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段函数在分段点处可导性问题是高等数学教学上的重点和难点,给出函数在分段点处可导的一个充分条件,利用它来研究分段点处的可导性要比用定义简便很多。  相似文献   

2.
函数的连续性、可导性、可微性是高等数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运用二元函数连续、可导、可微的概念及相关知识,对二元函数的连续性、可导性、可微性进行了讨论,给出了与一元函数的连续性、可导性、可微性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有直到n 1阶连续导函数的一元函数在其极值点附近的单调性与凹凸性,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介绍判断分段函数在分界点处可导性的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分段函数的进一步讨论,得出分段点处连续、可导性的另一判别法。  相似文献   

6.
给出分段函数分段点导数存在的一个充要条件:函数在该点连续,导函数在该点左、右极限存在且相等。并由此得到在分段点导数不存在的一个充分条件以及三种特例分段函数分段点导数存在的充分条件。举例说明该定理的应用,并指出利用该定理求分段函数分段点导数时的几点注意:函数在该点连续是可导的必要条件,导函数在该点左、右极限存在且相等是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的是基于我们所学的关于二元函数导数和微分、连续的内容,以此研究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便于我们更简便易懂地使用它们.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分段函数的连续性与可微性的讨论 ,给出了判断分段函数在分段点处连续性和可微性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出了分段函数可导性的判别方法,以及分段函数在定义或分界点处可导与不可导的几何解释.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分段函数的连续性与可微性的讨论,给出了判断分段函数在分段点处连续性和可微性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1.
1987年J.M.Borvein和D.Preiss对凸函数的Frechet可微性和Gsteaux可微性的定义给予了推广。本文在以上工作基础上定义了β—可微空间和弱β—可微空间,并主要讨论了弱β—可微空间。对β—可微空间的讨论参看(3).  相似文献   

12.
对于f∈C^∞( ∞,0],limf(x)=0这类函数,我们在这篇文章中介绍新的一致有理逼近曲线,这类曲线其实是从泰勒公式转化过来的,但它却修正了泰勒公式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对于上列的函数类,且对有界函数也有很好的逼近.它在逼近问题上,能解决泰勒逼近曲线不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u_0-凹算了的有关理论讨论了非线性积分子算子(其中α∈(-1,0),G为n维欧氏空间R ̄n中某有界闭域,K_(x、y)在G×G上恒正连续)的幂算子A ̄2的正不动点的存在性及唯一性。  相似文献   

14.
首先建立了一类新的Φ-压缩映象,利用度量空间中自映象对相容和次相容的条件,讨论了完备度量空间中此类Φ-压缩映象的公共不动点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得到了一个新的公共不动点定理.这一结果减弱了对映象对的可交换性和连续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一类平方型Φ-压缩映象的公共不动点定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度量空间中自映象对相容和次相容的条件,讨论了完备度量空间中一类平方型Φ-压缩映象的公共不动点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得到了一个新的公共不动点定理.  相似文献   

17.
论管理哲学的学术视野及其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学科的管理哲学是根据哲学思维的根本特性反思人类管理实践而形成的哲学理论。管理哲学虽然与管理学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但是管理哲学必须根植于聚焦管理实践的管理学土壤中,以各种管理理论作为自己的反思对象,从中概括和提升出管理哲学的基本范畴和理论,由此承担特定的学术使命与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灵活运用已知条件中的特殊点 ,可以巧妙地解决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中的以下几类常见问题。1 与三角函数图象变换的位移有关的问题关于三角函数图象变换的位移 ,只需抓住图象的“起点”变化。这类题多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出现。一般地 ,在“五点法”作图时 ,与ωx φ =0所对应的点( -φω ,0 ) ,通常称“起点”。例 1 把函数 y =sin2x cos2x的图象适当变动可以得到 y =sin2x -cos2x的图象 ,这种变动可以是沿x轴 (   )(A)向左平移 π3    (B)向右平移 π4(C)向左平移 π2     (D…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n one of his notebooks, Albert Camus describes, The stranger, The myth of Sisyphus, Caligula and The misunderstanding as pertaining to a series; a schema that suggests that if one were to write about one of these literary works, one would be writing about parts of a whole unless one also engaged with the others. Whether one does this or not, may or may not reflect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one sees these texts as sharing. The stranger and The myth of Sisyphus share something unique: they are both as Camus describes them, zero points; a zero point here being understood as the zero point at which one thinks about one’s existence.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a reflection upon the relative philosophical value of understanding The myth of Sisyphus as a work of art and then occupies itself with how this understanding might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self-reflection when reading The stranger. The reading of The myth of Sisyphus is not used so much to better understand Meursault (the protagonist of The stranger) and his story but to invert our interpretative methodology such that it is possible to speak to the reader as a significant actor. The novel is thought of in terms of the gifting of a philosophical problem, a problem which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understa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ow one might see oneself as paradoxically implicated in the drama of its articulation. It is this paradox that will lead us to speak of the narrative of The stranger as referring to a problem in how philosophy speaks to our experience of education.  相似文献   

20.
本在微积分的范畴内对多元凸函数作了深入的讨论,给出了多元凸函数在开凸集上连续及可微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