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比喻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辞格。使用比喻是为了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增强艺术感染力。为达此目的,喻体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说,选择了一个成功的喻体,也就是创造了一个成功的比喻。鉴此,本文拟对影响比喻喻体选择的因素作出初步的探讨。第一,喻作的选择必受作者语言的主体风格的影响这一点,文学作品尤为明显。语言风格是作者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与众不同的运用语言的个性特点。比喻点缀于作品中,亦打上作者鲜明的语言个性的印记。如唐代诗人李贺被人称为“诗鬼”,他用词生涩,想象奇特。因而他在诗中所…  相似文献   

2.
比喻是出现最早、使用最频繁的修辞格的一种,它随着语言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复杂的表现形式,如比喻体或相似点出现多样化,又如喻体为几个事物的关系等等。为了说明的方便,我们将具有多个相似点或多个喻体事物的比喻称为复杂比喻。如果一个比喻只有本体是几个事物,而喻体事物和相似点都是单一的,那么这个比喻仍不能算作复杂比喻。如:  相似文献   

3.
比喻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广泛运用的一种修辞方式,但受民族文化的影响,汉英语言在比喻上承载了不同的文化信息,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差异,使得同一喻义选择使用了不同的喻体,相同的喻体表述了不同的喻义,从而显示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4.
比喻是一种最普通的辞格。它由三个要素组成:本体、喻体和相似点。使用比喻的作用是: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使陌生的东西变得熟悉,并能使描绘的个别事物增加思想容量。比喻虽然普通但并不容易写好,其中喻体的选择要慎重。本体和喻体要有一点相类  相似文献   

5.
英汉语中都有大量比喻性词语,但由于各自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比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选择也不尽相同,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比喻性词语的喻体与喻义问的对应关系着手,可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比喻性词语可通过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典故格言等诸多形式表现出来,英汉两种语言在对同一本体设喻时,采用的喻体却有同有异,喻体与喻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所谓“互喻”,就是互相比喻,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和范围中,比喻的一对本体和喻体互易,也就是第一比喻分句的本体(喻体)是第二比喻分句的喻体(本体),两个事物互相做比,从而达到一种较深的修辞效果。如:  相似文献   

7.
江佳慧 《培训与研究》2007,24(6):10-11,27
在《金锁记》中,张爱玲常常选用充满颓废色彩的比喻来刻画人物。这些比喻往往用喻体生命性的缺失来消解本体的生命性,本体和喻体看似充满矛盾实则与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不谋而合。这些比喻帮助作者成功地揭示了主人公生存状态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英汉不少习语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但由于来源的不同、文化背景各异,使得相同的喻体常引起不同的喻义;对同一个概念又用不同事物作比喻。本文拟就英汉习语中几种不同的动、植物喻体,从风俗习惯、历史典故及文学作品三个方面来探讨中西民族文化的差异,从而使语言更成功地服务于交际。  相似文献   

9.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比喻修辞,但由于各自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两种语言在喻体的选择及对喻体所赋予的联想意义上也不尽相同。本文从文化和认知的二维视角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体系中喻体及其联想意义的相异性,并讨论了汉英互译中喻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博喻,亦称复喻,比喻的一种。博者,多也,它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说明一个共同本体的比喻形式。它既兼有一般比喻的基本特点,又具有一般比喻所不及的优越性,它凭借多个喻体的优势,多角度、多侧面地描绘景物,使读者获得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1.
通过英汉习用性比喻中的喻体比较以探讨其翻译策略。对英汉习用性比喻中原喻体的处理是翻译的关键,译者必须对原喻体的留舍转换 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12.
习语是语言的精髓。习语中的喻体保持了语言中具体意象和抽象概念的平衡。英汉习语中的喻体选择受不同因素的影响 ,其喻体的选择也各具文化特色。本文将就英汉习语中对事物设喻的异同作一比较 ,并就引起喻体选择的因素做一分析 ,以探讨其翻译的途径。一、喻体比较比喻通过“相似联想”对“本体”进行描述 ,借以构成比喻的相似事物即为“喻体”。英汉习语对同一物体设喻 ,喻体有同有异。1.喻体相同 ,喻义相同。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在翻译过程中 ,尽管会遇到文化的不同所带来的…  相似文献   

13.
比喻有三个组成要素:本体、喻体、比喻词。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个本质不同而有相似点的事物,相似点是作引起联想并构成比喻的基础,是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根据表达的需要,人们作比喻的时候,或是直接点明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或是隐含不露,或是巧妙地将相似点对照、比较、铺设,使比喻形式灵活多样,从而增添语言的艺术魅力。笔对比喻的相似点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短语构成的比喻,是指比喻的变式。一是指偏正关系的名词短语构成的修饰喻,一是指由复指短语构成的同位喻。所谓修饰喻就是把一个比喻压缩在一个偏正式的名词短语之中,格式是“本体”的“喻体”,或者“喻体”“的”“本体”,是用修饰语和中心词构成的比喻,本体和喻体演化成了定语和中心词的关系。常见的是本体以修饰语的形式出现,喻体以中  相似文献   

15.
温州方言词语中的比喻分为构词上的比喻和词义上的比喻两类,这两类比喻在构成及使用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喻体的选择与温州人特有的生活与信仰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比喻的距离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比喻中本体、喻体都是不同范畴里典型程度不等的事物,它们的关联特征也具有不同的典型程度,所以,本体、喻体在认知范畴上有距离的远近。本体和喻体的距离不仅决定比喻表达成立与否,也决定了比喻的新颖程度。  相似文献   

17.
比喻和拟人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不论是在日常谈话中还是在书面写作中都得到广泛的运用。然而人们有时却将两者混淆,甚至出现错位现象,因此很有辨析的必要。比喻和拟人的相同点一是两者的思维方式相同。它们都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都是通过对事物形象生动的描写来达到异中求同的目的。二是两者的使用要求基本相同。运用比喻要常见易懂,因为比喻是用喻体说明本体,如果喻体不是读者熟知的,就达不到比喻的目的;运用比喻要贴切生动,必须对喻体和本体的相似点作认真的概括,如果信手拈来,喻而不当,就会适得其反;运用比喻要注意思想感…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在文字运用方法素有“天才”之誉,尤其是作品中比喻的运用更有自己独到之处。新奇独特的喻体选择、充满艺术感觉的比喻、丰富的意象体比喻是最主要的比喻艺术。  相似文献   

19.
比喻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英汉两种语言由于文化因素不同而在喻体的选择上存在差异,同时,喻体所承裁的文化蕴涵也各有不同。因此,正确认识喻体选择的差异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英语所传达的文化意义,加深对中西文化的了解,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比喻既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修辞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文章试着从比喻喻体选择的独特性、喻材的广泛性、比喻形式的多样性三个方面,来分析钱钟书《围城》中这些个性化的比喻,特别分析了钱先生对比喻这种修辞格创新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