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活猛犸象     
俄罗斯和日本的专家正合作研究,拟从出土的猛犸象尸体中提取DNA,将它转移到非洲象或印度象的卵子中,使其受精,最终复活猛犸象  相似文献   

2.
王晓冰 《百科知识》2013,(13):10-13
2013年5月29日,俄罗斯东北联邦大学的谢姆蒙·格里戈里耶夫称,他们于5月早些时候在北冰洋一座岛屿上发现一具保存较完好、存有液态血液的猛犸象尸体,因此有可能在这具猛犸象尸体中找到活细胞,从而打开克隆这种史前巨型哺乳动物的大门。  相似文献   

3.
吴再丰 《百科知识》2007,(8S):17-18
在某科幻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夏天的短暂时间里,科学家发现了沉睡在西伯利亚冻土中的冰冻猛犸象。经挖掘,猛犸象终于重见天日,并被冷冻保存起来。生物学家从猛犸象的组织中找到了DNA未受损的体细胞,将其中的细胞核取了出来,再从亚洲母象身上取出未受精的卵细胞,将这个卵细胞的细胞核去掉.换由猛犸象的体细胞核,然后在电火花的作用下,这个已“调包”的卵细胞被激活,像正常受精卵那样发育成胚胎;  相似文献   

4.
复活猛犸象在某科幻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夏天的短暂时间里,科学家发现了沉睡在西伯利亚冻土中的冰冻猛犸象。经挖掘,猛犸象终于重见天日,并被冷  相似文献   

5.
蝌蚪互答     
2013年第7期张宇强读者问:听说科学家提取了猛犸象的血液,如果复活这些史前动物,会不会影响地球的环境?可能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猛犸象被复活之后能不能适应地球的环境。为什么猛犸象会灭亡,就是因为没有适应地球环境的变化,如果现在复活了  相似文献   

6.
在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科学家从生物化石中抽取出恐龙的血液,用一条恐龙的DNA复制出一整群恐龙。这虽然只是电影中设计的一个科学幻想,但却提示我们:是否可以用类似的方式,让保存下遗骸的古生物起死回生?科学家破译猛犸象遗传密码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2005年12月19日宣布,他们已经完成了猛犸象的部分基因组测序工作,计划利用克隆技术让已经灭绝的史前动物猛犸象“重现人间”。猛犸象又称长毛象,是在陆地上生存过的最大哺乳动物之一。它浑身长满长毛,还有长鼻子和巨大、弯曲且最长达5米的长牙,看起来酷似身披长毛的大象,今天的非洲象和…  相似文献   

7.
从阿尔巴斯绒山羊及蒙古绵羊血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已报道的BMP2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上下游引物,扩增山羊及蒙古绵羊的BMP2基因部分序列,将此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中,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DNA,并进行序列测定,并将两者序列进行比对.结果山羊该核苷酸片段与蒙古绵羊的同源性达99%,另与GenBank中人、小鼠、牛、绵羊的同源性分别为87%,85%,98%和99%.说明该基因在不同物种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尤其是山羊与绵羊之间具有更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8.
郭旭东  侯冬霞  毛舒燕  旭日干 《科技通报》2007,23(4):479-482,486
根据小鼠超高硫角蛋白(UHS)基因已知DNA序列设计合成了两个特异性引物,以小鼠全血提取的总DNA为模板,PCR扩增出688bp的特异性片段,连接到pMD19T载体中获得该片段克隆p19TU。经过快速提取质粒法筛选、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明该克隆就是UHS基因5’端的调控区序列。序列分析结果也表明该克隆片段与原基因调控序列相比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研究结果为今后制备转基因克隆动物、在毛囊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绒毛生长调控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蝌蚪互问     
以下是读者提出的问题,欢迎广大读者对此各抒己见。听说科学家提取了猛犸象的血液,如果复活这些史前动物,会不会影响地球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张乐  陈珊 《科技风》2015,(3):56
由于大豆种子具有高油高蛋白,且可与土壤微生物共生进行生物固氮的特性,大豆已成为最重要的农作物品种之一。大规模的收集全长c DNA对于基因组序列的准确注释和基因及其产物的功能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用不同发育阶段和环境条件下的大豆构建了全长c DNA文库,并从中获得了总共39,936个大豆c DNA克隆。分别从每个克隆的5’端和3’端进行测序后,共得到68,661个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这些EST序列被聚类成包含2580个全长序列的22674个长片段。此外,我们对4712个全长c DNA进行了测序。去除重叠后,我们目前共得到6570条新的大豆c DNA序列。我们的数据表明87.7%的大豆c DNA克隆包含除5’-UTR和3’-UTR的完整编码区序列。已有数据证明我们测得的全长c DNA覆盖了大量不同种类的基因。通过将大豆序列与拟南芥、水稻和其他豆科植物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我们的结果中包含一些特异基因,并且其中很大一部分经注释后发现存在未知功能。本研究报道的这组大豆全长c DNA克隆,将为大豆基因发掘提供有用的资源,并有助于大豆基因组的精确注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分子克隆实验指南》中以蛋白酶K和苯酚从哺乳动物血液中分离高分子质量DNA的操作步骤进行优化,探讨了不同操作对从冻存家养动物全血中提取DNA质量的影响,为家养动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侦破中,指纹和DNA技术起到技术导侦的作用,指印与DNA物证都发挥直接破案的作用。勘查技术人员不能只注重发现指印、足迹等传统的痕迹物证,而忽视了对DNA物证的提取。现在DNA物证在案件侦破的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所以技术人员应更加注意发现并提取现场中的DNA物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简便、快捷、稳定可靠的鉴定小鼠基因型方法,维护动物伦理福利。方法:基因敲除小鼠后代鉴定时,分别从鼠尾,鼠耳,趾甲三个部位提取DNA,通过优化DNA提取技术,经分光光度计检测,PCR扩增等技术,比较分析DNA纯度、提取时间,及基因型鉴定结果。结果:取组织提取DNA,经分光光度计检测,发现DNA浓度尾尖最高,耳尖次之,趾甲浓度最低,但是纯度最好。经PCR扩增技术发现不同基因型的不同部位提取DNA鉴定结果一致。结论:剪趾甲提取DNA操作方法相对于其他常规方法,操作简单,耗时最短,基因型鉴定结果可靠,对小鼠本身伤害更小,可用于规模化的小鼠基因型鉴定实验中。  相似文献   

