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向卫华 《教师》2008,(20):87-88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我校结合当前农村高中的办学特点,开辟了特色办校的发展之路,音体美特长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高考成绩。但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也告诉我们,在省联考中,尽管特长生的专业取得了辉煌成绩,但在文化关的高考面前很多考生纷纷落马,被无情地淘汰了。究其原因,是这些特长生的文化基础较差,特别是数学,更是主要问题。因此如何提高音体美特长生的数学成绩成为我们这些普通农村高中学校的共同的课题。我认为数学成绩的低下,主要是他们的基础关没有过,接着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自卑、厌学、偏科等。要想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兴趣,关键还是要夯实基础,培养学习兴趣,加强数学思想的渗透。  相似文献   

2.
高中特长生是一群特殊群体,基础差、学习自信心不足等是这个群体最显著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枯燥、泛味、抽象、晦涩,如同在听天书,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让高中特长生在数学的学习上有"特长",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浅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王春民 《考试周刊》2013,(15):65-66
<正>我是一名农村示范性高中教师,从事高中艺术特长生数学教学。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学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新的时期。数学教育改革受到普遍关注,但是高中艺术生数学能力逐渐下降,他们非常用功地学习却"事倍功半",部分学生严重偏科。因而,对高中艺术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应引起重视。一、明确目标,培养兴趣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兴趣往往是推动、激励学生数学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不能不承认,近几年来,多种因素总是在导致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缺乏或减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影响极大.培养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探求增强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措施和途径,已成为我们中学数学教师的当务之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采取了以下五个途径: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特色教育的时代,最能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特色的就是走特长教育之路.近几年我校的办学特色是"合格十特长".做好特长生的教学是时代的要求,是我们普通高中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教师的新考验.特长生教学工作有别于一般普通文化生的教学,要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存在很大困难.那么,如何搞好特长生的化学教学呢?作为化学教师,应该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以此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感受到学科知识的魅力,并逐渐培养对整个学习的兴趣,形成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新课程下农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成了我校全体数学教师的课题研究.针对农村初中生的现状和特点,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农村中学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这些年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下面就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一切学习的原动力,低年级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开端和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只有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才喜欢上数学课,也才亲近和喜欢自己的数学教师.所以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课堂上培养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8.
高中体育特长生文化课基础薄弱,尤其数学科。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对待数学学习缺少热情与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成绩不理想。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数学学习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并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浙江省天台中学举行的新课程背景下数学特长生培养研讨会上,来自一线的教师和教学专家们共同研讨高考与竞赛的对接问题,探索适应高中课程改革要求的数学特长生培养模式,专家针对当前数学特长生的培养都发表了精辟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就集中,求知欲就旺盛,思维就敏捷、灵活.兴趣可以孕育希望,可以滋生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下而就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来谈谈我近几年在教学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理念受到不断的冲击.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充分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学习兴趣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了兴趣,就会为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兴趣能吸引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项艰辛的脑力劳动.如果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就会感到乏味.长期下去,就会厌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现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学好数学难成为中学生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学好数学究竟难在何处?究竟存在哪些问题?笔者通过对广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发现问题主要在于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以及缺乏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谈些认识.一、与学生交流情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创新的源泉.因此,在打开学生数学能力的通道之前,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口头交流.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与学生经常性的口头交流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以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4.
韦克兰 《中学理科》2007,(11):12-13
多数特长生数学成绩都比较差,在数学科的学习中都感到力不从心.这深深地使我感到分层教学的迫切性,帮他们一把非常必要.本文探究特长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阐述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特长生走出学习的困境,立足于课堂革命,积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我们必须为之而长期努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实施,特长生的英语水平提高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针对特长生底子薄、起点参差不齐、学习过程中时间有限等问题,寻找一套适合其英语水平不断发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案,势在必行。我以个人从事的特长生教学为例,主要从师生关系、夯实基础、培养兴趣、因材施教四个层面谈谈对特长生教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体育教学中,科学选拔体育特长生及如何正确处理体育特长生的学习与训练的关系,激发体育特长生的学习兴趣,针对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特点,培养体育特长生要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注重心理素质锻炼,严格管理学生,把他们培养成符合大学升学要求的体育人才,是体育教师通过体育教学培养特长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改革注入式教法,我是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入手的。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体会。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求知欲望。如果没有求知欲望,你强迫他学,即使学了,也会学不好的。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呢?我的作法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依靠自身内在力量,努力学好数学。联系数学这门学科的广  相似文献   

18.
随着“艺考热”的出现,美术特长生的培养对于高中,尤其是生泺较差的普通高中而言,可谓是一条应对当前高考激烈竞争的新出路。而美术特长生,又存在文化课基础薄弱,学习时间有限等问题。所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从对普通高中美术特长生的具体学情和高中地理课堂现状等问题的分析入手,思考并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方法,并将其用于今后的地理教学之中,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夸美纽斯有一句名言:"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一提到数学,有的学生就有感而发:"数学难、数学难,一提起数学我就烦。""数学苦、数学苦,学习数学我真辛苦。"可见有的学生怕学数学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伟大的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很重要。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数学课有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兴趣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从而注意力集中并积极地进行学习.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尝试.一、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自尊、自信、自强是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动力.自我教育需要一个重要的强大的促进因素,这就是一个人的尊严感,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