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纳博科夫以第一人称记叙了一个中年男子亨伯特与他12岁的继女同居通奸的故事。从人物形象的塑造者纳博科夫来说,对亨伯特形象的塑造具有深刻寓意,时间为生存之牢狱的观念是他独特的生存经验的产物。反映了在当代社会,人性处处受到压抑,作家通过亨伯特悲剧式的结局暗示了人类的绝望,揭示了20世纪西方人的精神困苦和对人生无奈的悲剧观。纳博科夫十分重视作品的创造性,而讽喻和暗指是他的创造性所在。  相似文献   

2.
《洛丽塔》是一部悲剧。其悲剧性不仅在于主人公亨伯特和洛丽塔生命的毁灭,而且在于其道德的堕落。人类物质文明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贪欲的本性未改,恶存在于人类灵魂的深处,一旦遇到合适的土壤和条件,就会滋生蔓延。《洛丽塔》的悲剧意义在于警示人们要预防这种恶的产生,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道德性。  相似文献   

3.
《洛丽塔》是著名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主要记叙了少女洛丽塔与继父亨伯特之间的不伦之恋。文章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通过叙述亨伯特等人物的悲剧命运展开分析。小说中频繁出现"路"这一意象,构成了全文绝望的感情基调,隐喻了悲剧性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4.
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是西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后现代主义作品。在小说创作中,作家充分把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两种叙事模式完美地结合起来,将时间叙事的多向性、非线性和非对称性与空间叙事的液态性运用到小说创作中。  相似文献   

5.
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因其异乎寻常的主题而颇遭非议,纳博科夫强调小说与“色情”无关.他在作品中寄寓了对童年的偏爱,揭露并鞭笞了人性中最坏的行为——“残酷”,从这两点上讲,《洛丽塔》是一部高度道德性的小说.  相似文献   

6.
王娟 《海外英语》2011,(6):289-292
《洛丽塔》作为纳博科夫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一直以来都在吸引着全世界批评家的目光。《洛丽塔》是纳博科夫第一部以美国社会背景进行创作的小说。小说主人公亨伯特因其有悖伦理的恋情不仅使《洛丽塔》成为二十世纪最受争议小说之一。本文对《洛丽塔》的分析另辟蹊径,从多种视角对该小说的写作风格进行:1)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和亨伯特的双重身份;2)病历和自白书;3)流亡和旅游小说;4)侦探小说;5)童话故事和美女与野兽的故事;6)语言的多样性。该文认为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是一部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的经典作品,表现了纳博科夫极高的文学创作天赋和艺术造诣。《洛丽塔》是语言的盛宴,充满具有艺术性的构思是一部集多种写作风格之大成之作。希望通过对《洛丽塔》独特的写作风格的探讨,引起更多学者对纳博科夫这位独树一帜的文学家更多的重视,使对他及其作品的研究能够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纳博科夫在蝶类学研究方面的痴迷赋予其文学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蝴蝶情结也让《洛丽塔》散发迷人的光辉。本文从蝴蝶情结的角度解读《洛丽塔》,感受作品中和那魅人的蓝蝶不期而遇的迷醉和狂喜。  相似文献   

8.
纳博科夫是一位唯美主义者,他主张艺术与道德无关,而是为美服务。《洛丽塔》完美阐释了纳博科夫的这一艺术追求。纳博科夫借亨伯特之手用美妙的语言文字和对各种文体的独到摹仿,带给读者别样的美感极乐。  相似文献   

9.
摹仿理论是西方最为古老也最有生命力的美学理论.纳博科夫对摹仿有着近乎偏执的喜好,摹仿是其创作中极具个性化的标签,其代表作《洛丽塔》因摹仿而熠熠生辉.从摹仿理论的起源、传承和演变的视角来解读这部迷人的奇书是理解纳博科夫及《洛丽塔》一个很好的入口.小说中存在着三种形态的摹仿:直接摹仿、伪装摹仿和戏拟摹仿.  相似文献   

10.
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讲述了中年男子亨伯特爱上了12岁女孩洛丽塔的故事。亨伯特少年时的女友安娜贝尔不幸夭折导致他成年后只迷恋9~14岁的性感少女。与洛丽塔的相遇,激活了男主人公内心封存已久的欲望和激情,为此他不惜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基于此,通过比较《洛丽塔》和艾伦·坡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的命运以及语言技巧的使用,不难发现《洛丽塔》和坡的作品的联系,女主人公的美丽以及结局都类似,作者借鉴了坡作品中的隐喻和典故,证明坡对纳博科夫的影响之深。  相似文献   