14.
18头猛犸象、5头长毛犀和鹿群拼命地向前逃窜,后面是手持尖头木棍的原始人类。这些动物被包围了,它们只能拼命向前奔去,希望能逃脱追捕。但是很快它们就发现,这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圈套,前路的终点是一道深30米的悬崖!在求生本能的驱使下,猛犸象、  相似文献   

15.
正前不久,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国家基因库执行主任徐讯说,我国科学家已经恢复了猛犸象细胞的全功能,形成了胚胎细胞,只待合格代孕体,猛犸象就可从4000多年前穿越而来。复活只需"三步"怎样才能让猛犸象复活?徐讯表示需要三步。第一步,复活猛犸象细胞;第二步,恢复细胞的全功能性,形成胚胎细胞;第三步,找到代孕母体孕育生产出猛犸象个体。  相似文献   

16.
新知     
正美媒评出2015年十大科学发现,让我们对某些最重要的科学突破、发现和宣布进行回顾。1新的人类祖先:纳莱迪人9月,科学家宣布在南非的一处洞穴中发现了前所未知的人类祖先"纳莱迪人"。出土的化石代表了至少15个具备与小个子人类相似的身体质量和身材特征的个体。2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进步今年,科学家利用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实现了若干突破。中国的研究人员报告说对一个无法存活的人类胚胎的DNA进行了改进,这是一种有争议的做法。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把灭绝已久的一种长毛猛犸象的基因插入了皮氏培养皿中的现代象活细胞中。3数百个新物种被发现10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宣布在东喜马拉雅地区发现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基因工程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人们经常需要提取高分子量的植物DNA,用于构建基因文库、酶切及克隆等,这是研究基因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步骤。本研究通过用机械方法使组织和细胞破碎,然后加入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细胞膜和核膜蛋白,细胞膜和核膜破裂,进入细胞核内的表面活性剂解聚核中的核蛋白并与蛋白质形成混合物,用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低盐浓度下加入酚和氯仿等表面活性剂使蛋白质变性,通过离心得植物总DNA溶液的过程总结CTAB 提取DNA 的方法,进一步了解DNA 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高质量的基因组DNA是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前提。为此,本研究通过从动植物组织和细胞中分别提取DNA,探索了一种通用的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本方法所提取到的DNA纯度高、适合后续PCR扩增。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知道,地球上曾存在过一种长毛的象,叫猛犸象。猛犸象是当时地球上最大的陆生动物。与现在的大象不同的是,它们适合在寒冷的气候中生活。所以,在冰期,它们几乎遍布整个欧亚大陆和北美。后来,随着冰期结束,气候回暖,它们的栖息地缩小到了西伯利亚和北极圈一带。西伯利亚的猛犸象是在大约距今1万年前灭绝的。北美阿拉斯加圣保罗岛上的一小群猛犸象则保留到公元前3750年。地球上最后一批猛犸象生活在北冰洋弗兰格尔岛上,灭绝时间是公元前1650年。  相似文献   

20.
王芳 《内江科技》2010,31(10):96-96,92
本文经过反复实验摸索,在没有液氮的情况下,改良了常用的总DNA的提取方法~SDS法和CTAB法,用这两种方法成功的提取了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的总DNA。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光光度计进行紫外检测发现,提取到的DNA纯度及含量均适合分子生物学操作的要求,为进一步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