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在定义学科性质时表明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取向;在课程理念方面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特点"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在课程目标方面增加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人文教育目标的维度.显然,语文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等无不蕴涵着宏富的人文精神.关于人文精神,有的论者强调人文精神的普遍性,认为它贯穿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切方面和始终;有的强调其超越性,指出它的实质在于对终极关怀的关注;还有论者把意识形态看作是人文精神的根.笔者认为: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知识意向、价值意向.它在本质上强调人的情感、人的体验,总体特征趋向于综合整体、动态化、无规则、无序列、内隐和模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精神有不同的内涵.本文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积淀、缺失和重构.  相似文献   

2.
目前,语文教育在如何开展人文教育的问题上,由于认识的偏颇,走进了“把人文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或文学教育”的误区。面对这一事实,作为语文工作者,仅停留在反思的层面是不够的,而应当在教学中积极作为,做到转变观念,积极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在平等互动中得到人文浸染;充分开发和利用具有丰富人文属性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3.
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调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当前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但因科学教育中存在着人文精神缺 失的现象而造成了科学教育中的缺憾。理清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分析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及危害, 探讨二者融合的可能性,是在科学教育中重构人文精神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教育中,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已经成为育人工作当中明显的弊端,快节奏社会的到来,物质文明的兴起到信息时代的迈进,学生不仅仅要经历时间的冲刷,更加需要面对精神的洗礼,我国自古强调"寓教于人"理念,如何将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迈入非物质化金字塔的顶端是需要重点探索的问题。文章论点起于真实剖析当代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及追踪溯源如何解决此类问题,由此对于人文精神的重构提出切实的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5.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是人的一种生活观、理想观、价值观,是人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它在任何时候都是人们应当努力去实践和追求的,因此它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6.
7.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多年来,语文教育界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做了很大的努力,获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也确实不少,特别是语文教育思想方法上的一些问题,使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是忽视了学生主体的需求和特点,用单一的目标、统一的要求来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缺失了个性化的体验、理解与表达;二是片面强调了实用功能,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从死记硬背的灌输式,到层层剥皮式的分析法,继而进入语言文字的训练式,这种种方式显然偏重于“立竿见影”的目标,放弃了作品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导致了语文…  相似文献   

8.
论人文精神和语文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培训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提高学生的人素养和化品味也成为语教育的必然要求,本从人精神的内涵、人精神和语教育的关系、语教学中人精神的培育等方面做了一些阐述。提倡和呼唤语教学中加强人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论题备受各界人士的关注,反映出语义教学乃至基础教育改革的紧迫性。综观论者,多从语文教学过程出发,探究教法,研讨学法,以获求语义教学的效能。无疑,这些努力都出自于良好愿望,但极少重视甚至忽视语文教育所特有的文化语境,漠视语文教学的文化价值取向──人文精神的培养和铸造。对于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无论是学生从语文习得中吸取新义,还是教师从学生评价的立场上反规,都普遍存在一种语文学科工具性,的误读。诚然,字、词、句、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永恒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学科,不仅是系统的知识之学,而且是文化之学,其特有的文化属性使之承担起了传承人文精神的重任。立足于此,语文教育才会发挥其育人功能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正被广泛探索,高职教育在迅速发展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急功近利的“就业至上主义”倾向,导致人文精神的隐退与缺失,使高职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着不少的盲点和偏差,这势必严重影响高职学生的长远发爰。高职教育应纠正极端功利化和短视的实用主义倾向,确立“以人文素质为基础、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技术中人文精神缺失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对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不断扩大,现代教育技术逐渐显露了它技术至上主义,缺少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一面。这就容易培养出一代过分关注技术、急功近利而且缺少人文关怀和人文素养的学生。所以,应提倡现代教育技术与人文精神的融通。  相似文献   

13.
一、校园:知识和人文的分裂作为基础教育的终端和高等教育的预备期,普通高中教育理应在知识和人文两方面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然而,现实中的普通高中教育存在着重知识、轻人文的现象。这一现象表明当前教育发展与其理想目标相差甚远。对此,笔者列举以下若十现象以作部分证明。(一)评价重学习成绩,轻品格修养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历史理性的缺失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文学从“新现实主义”回归,到文学走向“边缘化”,到“私人化”、“身体化”写作,历史理性和人文精神双重地缺失了。通过对这种缺失的历史轨迹和原因进行考察,我们提出重构的可能:即历史理性要有人文的维度,人文关怀要有历史的维度。  相似文献   

15.
语文既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实际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我们过多地强调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而忽视了对其人文精神的培养。造成此种方面的原因有我国教育现状的因素、有学校的语文教学制度的因素。本文基于现状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提高中职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目的提出对现有的语文教学体系进行优化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的中职语文教育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教育精神是维系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教育的灵魂。教育精神的缺失,教育工具主义思想的盛行,导致尊师重教精神得不到体现,因此,重构符合时代发展与教育自身规律的教育精神成为促进当前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精神的重构需要批判地继承教育发达民族和国家的教育精神,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在全社会提倡乐智嗜书、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提倡教育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不注重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在形式、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种种缺陷,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情感认同。把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是有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论高职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思潮受到高等教育的普遍重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在各高校蓬勃发展,人们力求通过这一实践,来寻找更广泛意义上的科学人文主义思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技术的升级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等教育结构布局的调整,产生了一大批专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等教育机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受其性质的影响,高职教育从一开始便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实用性成为高职人才的重要特征,以能力为中心是高职教育的重要教学模式。但有一项关于“用人单…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报是学术研究的物质载体,不仅承担着传播知识的任务,而且承担着传承文明、繁荣学术的历史使命。学报编辑作为学报内容的缔构者和把关人,他们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影响着学报的现状和未来。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首先是从文学来认识人的心灵世界,但随着认识的深化,就会涉及文史知识与哲学,乃至整个人文学科.在培养品质、塑造人格方面,没有哪门课能与语文相比.语文这门课程,正是综合了许多人文学科的精华,担负着培养人文主义精神的重任,潜移默化,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塑造着青少年健康的内心世界.这门课引导了学生会阅读、会表达、会思考、会审美.语文教育中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其人文精神培养的份量越发沉重.那么,怎样才能从两方面培养人文精神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