11.
占有的概念是占有制度研究的逻辑起点,而占有概念历来充满歧义。本文试图从持有、占有与占有权的关系来探讨占有概念,指出持有、占有到占有权体现了占有制度的发展过程。并且指出占有制度中占有与占有权可以并存,这体现了法律对占有不同层次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介绍各个时期民法占有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各种占有概念的分析与比较,指出传统上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占有以强调对财产的保护为出发点、以确定财产的归属为归宿来研究占有问题,对占有进行理解。而现代民法日益重视财产利用,现代占有的实质是:强调对财产更好地合法利用。因此,应该从如何利用这一角度出发,赋予占有以全新概念,进加强对现代民法占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论持有行为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有行为是属于作为,还是不作为,这是目前争论较多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它属于作为;有学者认为它属于不作为;有学者认为它既可能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还有学者认为它是独立的第三种犯罪行为形态,既不是作为,也不是不作为.笔者支持第四种观点,即独立说.在本文中,笔者对前三种观点进行了质疑和批评,并从六个层面对独立说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宏观角度看教育公平,主要是指教育资源的分布均衡;从学校中观层面来看教育公平,是指教育机会平等和教育参与平等。空间社会学则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观照学校内部教育公平的理论和实践视角。在空间社会学的视域下,教育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缺乏对课堂空间的关注和理解,以教师为绝对主导地位的空间关系形成,不同学生对课堂空间的支配和使用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实现教育公平的课堂空间建构,应"树立空间意识,重视人的价值;正确认识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场域融合;建立心理归依,实现空间共享"。  相似文献   

15.
英国女作家A.S.拜厄特在其代表作《占有》一书中巧妙地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对经典原型加以改写。本文拟从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以及原型批判角度出发,以书中梅卢西娜原型为例,深入分析其改写以及嬗变的痕迹,进而剖析作家独特的创作意图,以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精神内涵以及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由于人生活在时空范围内,任何言语交际都离不开时空表述ETS(The Verbal Expression of Time&Space),所以时空就成了交际的重要理论问题。但是交际中的"时空"不是笼统的,因为交际中除了"语言时空"外,还有"认知时空"。这两种"时空"不是互不相关的并列关系,而是有密切的制约和被制约关系。由此,我们提出"认知时空"对"语言时空"的四种制约关系:1.语义制约SR(Semantic Restrictions);2.理性制约RR(Rational Restrictions);3.语境制约CtR(Contextual Restrictions);4.历史制约HR(Historical Restrictions)。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其本身的方向性与复杂性,就要求有一定的空间角度。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还包含与政治教育相关的制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十分广泛,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探讨,如精神空间、沟通空间、虚拟空间等。在多维空间视角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需要挖掘新的视角,另一方面也能建立新的框架,可以对思想政治的新观念建立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善意取得制度的成立应包括占有前提。占有分为占有体素和占有心素两个要素。其中,占有的心素指的是占有意思,其存在与否对于判断占有委托物和占有脱离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尤其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占有移转合意难以判断的情况下,占有意思的存在更是区分两者的关键。盗赃物应与遗失物一样,归属于占有脱离物。占有脱离物之外是占有委托物,善意取得的占有前提即体现为移转的标的物是占有委托物,但只满足占有委托物这个占有前提还不够,善意取得的其他要件也要成立。只有在占有前提和善意取得的其他要件均满足的情况下,善意取得才会真正成立。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报的性质、服务对象、办报目的建构了高校校报发展空间。高校校报的党性为其"禁区"勘界,特定的服务对象与受众特点限定高校校报风格,办报育人的宗旨及高校校报公益属性内在地拒斥市场化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从合成心理空间的视角看,英语历史现在时反映的是由客观联系性时间关系扩大到主观联系性时间关系的一种跨空间映射的过程,通过组合、完善和扩展三种相互关联的方式产生层创结构,并在其中生成主观联系性时间关系,这样历史现在时时态意义的扩大在意义构建的认知过程中得以实现,从而解释了历史现在时中用一般现在时描述过去时的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