉底所谓“知识即道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