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宗教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复杂,基督教在高校的传播和发展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基督教团契是基督教在高校传播的重要基地,是大学生基督教信徒过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大学生基督教团契带有诱惑性、组织性、隐蔽性等特点。高校、政府及社会应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基督教团契对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渗透。  相似文献   

2.
以宏村基督教堂建设中的资金筹措为出发点,精心构筑起了以“教堂、教民、教会”为元素的三维故事脉络.认为通过基督教仪式的浸润和信仰体认,教民在信仰世界中形成了对上帝的虔敬,这是动员教民的信仰约制,也是教会组织成功动员的砝码;此外,教会也在村庄公共事务和对外交流中塑造了认同的合法基础,从而从教民和教会两个行动主体的角度回答了基督教信仰与社会认同世界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3.
景颇族史诗神话对景颇族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景颇族民族认同的重要标识之一。景颇族史诗神话所包含的共同的族源神话、集体记忆、宗教、生活习俗等都是民族认同的基础要素。  相似文献   

4.
运用EOM-EIS-Ⅱ(中文版)和青少年群体认同问卷对听障高中生的自我同一性和群体认同进行了测试,旨在探讨听障高中生的群体认同与自我同一性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群体认同对自我同一性的人际关系领域的影响大于意识形态领域;群体认同对同一性延缓、同一性获得的影响大于同一性混淆、同一性前闭;过高的群体认同不利于听障高中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群体认同与自我同一性之间存在显著的典型相关.最后从群体促进个体发展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时期水上居民是否还认同自己水上居民这一群体?为解答这个问题,随机选取赣南、萧、郭、李三姓水上居民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定量研究方法,对赣南萧郭李三姓水上居民的群体认同情况进行详尽的了解。研究结果表明,年龄组之间对于水上居民认同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年龄组之间对于自身是否是客家人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朋辈群体的特性突出并具有极高的同质性。大学生朋辈群体无可比拟的凝聚优势和替代强化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认同。这种凝聚优势和替代强化力主要借助朋辈群体活动意愿、群体亲密度以及朋辈群体政治参与来实现。他们对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参与行为和政治信任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通过调查,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朋辈群体通过“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参与”的中介链对政治信任产生正向引导和负向引导影响。基于此,通过建立良好的朋辈群体关系,发挥朋辈群体对大学生政治认知、政治情感与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能帮助大学生构建积极的、稳定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中,新的社会阶层随之出现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群体与经济力量,其存在对青年学生的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针对青年学生群体分化对政治认同的影响及对策等展开探究,以期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德育的研究中,家庭、学校和社会空间得到普遍重视,但是在这三个空间中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横向维度的存在,就是同辈群体。本文从社会认同视角出发,通过对同辈群体的解读以及同辈群体对个体品质的影响分析,得出积极的同辈群体效应对德育的价值呈现。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大学中国教师人数从最初的数十人发展为数百人,地位从最初外籍教师的配角转换为学校行政及教学的主体力量,主体意识从最初对学校发展的漠不关心到后来的积极参与,进而形成一个有着共同奋斗目标的群体。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不仅折射了基督教大学在中国的发展轨迹,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基督教大学的中国化发展,使基督教大学办学性质发生实质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90后大学生,在高校这一具有时间和空间隐喻性的场域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活逻辑和理念;在大学校园的独特文化中形成了具有区隔性的审美方式和趣味倾向;在获得文化资本的过程中培养了同质性的象征符号与文化习性,而作为行为的主体,在接受高校一连串模式化的灌输中,他们完成了群我的内化,对自己所属的大学生群体身份接纳、认可,并由此建构了群体身份的认同,产生了价值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1.
民族迁徙是一个古老的人口现象,它常常伴随着民族发展的始终,成为民族史学、民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论述了景颇族历史上的迁徙活动,阐示景颇族社会发展过程中,迁徙对本民族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民族文化形态的影响和作用。试图为新时期研究边疆山地民族的发展探索一些历史与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The current study explores the intersection of ethnic identity development and significance in a sample of 354 diverse adolescents (mean age 14). Adolescents completed surveys five times a day for 1 week. Cluster analyses revealed four identity clusters: diffused, foreclosed, moratorium, and achieved. Achieved adolescents reported the highest levels of identity salience across situations, followed by moratorium adolescents. Achieved and moratorium adolescents also reported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identity salience and private regard. For foreclosed and achieved adolescents reporting low levels of centrality, identity salience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private regard. For foreclosed and achieved adolescents reporting high levels of centrality, identity salience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private regard.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属于多族群国家,都面临着协调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问题。由于在认同的对象和来源方面存在着固有的差异,再加之经济与文化心理方面的因素,多族群国家不得不经常面对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失谐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多族群国家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一问题解决的关键应是在大力发展经济并促使区域经济发展平衡的基础上,承认双重认同与文化多元,建构一元政治意识,从而实现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目标。  相似文献   

14.
族群建构与国家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西方学者安德森(B.Anderson)的民族观为参照平台,通过展示前辈学者对"族群"概念的丰富多彩的解说,指出了族群建构的学理依据和实践价值,揭示了学术意义上的族群建构与具有政治意义的国家认同这二者之间的内在必然关联,强调了将它们并置关联在一起的现实意义,进而初步彰显了学术研究中固有的"政治倾向性",阐明了在学术研究中要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思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菲律宾华裔中学生族群文化认同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按比例选取菲律宾大岷区、吕宋区、未狮耶区、棉兰佬区22所华校的2050名华族中学生为被试,从政治身份认同、社会关系状况、华族习俗认同、宗教信仰认同、语言认同五个方面调查当代菲律宾华族中学生的认同现状.结果发现:当代菲律宾华族中学生已经高度融入菲律宾主流社会;"菲华"中学生的 "母语基因"呈弱化之态势;华语教学绩效不彰,师资、教材、教法等瓶颈问题依然凸显.据此,本文进一步指出新时期菲律宾华语教学应充分挖掘"母语基因"之优势,改善华语教学环境,努力激发菲律宾华族中学生华语学习的融合型动机.  相似文献   

16.
景颇族伦理思想在景颇族人的恋爱、婚姻、家庭、社会规则、社会公德、宗教和政治生活等诸多方面均有广泛的反映,千百年来在景颇族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操作中起着规范与准则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今天,认真发掘、整理、继承和弘扬景颇族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及其文化,无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仫佬族民间故事《潘曼的故事》反映了仫佬族以口头文本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时具有天地和鬼神信仰的宗教心理、独特的婚姻形式及相对自由的婚姻观、反抗与拼搏的民族品格、朴实自然的审美观,以及跨地域的民族文化交流状况。  相似文献   

18.
花山族群认同不是同一族群的认同,而是生活在该区域的汉、壮、瑶各个族群的情感、意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互化、调整、组合、相互适应的动态过程.由于受政府政策和实际利益的驱动,其认同复杂多变,最终认同瑶族成份.这种认同现状,对维护区域和谐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与族性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族性认同(ethnic identity)的增强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当代民族现象,它的出现与世界的全球化背景有着必然联系。本对族性认同作了概念性解说,指出族性认同的增强有着全球化因素的支撑,它是个性的张扬,世界多样性的表现,同时也是民族过程(ethnic process)的反映。当代世界民族过程既是民族现象不断扩张和弥漫的过程,也是民族不断分解自己、泛化自己的过程。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这一现象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