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当前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不合理性,强调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应以人为本,应本着“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建筑方针进行建筑设计,在设计中应严格遵守国家规范规程,在设计思想上有可持续发展的超前意识,要树立长远的建筑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2.
剧院建筑是公共文化建筑的重要类型,其建筑设计不仅是为了满足与提升城市文化生活需求,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域特色。剧院建筑作为城市文化价值的建构者,具有重要的精神意义。从这一点看,合肥大剧院的建筑设计有得有失,究其原因,建筑师的个人特色与建筑的时代背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建筑是建筑技术、建筑形式与文化价值的统一体,建筑的文化内涵是建筑设计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美术建筑图像与建筑设计具有文化学意义上的通感式联系。以建筑空间为切入点,以当代中国油画为例,研究当代中国建筑设计,认为建筑功能性空间及其传达的建筑美学价值,依然应当作为当代建筑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及前提。美术建筑图像带来的若干启示,既重新肯定了作为建筑第一要义的功能性属性,又强调了莅临空间的人的感受的存在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建筑设计》是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建筑设计的基本能力。《建筑设计》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建筑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从而掌握建筑设计技能的过程。建筑设计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特殊工作,它的复杂性既表现在建筑设计的研究对象上,又表现在建筑设计的工作过程和最终成果中。从建筑设计的研究对象上看,建筑学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涉及的范围包括建筑单体的内外空间关系、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建筑与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绿色建筑产生的背景、内涵及绿色建筑的特色。针对目前制约我国绿色建筑设计中的问题,提出了对我国绿色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的思考。绿色建筑应以可持续发展和遵循生态学为指导思想,以节能降耗为原则,创造具有浓郁人文内涵和特色的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想生态建筑。  相似文献   

6.
建筑艺术区别于其它艺术的根本特征在于建筑艺术是空间的艺术,当今建筑设计中对空间的理解及空间分析方法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空间设计作为建筑设计教学的重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院校的重视。许多教育者正在探索把空间建构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应用于建筑设计教学中,通过建造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几年中国建筑人才市场的饱和,以及建筑设计分工的进一步精细,传统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下培养的非重点本科高校的学生渐渐不能适应建筑设计单位的用人要求。面对就业市场的需求,应该充分挖掘建筑学教学团队与场地自身的特长,整合教学团队研究主要方向,确定建筑学专业的特色,精确定位市场需求,采用“教学团队+学生交流空间”教学模式,挖掘和引导学生特长,旨在开创非重点本科高校建筑学专业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王圻 《当代电大》2004,(8):51-56
1 学习要点1 1 绪论(1)建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含义。(2 )建筑构成的三项基本要素。(3)我国的建筑方针。(4 )建筑物按使用功能、主要承重材料及层数的分类。(5 )划分建筑物耐火等级的依据。构件耐火极限与燃烧性能的概念。(6 )建筑设计的两个概念 ,建筑设计的内容与任务。(7)建筑设计的依据 :使用功能 ,自然与人为环境 ,建筑材料与施工技术 ,建筑设计规范、规程和标准。(8)确定建筑物空间尺寸与尺度的依据 :人体要求的空间 ,设备要求的空间 ,特定的使用和操作以及工艺要求的空间。(9)人体尺寸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是民用建筑平面、空间设…  相似文献   

9.
王圻 《当代电大》2002,(8):52-55
1 绪论(1 )建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含义。(2 )建筑构成的三项基本要素。(3)我国的建筑方针。(4)建筑物按使用功能、主要承重材料及层数的分类。(5)划分建筑物耐火等级的依据 ,构件耐火极限与燃烧性能的概念。(6)建筑设计的两个概念 ,建筑设计的内容与任务。(7)建筑设计的依据 :使用功能 ,自然与人为环境 ,建筑材料与施工技术 ,建筑设计规范、规程和标准。(8)确定建筑物空间尺寸与尺度的依据 :人体要求的空间 ,设备要求的空间 ,特定的使用和操作以及工艺要求的空间。(9)人体尺寸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是民用建筑平面和空间设计的基础。(1 0 )…  相似文献   

