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初中生学习》2004,(3):22-23
同学们,新学期到了,紧张的学习生活开始了,你们又将面临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考试了。请听心理医学对你说:紧张的复习备考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应激反应,它将启动体内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其反应的结果为适应或适应不良。适应不良则会影响身心健康。轻度表现为各种身心不适的症状和体征,如:失眠、做噩梦、紧张性头痛,背痛,心悸,胸闷气短,肠胃不适,疲倦,虚弱,焦虑,烦躁,抑郁,恐惧等。并进而引起心智活动的下降,如: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思路中继或空白等,结果是学习效率降低,考试成绩不理想,那么如何来消除这些不良的反应呢?  相似文献   

2.
适应障碍是指当体内外环境的变化非常强烈或变化的持续时间太长时,人对环境的适应就会出现一系列异常的反应。一般来说,引起适应障碍的原因有两类:一种是急性突发事件,如各种天灾人祸;一种是慢性持久的精神刺激,如人际关系不良,学习成绩下降等。学校适应不良是在学校环境里学生的心理上表现出来的一种适应障碍。来访者是一位高一年级女生,在她的心理上表现出来的对新的学校环境、学习环境的强烈不适,既是她个人心理的独特体现,又在高一新生群体中有相当的普遍性。深入分析这个案例,对教育高一新生适应新环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适应不良指由轻微的心理障碍引发的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的种种不适应状态的泛称。这里的轻微心理障碍表现为患者带有自卑、郁闷、烦恼、紧张、孤僻、焦虑等不良心态。而不适应状态则表现为复杂多样,主要有健忘、口吃、失眠、人际关系失谐、家庭不和、婚恋或学业失败等。带有吸毒、酗酒、犯罪等行为问题的患者也可归入社会适应不良症。导致社会适应不良原因有来自社会客观环境,有来自个人的人格缺陷,但最根本的是在于患者自我意识上的偏差。因此社会适应不良的调适归根结底是对患者自我意识的重构问题。一、社会适应不良根植于自…  相似文献   

4.
文摘荟萃     
中学生不良心理表现是多方面的,如对新环境(新的学校、班集体、老师)的不适应,而产生的畏惧、抑郁、紧张、烦闷心理;学习压力大,在学习上产生的厌倦、焦虑、自卑或狂妄心理;和同学、老师、家长关系不好而产生的孤僻、嫉妒、多疑、怯懦心理;对青期的不解而产生的困惑、敏感、疑虑、早恋心理等。这些心理的不平衡和失调,将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健康生长,甚至出现种种心理疾病:有的逃学或半途退学,有的出现精神异常,有的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有的思想颓废,一蹶不振,甚至走向绝路。中学生中自杀、出走、各种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狂妄、自卑、多疑、嫉妒、  相似文献   

5.
大一新生进入大学之后,面临许多新变化。如果不能很好适应,会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如环境地位的变化带来的自我意识的矛盾和混乱,专业学习不适、人际关系不良、生活方式的不适应以及经济负担的压力等带来的问题。因此,学校要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新生心理素质;学生也要掌握适当的方法,学会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6.
考前心理困扰是一种综合性的不适应反应。原来的文献大多只关注考试焦虑,即在应试环境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的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但本人经过较长时间的现场观察,发现学生因应考引起的不适应反应不只是考试焦虑一种。除考试焦虑这一核心症状外,还有注意障碍(如分心、注意稳定性降低)、记忆障碍以及由此引起的学习效率下降、复习的计划性和效率差、人际关系失调(如人际互动  相似文献   

7.
东方 《现代家教》2000,(10):11-12
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长,关系最密切。因此父母的情绪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将产生很大影响,它是决定孩子身心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发泄不良情绪,如随意训斥、打骂,或父母之间经常吵闹不休,会使孩子幼嫩的的大脑受到不良的刺激而处于紧张、害怕和不愉快的情绪状态,结果可能会产生下列一些不良的后果:口吃、失眠、消化不良、心动过速、发育不良、人际交往障碍,  相似文献   

