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高专“两课”课堂教学管理是整个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课”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平台,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的基础和第一级台阶。重视和研究“两课”课堂教学管理工作,对加强和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高职高专“两课”课堂教学管理的定位、基本任务及模式构建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可能,同时也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以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依据,在火力倡导素质教育的春风里,学校的音乐教育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几经试验和修改,确定了“起、承、转、合”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所谓的“起、承、转、合”是一种音乐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3.
我校于1997年、1999年分别开展了“后进生语文策略研究”和“自主学习”课堂模式的课题研究,在专家的指导下,研究如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为主线,提高教学的质量。经过三年的实践、试验,师生的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我校的课堂教学仍然没有走出“高消耗、重负担”的误区,学生仍然课业负担过重,个性被压抑,主体地位无法确立。为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在借鉴北京、上海在教育教学方面开展“主体参与学习”的课题研究的经验,以及分析我…  相似文献   

4.
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现代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体系中的方法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加强对这一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改变以“学科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巢端,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联系,改善教育过程和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主体发展教育”的提出我校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主体性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师生双向互动的“五自五导”课堂教学模式(见表1)。此项成果在全市、全区正式推广,被浙江省政府评为首届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被舟山市人民政府评为首届教育成果一等奖。表1:“五自五导”课堂教学模式“五自五导”课堂教学模式重新审视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应有地位和相互作用,是对信息单向传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但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感到光有一个教学模式是不够的,必须从“有模式到超越模式”,即用主…  相似文献   

6.
如何才能恰到好处地评价“一节好课”呢?南京的教育科研部门结合国家“九五”和“十五”规划课题,着力于“评价”及“教学个案”的研究。先后组织了“创新型课堂教学流程设计”、“关键性教学细节的设计与反思”和“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等大型特色评比。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经  相似文献   

7.
1996年起,我校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理论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吸收、融合现代哲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思想,开展了关于现代生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九五”期间,我们重点围绕“课程教材的意义重构”、“师生关系的意义重构”和“活动方式的意义重构”展开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十五”期间,作为现代生活教育的滚动发展,我们将研究的视野从课堂延伸到德育,提出了“关于生活德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构想,经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审批被确立为江苏省“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
“少一倍的孩子,多一倍的关爱”,以此为特色的“小班化”教育越来越为人瞩目。这一教育带来的对个体受教育充分程度的关注,体现了教育上的人文关怀,为传统班级授课制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少了,教学空间和环境的设计更“讲究”了,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和组织更“精心”了,各种教学方法和教育策略更“丰富”了,师生接触更“多彩”了,从而  相似文献   

9.
搞好“小班化教育”实验 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小班化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举措,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一些普通小学自我发展的出路。沈阳市沈河区大南三小学以“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为突破口,以强化科学管理为切入点,采取“优化教师结构、优化育人环境、优化课堂教学、优化课外活动”四项工作策略,经过3年多的实验改革,学校已基本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水平,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直播课堂”实施方法、组织形式和运行成本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校园“直播课堂”在校园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作用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师德”作出了新的解释,并进而提出了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两点建议:一是“为己而学”,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准,这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前提;二是“寓身教于言教之中”,教师的讲授,不仅传承学问,而且展示人品,变课堂教学为立体式教育,使学生在受知同时,得到“师德”的浸润,从而益智增德。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中,越来越多的人推崇“在教育中、通过教育并为了教育”的研究,因为它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一种“平民化”的研究方式。它使一线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把日常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研究方式——课例研究。课例研究首先以“课例”为载体,但要将它提升到“研究”的高度,就必须选择那些有价值、有借鉴意义的教学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如何捕捉研究的“视角”是开展课例研究的第一步。下面结合数学学科谈几种捕捉“视角”的有效策略。一“、放大镜”…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定位源于教育者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理解,源于教师对待课堂教学的理念。“教育首先是人学”(苏霍姆林斯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陶行知),可以看到我们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首先是“人———人关系”,其后应该是平等的能直接相互沟通交流的关系,基于以上两个层面的看法,我们认为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建构“我———你”的师生角色关系。审视当前课堂教学现状,可以看到“忽视”、“不重视”学生参与的课堂依然存在,它们与那些没有正确理解师生角色关系的课堂教学成为教学活动的障碍。一、“我———你”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是河北省教委“九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经过两轮的试验研究,构建了体现学科特点的小学语文、数学、自然三科的课堂教学模式系列,筛选、整理出33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示例,编写、出版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专著,基本上完成了预期的科研目标。  相似文献   

15.
对话"教学生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生活世界回归”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主导思想之一。基于此,“教学生活化”不时在教育书刊中出现,在讲座报告中听到,成为课改理论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新名词。“课堂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教学”、“语文(数学、思品、科学……)教学生活化”等说法也相继流行开来。我们请来了省内的部分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就“教学生活化”这一话题展开面对面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1999年 ,大连市中山区教委将永和小学确定为实施“小班化教育”的试点校 ,两年以来 ,学校全体教师人人参与 ,团结协作 ,踏踏实实 ,分别从“小班化教育”的环境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法改革四个方面入手 ,循序渐进地进行了“小班化教育”的研究活动。一、以“分组教学”为重点 ,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所谓分组教学 ,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或意愿将一个教学班的全体学生编成异质、交叉的静态或动态学习小组 ,并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地向这些小组提出一定的集体性学习任务 ,指导各小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以合作学习为形式开展互喻学…  相似文献   

17.
吴敏 《化学教学》2005,(11):1-3
探讨了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式课题研究”,并努力实现“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在“课题研究”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课堂教学的主题,并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学生为本”既是一种价值判断,也是一种方法论,落脚点在“学生”,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必须树立科学的评估观,建立“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到致力于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必须遵循本质属性、导向性、客观性、学生中心、发展性、可测性、简易性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综合全面性的原则。目的在于诊断和改进教学,建立起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励机制、规范的教学行为约束机制、科学合理的学校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0月24日-26日,由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效率研究专题组、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主办的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效率研究专题组”第三届年会暨第二届“圣陶杯”课堂教学大赛,在江苏省宜兴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教研员、学校领导1000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先阐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以课堂教学为例,从理论联系实践的角度谈了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来培养深受社会欢迎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