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喻、比拟、移就、拈连等辞格的划界,是个颇为麻烦的问题。从名称来看,“比、喻、拟”三者可以互训,因而比喻,比拟难以区别;从定义来看,比拟、移就、拈连都是“把适用于甲对象的词语移用到乙对象”(郑远汉/1982/P.62),三者亦难以分辨。如果将名称、定义综合起来看,这四个辞格的界限问题就更为复杂了。  相似文献   

2.
《修辞学发凡》提出了修辞的两大分野观﹐即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并且一分为二地对由古至今的所有辞格进行了归整。但“中国的辩证法是一分为三的”﹐“一分为二”的“一刀切”肯定会带来许多模糊和交叉问题﹐“移就”与“比拟”就是两个难以区分的辞格﹐本文将在其概念的基础上﹐从语义指向的角度﹐对这两个辞格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传统辞格分类中移就与比拟、拈连之间纠缠不清的原因,进而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对它们进行区分一公式化。  相似文献   

4.
5.
鲍士雪 《沧州师专学报》2009,25(1):30-31,38
文章对火星文中的谐音新词进行了分类描写,并分析其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李艳 《毕节学院学报》2009,27(11):13-18
移就修辞的词汇化形式表现为完全词汇化、移就造词和准词汇化三种形式.不同的词汇化形式表明移就修辞结构可以造成移用词语的语义演变.移用词语的语义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义域扩大、词义主观化、词性转移等,移就造词也促使其词义进一步泛化.  相似文献   

7.
结合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实例,论述英语移就修辞格的特点及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多方面收集了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新词并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网络新词的构词特征和方式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广大语言研究者提供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9.
英语移就修辞格是英语众多修辞格之一,主要特点是说话人把本常用于人的修饰语改用于事物,达到言简意丰、生动别致、出人意料、引人入胜的效果。笔者简略阐述了在英汉翻译中如何处理英语移就修辞格。  相似文献   

10.
问:在《语文学习》2009年第2期镜头栏目里看到一篇《鱼儿为何翔浅底》的文章,作者在分析“鱼翔浅底”中的“翔”字运用之妙的时候提到这是移就的修辞。作者还给出了该修辞的定义:把原属于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于乙事物。从定义来看“翔”字不是一个修饰语.而是一个在谓语位置上的动词.从这点来看和移就有别。我觉得“翔”字与另一种修辞——比拟中的拟物很类似。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中语教材(试验修订本)第三册选录了南宋词人姜夔的《扬州慢》,人教社编写的教参认为其中的“冷月无声”属于移就辞格,对此,有人认为教参说得正确,有人则认为这里是拟人或拈连。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移就、比拟、拈连这三种修辞格的特点和区别。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从语言表现形式上看,是由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组成。由于艺术语言的大量存在,使语文学科具有了人文性的特点,也有了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的美。  相似文献   

13.
谐音新词是人类隐喻思维的结果,也体现了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汉语谐音新词中蕴含着隐喻理据,表明任何语言都是人类的认知机制运作的结果。此外,谐音新词流行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也值得关注,如求新求异、诙谐幽默、模仿从众以及调侃自嘲等心理。  相似文献   

14.
夏莲 《文教资料》2006,(4):177-178
富有创意的标题与修辞方式密切相关。拈连、移就、比拟都是变式修辞。拈连与移就,移就与比拟各有相同和相异。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中的移就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修辞格,具有隐喻性、认知性的特点。其逻辑语义隐藏在其非常规的语言搭配形式中。因此,判断英语移就语义的合理性,要在其生成环境和组配词语之间的认知关系中寻找理据。在语言环境和认知机制的共同作用下,英语移就中词语的超常组配才得以实现,其语义才符合逻辑。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修辞格中,没有“移域”一格。介绍新修辞格“移域”,对其特点、效果和心理依据进行阐释,并将其和“移时”格合称为“移植”格。  相似文献   

17.
认为移就内部是异质的而非同质的。根据识解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我们将移就区分为构式依赖型移就和语境依赖型移就。两类移就均为典型的移就,都具备移就的一些共性特征,但它们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以往的移就研究往往忽视了这种差别,从而无法从整体上全面地认识移就。区分两类移就能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一些新的理论在用于解释移就时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足之处。我们认为不同类型的移就适宜用不同的理论来进行阐述,从而实现理论的互补。  相似文献   

18.
谈拈连     
根据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的拈连的定义,来分析《修辞学发凡》上的例句,发现有不少例子不合乎定义的要求。拈连应着重格式,意义上的照应等等不能归拈连,否则会造成辞格混淆。  相似文献   

19.
谈“通感”     
“通感”(Sytiaesthesia)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术语,但又常作为一种不大为人注意的修辞手段出现在诗、中。探讨通感的概念及其在学上的运用,以及作为修辞格的“通感”与“移就”的异同,有助于对古今中外学作品的欣赏。  相似文献   

20.
试论“移就”修辞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就”修辞手法是不少修辞书中没有谈到或没有详谈的 ,此文从定义、种类、特点、修辞效果以及此种辞格同易混辞格拟人、拈连的联系与区别等诸方面都作了较为完备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