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运兴教授借鉴Jef Verschueren的语境顺应论,在"论翻译语境"一文中提出了"语境视野"这一新的翻译语境模式。翻译交际过程中,译者角色双重性决定了在交际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交际对象对译者所面临的和所需推知的语境视野会有所差别。对语境视野模式做进一步切分和探索,可以推出翻译交际理解阶段和翻译交际表达阶段的语境顺应模式,语境顺应模式能够清晰地凸显翻译交际不同阶段译者的不同语境视野。  相似文献   

2.
篇名是文章的眉目 ,与正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篇名的翻译决非易事 ,需三思而后行 ,因为它要受文化语境与情景语境的共同制约。因此 ,译者须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上下文的关系 ;中西文化背景的关系 ;读者与译者的关系 ;不同文化语境下修辞表达的关系。这样 ,才能有效地实现篇名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篇名是文章的眉目,与正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篇名的翻译决非易事,需三思而后行,因为它要受文化语境与情景语境的共同制约.因此,译者须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上下文的关系;中西文化背景的关系;读者与译者的关系;不同文化语境下修辞表达的关系.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篇名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以《庄子》寓言为中心,反思学术界对先秦“寓言小说”的追认,试图廓清以西方文艺理论视角考察中国古典小说时在本体观念和文体两方面产生的误读,并指出《庄子》对后世小说的影响更多出于中国本土小说观和子史观下的自身驱动。因此,考察《庄子》或《庄子》寓言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应重点在中国古代学术理念的语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5.
以《庄子》寓言为中心,反思学术界对先秦“寓言小说”的追认,试图廓清以西方文艺理论视角考察中国古典小说时在本体观念和文体两方面产生的误读,并指出《庄子》对后世小说的影响更多出于中国本土小说观和子史观下的自身驱动。因此,考察《庄子》或《庄子》寓言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应重点在中国古代学术理念的语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6.
房秀娟 《现代语文》2007,(12):76-77
一、语境适应与汉英翻译 语境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作用非常重要.语境制约翻译,翻译依赖语境,语境与翻译全过程同在.翻译是原语文本作者与译者以及译本读者之间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的交际和信息传播活动,语境适应成为翻译交际活动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郑曦 《学周刊C版》2024,(8):10-12
旅游外宣文本翻译致力于向外国游客展现中国形象和社会精神风貌。本文以语境为视角,所探讨的语境概念既包含上下文,也包括交际场合及语境交际的背景,以源语语境为出发点,试图在动态框架下讨论语境在旅游外宣文本中对译者翻译决策产生的影响。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罗娜 《海外英语》2012,(3):133+167
Verschueren的顺应论着重对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进行了阐述,并且提出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于语境。语言翻译的实质是交际翻译,所以交际语境在翻译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需达到交际语境顺应,具体指顺应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该文旨在研究交际语境的顺应在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上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用来交际的,人类的任何交际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情景语境。翻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交际活动,因此也依赖于具体的情景语境。本文就情景语境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对话翻译的影响和制约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情景语境在文学作品人物对话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蔡丽莉 《海外英语》2013,(8X):166-169
Ernst-August Gutt在《翻译与关联》这本专著中,用关联理论解释了各种不同的翻译现象,并阐述翻译的任务是给目的语读者提供交际线索以便帮助他们从交际语境中提取最佳关联语境信息。该文将引用一些典型例子来详细解读书中的关键概念:交际线索,隐性翻译,首要/次要交际语境,以及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