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泉 《收藏界》2011,(2):76-77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在北宋灭亡五年之后,金兵继续南侵,在大将左监军完颜昌的率领下,直逼江南,驻扎海陵(今江苏泰州),与南宋政权隔江相望,待机一举吞并南宋。逃到江南的高宗赵构,命殿前都指挥使(淅西安抚大使)刘光世在镇江御敌。  相似文献   

2.
袁克林 《收藏》2011,(2):89-89
咸丰年间江苏省所设铸钱局最多,计有筹防、筹济、淮安、敦信诸局。现今存世的宝苏局咸丰大钱,已无法分清归属哪家铸钱局所铸,只能统称为宝苏局铸币。宝苏局咸丰大钱品种版式繁多,其中不乏珍稀品种。在咸丰当十大钱中,如以钱文分类,其"尔宝"多而"缶宝"少。另"咸字"有勾咸、撇咸、断笔咸,"宝"字有阔贝宝、出头贝等,又有大字、小字、阔缘、窄缘之分。宝苏局官炉咸丰当五十大钱"尔宝"多,"缶宝"则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3.
钟旭洲 《收藏》2010,(3):118-119
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年间(1131~1162年)铸有“绍兴元、通宝”两种钱币,且有铜、铁质之分。在铜质行用钱中,“绍兴元宝”有小平、折二、折三,其钱文旋读,书体篆、真成对,制作颇为精整。“绍兴通宝”亦分小平、折二、折三,钱文直读,书体则皆为真书。另外,谱录中又有“绍兴通宝”瘦金体旋读折五、折十型试样大钱存世。  相似文献   

4.
“咸丰”年号钱的丰富多彩,是清朝其他年号钱所望尘莫及的。别的先不论,光钱币文字的多端变化,就让你跟花缭乱。这里只讲“宝”字。这个“宝”字是最为出彩的,它在咸丰钱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请看它的多姿变化:“尔”宝(寳)、“缶”宝(寶)、“(?)”宝((?))、“王”宝  相似文献   

5.
刘冠成 《收藏界》2010,(2):90-90
在古泉界,将皇帝亲笔书写钱文的钱币,称为御书钱。北宋皇帝宋太宗及宋徽宗在位时,都发行过不少御书钱。南宋高宗赵构也发行过“绍兴通宝”御书钱。但是,“绍兴通宝”钱铸量较多,并非都是御书钱。  相似文献   

6.
郁恩芹 《收藏》2008,(12):127-127
我的藏品中有一枚“咸丰元宝”宝泉局当百花钱。该钱类似宫廷庆典一类特制花钱,为近年少见之品。  相似文献   

7.
古币两则     
天策府宝"天策府宝"铜钱,为五代十国时期楚王马殷的铸币。马殷据湖南八州地,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受梁太祖封为天策上将军,并于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开铸"天策府宝"钱,钱大如当百,铜质浑厚,边廓坚挺。一般钱  相似文献   

8.
董良义 《收藏》2021,(3):132-133
钱局铸制新钱时,为了省工省时,对原来的旧钱楔加工改造,再用来铸制新钱,一般是仓促而为,权宜之计,所铸之钱还带有旧钱的痕迹,叫做改模钱。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清廷在山西大同设立大同钱局,铸造顺治通宝钱,背右铸“同”字记局(图1)。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上世纪70年代末,集得这枚“太平真宝”钱。此钱外廓5.2厘米,内径0.9厘米,重48.5克。钱文为篆书,铜质,见拓片和照片。此钱锈迹浓重,似为人们常说的“开门见山”钱。对于这枚“太平真宝”钱,我查阅了许多资料,未见  相似文献   

10.
陈国友 《收藏界》2012,(5):75-75
我早期集得的一枚“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是红铜质的,与其他“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不同。钱币的直径为44.5毫米,穿径5毫米,厚3.6毫米,重量是42.5克。此钱锈蚀较重,我用我研制的“小腐蚀去油除锈剂”数次清洗后,使其字口清晰,所拍的照片如图1。  相似文献   

11.
在太平天国短暂的十几年里,天朝政府铸造了数量可观的天朝钱币。其中部分品种因铸量极少,被藏家视为珍品。目前言列三珍者,首推“通宝钱”,二珍系“天国圣宝”背横读“太平”,三珍系“太平圣宝”背横读“天国”。其中第三珍“宝”字简书,在天朝钱中堪称奇独,旧谱新书均列为仅见品。其实藏家手中未必囊空,只是秘藏未曾披露而已。  相似文献   