8.
大一新生心理特点浅析与干预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了解大一新生的心理特点,为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和采取必要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对近两年通过新生座谈会、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大一新生主要存在学习和生活环境变化带来的心理适应不良、学习方式和方法变化带来的心理适应不良、生活方式变化带来的心理适应不良和人际交往变化带来的心理适应不良等心理特点.结论: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适应、积极转变、加强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等是有效改善大一新生心理冲突、缓解心理压力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速度慢,且出错率高,成绩不理想。心理学上称这些孩子为学习适应不良学生。由于这些孩子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一个“慢”字,可称他们为“慢性子”。学习适应不良,根本问题不在孩子的智力,而是不良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环境,这易使学习者丧失主动进取的能力,也必然将学习当成了一种负担,形成学习适应不良。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心理疲劳呢?心理学界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指注意力不集中,思想紧张,情绪低落和行动吃力;有的指情绪浮躁、厌烦、忧虑、倦怠,感到学习无味;有的指倦于学习,对事物产生退缩感,对本来不相干的刺激特别敏感(如饥饿、姿势不舒服的反应等),感到时间难于打发。总之,学生心理疲劳就是指心情不佳,注意力涣散,倦于学习,反应迟缓,情绪低落,是由于生理或心理系统发生一定变化而引发学习能力下降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1.
以问卷调查为主,结合文献资料查阅、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观察以及对个别学生进行重点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高职学生的人格适应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根据UPI测试和学习动机测试的结果,作者认为高职学生的人格适应情况总体上是良好的,但也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存在种种不适应的问题。高职学生的人格适应不良表现可以归纳为三类:情绪调适不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学习适应不良。  相似文献   

12.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速度慢,且出错率高,成绩不理想.心理学上称这些孩子为学习适应不良学生.由于这些孩子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一个"慢"字,可称他们为"慢性子".学习适应不良,根本问题不在孩子的智力,而是不良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环境,这易使学习者丧失主动进取的能力,也必然将学习当成了一种负担,形成学习适应不良.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运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学习是适应的,不能适应学习的大学生占36.3%;在学习适应性方面,女生优于男生,高年级优于低年级;学习压力三年级最高,学习紧张与焦虑程度四年级最低。教学方法、学习态度、课程设置、学习方法是造成学习适应不良的主要原因,不同性别、专业和年级之间也存在差异。适应良好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水平较高,自主性作为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指标之一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长,关系最密切,因此父母的情绪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它是决定孩子身心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发泄不良情绪,如随意训斥、打骂或父母之间常吵闹不休,将使孩子幼嫩的大脑受到不良的强烈刺激而处于紧张、害怕、不愉快的情绪状态。结果可能会产生下列一些不良的后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学生存在多种心理障碍,如学习方法不良、学习态度不当、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低下、考试焦虑恐惧等。这些心理障碍直接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严重地滞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厌学症是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有危害性的问题,急需从理论上分析其产生之根源,从实践中寻找解决之途径。本文力图作一尝试,以就教于高明。 一、厌学症的含义、危害及表现 1、厌学症的含义 所谓“厌学”,即厌恶学习,或不愿意主动学习,是一种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厌学症,顾名思义为对学生不愿意学习、厌恶学习这种消极的行为反应模式的概括。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课业适应、人际交往适应和自我接纳三个方面,研究了内地西藏班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指出了学习适应中存在的问题。整体上来看,西藏班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教师和同学的人际关系等方面表现良好。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适应不良的问题,如学习积极性不强、注意力差、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不主动等。  相似文献   

17.
所谓问题行为,就是指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与社会化要求和社会行为规范不相符合的不利于个体健康成长的行为,一般指那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阻碍学生社会适应、给学校和家庭以及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学习适应困难、情绪障碍、人际关系紧张和品德不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适度的紧张可以提高体育教育实习的质量,但如果过度紧张和焦虑,会产生疲劳、恐惧、怯场、行为异常等不良心理反应.产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心理的主要原因是专业素养浅薄、对环境与角色变换的不适应、自卑和胆怯心理、性格内向、准备不足、期望值过高.应通过指导实习生端正实习态度、树立信心、转移意识指向、充分做好准备、合理定位、擅用技巧、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等方法调节和纠正.  相似文献   

19.
对山西省六所普通高校共1300名高校教师的职业任务特征、紧张反应及应对资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教师职业任务特征和紧张反应高于常模,具体体现为任务过重(31.01)、任务不适(32.22)、任务不清(34.08)、角色冲突(27.52)、业务紧张(24.48)、心理紧张(25.86)、人际交往(27.87)、躯体紧张(23.94)。高校教师职业任务、紧张反应、应对资源在性别、教龄、职称、教育程度等人口学变量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表明,职业任务特征既可以直接影响紧张反应又可以通过应对资源影响紧张反应(x2/df=4.87,RMSEA=0.07,AGFI=0.92,CFI=0.98,NNFI=0.94)。  相似文献   

20.
儿童结束幼儿园生活到小学生活的过渡阶段中普遍存在着学习环境、人际关系、行为要求、活动方式等方面的适应不良问题,往往造成儿童学习积极性差、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紧张等情况。对此从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希望帮助儿童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完成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