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赛珍珠的自由博爱思想在小说《群芳亭》中性格和灵魂残缺的男性身上得到了演绎和诠释。女性主义在性别对峙基础上提出的对一元化自由的追求和绝对的平等是与赛珍珠自由博爱以及异质文化交流的思想相违背的。两性的自由和平等是绝对的全人类的自由和相对的两性间的平等。赛珍珠的作品不仅为东西方异质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而且对我们致力于两性平衡与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小说《小团圆》叙写了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贯穿其中的女性对自主自在的生活、自由相悦爱情的追求和对他人情感的尊重,揭示出女性对自我的肯定和个性的高扬,体现出了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检视学术界对张爱玲《小团圆》的研究,从对作品体例的关注、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对艺术形式的研究三个方面,回顾《小团圆》出版至今的研究成果,归纳与辨析研究观念与研究方法,展望《小团圆》 研究的可能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中成长起来的丁玲,开笔描写的竟是一个充满色情的都市。丁玲在其处女作《梦珂》中塑造了一个在这个色情都市里冲突挣扎的女主人公梦珂的形象,作品既描写了半殖民地都市女性的苦闷,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尚未卷入革命中去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市"新青年"的形象。从女性的角度批判了半殖民地都市的色情文化,以及这些都市男性对女性的欲望逼迫。  相似文献   

5.
周丽芬 《学语文》2012,(6):43-44
苏青与张爱玲都是40年代上海文坛最负盛誉的海派女作家。前者的《结婚十年》写作于四十年代,讲述了一个知识女性苏怀青的十年婚姻历程以及离婚后独自涉世生存但终遭幻灭的一系列遭遇。后者的《小团圆》写作于七十年代,它通过频繁的时空转换描画了盛九莉从童年到中年的人生遭遇的断片。这两部小说都有着很强的自传色彩。人物一定程度上映射了她们自身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6.
据《东方早报》报道,自传小说《小团圆》是张爱玲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按照张爱玲遗嘱,小说手稿应该销毁,不予出版。早报记者日前获悉,这部备受张迷关注的小说已于前不久由皇冠出版社在台湾地区正式出版,而大陆简体版何时出版还是未知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结构、语言、意象、典故、心理描写等方面分析《小团圆》的艺术特色。文章认为《小团圆》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结构的复杂精巧、语言的繁复精炼、意象的繁多含蓄、典故的丰富贴切、心理描写的细腻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德国“精英大学”近年来普遍推行两性平等策略,旨在强化女性科研人员的学术地位,并着力提高中高级管理人员中的女性比例,为女性提供生活保障和职业发展支持,包括幼儿照顾、科研和教学培训、学术网络构建、领导力和管理能力开发等。两性平等是“精英大学”创业转变中的重要策略,对于培养女性学术人才和管理后备人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在逐步改变各校师资队伍的性别结构。两性平等策略对于发掘科技人力资源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并将成为研究型大学开放融合的创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据联合国网站2011年3月8日报道,"3.8"国际妇女节当天,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纳威.皮莱(Navi Pillay)在日内瓦举行的妇女节纪念仪式上致辞表示:两性不平等状态从全球的角度来看有所改善;然而,现实与各国所做的实现两性完全平等的政治承诺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张爱玲遗作《小团圆》的解读,阐述了带有自传性的主人公九莉母性遗失背后的情欲意识的自信、自觉,以及其中体现的张爱玲对女性自身命运的深刻认知与关注。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在小说集《传奇》中,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参与了人物性格的塑造.经过比较,大体上可以将其中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类:无母爱的扭曲者形象、有自我意识的反抗者形象和无自我意识的顺从者形象.在她们身上,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排斥、男尊女卑观念的遗害、女性心理的某些隐秘东西以及作者自觉的女性意识和对男权社会的反叛.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的中篇小说《小艾》以女性言说的文学立场叙述了一个新旧交替时代的故事,作家以悲悯的心态描写了不同女性迥异的人生经历,从女性的角度探讨和追求特定时代作为人的女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张爱玲小说《小团圆》文本的细读,提出张爱玲小说中的新女性九莉、蕊秋、楚娣处于一种自由的生存状态,她们卸去了历史强加给女性的依附身份,逃离了摇摇欲坠的古老家族的庇护与挟持,在男性权力下的世界范围内寻求女性生存的自由。交际语言的不透明性、情感的沉积性与凝滞性、人的心灵的复杂与阴暗性使得新女性在谋求自己的空间时出现人际之间的沟通不良。对人生自由状态的追求又使得新女性对任何威胁其自由存在的因素都充满了焦虑,同时爱的不确定性及岁月的流逝也为新女性带来闲愁般的焦虑。  相似文献   

14.
在张爱玲散文中,经常出现有关张恨水的文字,这些文字根据不同内容以三种不同形式出现。通过对这一现象及原因的分析,可以发现张爱玲与众不同的文学观以及张恨水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坛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的写作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意义,她始终处于一种与时代语境和自我理想相背离的话语状态中,但这种背离却是她关注女性命运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独等方式。我们通过对张爱的本及写作语境的分析以验证他的写作与当下十分热门的女性主要学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一批身份特殊的"留洋者",他们代表了西方现代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决裂,以拯救者的姿势给女性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但由于多种合力因素的影响,他们同样沦为特定时代的牺牲品.动荡的社会现实和畸形的家庭环境是张爱玲塑造这批"留洋者"的原因,她企盼以西方现代文明来批判僵化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人类寻求解放的新途径.从这点而言.张爱玲无疑继承了鲁迅批判国民性的"五四"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与张恨水的言情小说塑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叙述者形象,主要表现在:一是话语模式不同,二是叙述节奏有异,三是文本内部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有别。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是一位对服饰非常痴迷的作家,显赫的出身和广泛的阅读使张爱玲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到服饰审美思想?良好的服饰文化背景和时局的动乱为她服饰话语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把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世界喻为“黑夜”,从昏暗:金钱的枷锁;寒冷:真爱永远缺席;恐怖:情欲的焦灼与变态;阴晦:自我意识的依附性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解读出张爱玲笔下女性世界与黑夜之间相似的昏暗、寒冷、恐怖、阴晦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诸多作品中一部广为流传的中篇小说。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普通人隐秘的心理与情结,展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中西方文化交汇时人们的情感、婚姻生活,揭示了传统与现代融合下男权社会中女性难以摆脱的悲剧人生。张爱玲对那个时代下的女性地位能否真正改变,一直是持一种迟疑和悲观的态度的,因此她笔下描写的生活在现实环境中的普通女性经历的都是朴素的人生,却也是迷茫、无奈与苍凉的人生。红玫瑰娇艳风流,白玫瑰清纯圣洁,但是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女性却都遭遇了无尽的无奈和无助,既无法保持自己的圣洁,也无法永远热烈,在不安稳中求安稳,在不满足中求满足,在不能忍受中继续忍受。婚姻和家庭的幸福总是与她们擦肩而过,因而留在她们身后的永远只能是苍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