12.
张建功 《收藏》2006,(6):101-101
我喜集古钱,尤其对新疆红钱情有独钟。2006年春节前泉友帮我收集到一枚喀局咸丰“当百”大钱,据原主人介绍,这枚大钱是在和田地区边远农村居民家中购得。此钱本来钉在房门上作辟邪用,可惜钱缘边被钻一小孔,内外郭也遭到人为磨损,但钱文清晰,锈色包浆自然,为传世之物。钱为红铜材质。其正面铸有汉文“咸丰元宝”,文字雄峻整齐,笔力稳健,楷意浓厚。背穿上下为汉字“当百”,穿左满文、穿右维吾尔文“喀什噶尔”。通观整体钱文,笔画粗壮不失雅致,是典型的新疆喀局“咸丰元宝”大钱风格。钱直径3.95厘米,穿径1.1厘米,厚0.21厘米,重20.4克(见图)。  相似文献   

13.
笔者珍藏"文信"、"长安"古币各一枚,均生坑美锈,为同类钱币之佳品。"文信"圜钱(图1),直径2.4厘米,重3.05克。关于此币铸造的时代,泉界颇有争议,但多数认同战国晚期秦吕不韦被封文信侯所铸说。《史记·吕不韦》载,"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遍查史书,既无文信古地名,也无文  相似文献   

14.
笔者收藏着一枚“咸丰元宝”(宝源局当百)双面轧花钱。钱体周身纹饰没有刀纹,只有轧痕,姑且称之为轧花钱吧!该钱币铸工精细,轧制细致,楷书字体,字口深峻,铜质金黄,边廓挺圆且直。传世之  相似文献   

15.
钟成华 《收藏》2008,(12):128-129
“佛法僧宝”铜钱(见图),直径24.5毫米,穿宽5.8毫米,厚1.1毫米,重3.4克,钱文篆书直读,光背无文,安南(今越南)陈禺陈朝天应年间(1516年)所铸。安南古泉币,受中国影响深远,是为方孔圆钱形制,饯文均仿汉字,亦有用中国年号铸钱。在陈朝所铸“天应元宝”“佛法僧宝”“宜和祜宝”三品中,唯“佛法僧宝”钱传世较多,是陈朝(1516~1521年)陈暠父子大量铸造的流通货币之一。  相似文献   

16.
袁克林 《收藏界》2010,(11):82-84
"康熙通宝"于康熙元年(1662年)由户部题准、宝泉局率先开铸,并颁令将铸成的"康熙通宝"样钱颁发各省铸钱局,依式样铸造与顺治钱并行于市。但为时不久,即颁令各省局停铸,只保留户部宝泉、江宁两局仍照旧设炉座鼓铸。康熙六年(1667年),户部题准各省炉座铸钱,并添设宝苏局、宝鞏局、宝昌局等处铸钱厂局,仍按部颁康熙样钱铸钱。  相似文献   

17.
元末至正期间铸行的“至正之宝”权钞钱,是古钱币中的一朵奇葩。该币不但铸造精良,钱文优美,而且价值特殊,钱币的内涵反其意而用之,这在世界货币史上是比较独特的。所谓“权钞”钱?也就是用金属货币代表银钞(纸币)流通的一种钱币,与一  相似文献   

18.
陈瑞海 《收藏界》2010,(1):78-78
在华光普先生编著的《中国古钱图录》一书中,细心的泉友会发现,在“保宁通宝”与“统和元宝”之间有一个空当,即公元979~982年这四年间没有辽钱图录。在同书五代十国部分的“乾亨重宝、通宝”一节,则有一个较长的备注:“‘乾亨通宝’铜质浑厚,制尚精好,文字风格也类系辽钱,一说系辽乾亨四年,圣宗耶律隆绪即位之初所铸,可备一说。”  相似文献   

19.
“乾元重宝”为唐肃宗李亨乾元元年(758年)始铸之虚值钱,以一当十,亦称乾元当十钱,与“开元通宝”参用。钱文为隶书,直读,第一字为鱼钩乾,如“轧”,钱径为26~30毫米。第二年(759年)又铸“乾元重宝”小钱及当五十的重轮大钱(径35毫米),与  相似文献   

20.
海泉 《收藏界》2010,(1):70-71
按《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南宋孝宗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罢铁钱,改铸铜钱”。笔者这里所展示的三品铜质“淳熙元宝”小平钱(见图),均系孝宗元午始铸的珍稀币种,也是孝宗继位以后所铸的第三个年号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