10.
广西传统干阑式建筑是集环境条件与经验智慧为一体的石木构架建筑,其结构空间理实秩序、变化灵巧,层次丰富,富有审美意境,体现了建筑对环境的适应性与协调性,反映了广西地区的人文特色,极具地域特征。从自然适应性、人文适应性两个方面对材料、结构与人文情感提出更具民族性、地域性的设计启示,阐述其当代建筑技术与时代审美特征,探索传统干阑式建筑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丰富当代建筑匠技与形式的可持续性创新。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养老设施建设处于亟待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基于养老建筑设计原则,对现代老年公寓建筑的居住空间、公共空间、交通空间以及外部空间等方面进行论述,围绕适老化设计理念,探讨"以老为本"的养老建筑空间设计要点,为现阶段的养老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建筑空间合理的、艺术的设计是建筑设计人员一直探索的课题。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在工业设计中的广泛应用,为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空间表达、彩效图绘制,场景塑造等方面带来了便捷。  相似文献   

13.
《故宫博物院》是介始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帝王宫殿群——故宫博物院的一篇说明文。文章介绍了故宫的位置、历史和在古代宫殿建筑中的地位 ,介始了故宫的总体布局以及主要宫殿的特点及艺术风格 ,充分说明了古代建筑文物的精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宫殿主要的历史价值。【重点难点确定】( 1)故宫博物院是庞大繁复的建筑群 ,理清文章运用的说明顺序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本文是恰当地运用建筑空间顺序来说明的 ,空间顺序的运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2 )以空间顺序来介绍说明对象 ,就要恰当地运用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方位词语的准确…  相似文献   

14.
根据考察尼泊尔特里普文大学工学院建筑系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实践并结合该校学生课程研究论文统计,分析了该校基于建筑遗产研究开展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形式和成果,认为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将建筑遗产的历史与文化、材料与工艺、空间与造型纳入到建筑设计课程的基础研究中,训练了学生对传统建筑文化与空间艺术的剖析、再生与再创能力,达到了建筑艺术在历史、当下与未来社会三者之间的延续,这种教学方法对具有相似背景的建筑院系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值得开展尝试。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式园林大宅"九间堂"别墅群,云集国际顶尖的设计大师们,从不同的角度来阐明了中国风格的建筑文化.九间堂,位于上海联洋社区的北面、世纪公园的东面,园区占地十点八公顷,地段优势非常明显.此建筑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全院空间精髓,打造了鲜明汉文化特色大宅院,体现了现代中式建筑风格,运用了现代建筑手法演绎了中国式传统住宅的精华".九间堂"别墅群的建筑设计风格很好的诠释了建筑的形式美法则,体现出了"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与秩序"五大原则的综合美,在此建筑设计中,中国徽派建筑元素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也是惟妙惟肖,充分表现了建筑形式美学法则和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在现代生活中传统意境与哲学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设计方法论是对建筑设计活动的本质与结构的研究,是对建筑设计方法更理论化的探讨.其研究领域已延伸到许多方面,如设计活动、设计过程的研究、设计性质和设计矛盾的解决等.本文想从设计方法论的角度来探讨西藏建筑空间、建构、材质——建筑本体的主要元素的内涵及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湖头古镇聚落空间形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查与文献解析的基础上,从古镇的聚落空间、组群空间与单体建筑空间等几个方面,探讨湖头古镇传统聚落的空间构成特色、建筑特色与文化内涵,以显示其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山西道教建筑空间营造中,建筑构成元素及其内部装饰等构件构成了密切的空间逻辑关系。文章探讨了山西道教建筑的演变,围绕构成元素形成的建筑空间构成特征与依托建筑本体所进行的空间构建,重点以道教建筑各类元素之间的内在秩序为核心,分析了有代表特色道教建筑的组织逻辑、功能空间和营造特色、宗教信仰影响下的道教建筑空间构成技术的表达。通过研究可总结出山西道教建筑是具有空间整体性的艺术品,其空间营造体现了道教独有的宗教理念与艺术追求,对道教建筑空间营造深入解析有助于了解道教建筑的空间表达与营造趋势。  相似文献   

19.
第十二章工业建筑设计概论一、其本内容1.工业建筑的特点:厂房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厂房内部有较大的面积和空间,采用大型的承重骨架结构,结构、构造复杂且技术要求高。2.厂房按用途、层数及生产状况分类。3.工业建筑设计的任务。工业建筑的设计要求:符合生产工艺要求、满足有关的技术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满足卫生等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现行初中历史教材(人教版)第二册有一幅插图——《沈阳故宫大政殿和十王亭》。这是沈阳故宫最具特色的一组建筑。沈阳是一座历史名城,位于松辽平原的东缘,辽河支流浑河(原沈河)之北,地理位置重要,物产丰美。明末,满族杰出领袖努尔哈赤认为,沈阳为四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