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习古文 ,要重视熟读、背诵、理解基本内容 ,欣赏语言的精美 ,体会文意的精深 ,学习结构的精巧 ,真正读出古文的精彩处。怎样才能读出古文的精彩处呢 ?笔者认为 ,阅读古文应分为四个步骤——初读、再读、三读、四读 ,由生而熟 ,由浅入深。初读 :读准——读准字音 ,读准句读。初读要求读准文中生字、新词的读音 ,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读准是前提 ,有了字音的准确和句读的准确 ,才能体现古文的音律美。如 :要读出《桃花源记》中的“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的活泼、轻快、流畅 ;读出《陋室铭》中的“…  相似文献   

2.
去岁末,我从香港讲学回来,本省《成才导报》(原《江苏教育报》)的两位记前来采写“名师有约”的专访。结束时,她们忽然问我:你在思维和学术方面,有一种非常可贵的叛逆精神和求异品格,我们推断,你学生时代应该是比较顽皮的,做教师应该是个性很强的,对不对呢?我说,不对,而且是恰恰相反。我少年时代在家几乎从不需要父母任何管束;在几乎所有就读过的学校,都是公认的优秀学生;在工作的20年间,更是只知耕耘、默默奉献而又与世无争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3.
李海鹰 《山东教育》2005,(10):32-32
一、进入文章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与课文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历经一次次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在初读课文后,学生们说出了自己的体会:“这篇文章太感人了,这对父子真了不起!”我借机道:“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就对这对父子佩服得五体投地,觉得他们真了不起。如果,我们是这次地震的幸存者,是当时这一幕的目击人.我们的感受会怎么样呢?”然后,我便假设一个情境: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发展语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不断延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优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精选学生阅读的感受、体验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如何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和文章的关键之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读出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要板块.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话题。语文教师在苦苦探索的同时,也走入了一些误区,如只重视语文知识的讲解、灌输,而忽视语言材料的积累、内化和语感的积淀,急功近利,结果,不但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反而扼杀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近年来,我校开展“个性化阅读”的教研活动。本人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感受颇深:只有深入文本,读出个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我是你的儿子"》一文中描写焦裕禄同志在大风雪中挨村访贫,有这样一个片段:大娘眼里噙着泪水说:"解放前,大雪封门,地主来逼债,把我赶出家门,住人家的牛棚……"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阅读的:  相似文献   

8.
绘本精致美妙的画面,优美生动的文字,出奇制胜的情节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着学生的心。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绘本,要教会他们欣赏绘本的封面、环衬、扉页、封底;阅读绘本画面,感受图画之美;品味绘本语言,感受经典之韵;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情节之妙;体验绘本情感,感受心灵之善。  相似文献   

9.
一、创设感悟情境。读出精彩 在苏教版《冰花》一课的教学中,师深情描述:大自然真神奇……冰花就像是艺术家用白玉精雕细刻的一幅幅晶莹的画,每一幅都是那样千姿百态。想去欣赏一下吗?(生:想)师:那我们一起来领略冰花的美丽姿态吧。  相似文献   

10.
走进校园,听到琅琅书声,心中便觉得充满阳光。走进语文课堂,师生激情飞扬,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会让你忘记一切,走进文字所描绘的美妙境界。可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渴望的文思泉涌、各抒己见却很难出现,更多的是无助的眼神,喑哑的沉默。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一篇好文章,只读一遍,未必理解得透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说明读的重要性。对于文章或者课文,“读”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读”这种手段来深刻理解文章的精髓所在。离开了朗读,语文课就很难成为真正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的小学数学教材和原教材相比,在目标要求、内容素材、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少一线教师对原有教材的把握已经驾轻就熟,而在解读新教材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偏差,如目标定位不准、教学重点不明、数学思考不深、学科本质不显等,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3.
赵青 《教学随笔》2016,(3):115-115
阅读是学生的心灵之旅,要想真正进入文本,感悟文本内涵,唯有融入自己的情感,将自己置于文章的情节中,这样,学生才能获取真实的内心体验。如何引导学生与作品的情感共振,让学生体会文字背后浓缩的深层内涵?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略谈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学生的心灵之旅,要想真正进入文本,感悟文本内涵,唯有融入自己的情感,将自己置于文章的情节中,这样,学生才能获取真实的内心体验。如何引导学生与作品的情感共振,让学生体会文字背后浓缩的深层内涵?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略谈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闵薇娜 《考试周刊》2011,(71):59-61
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是语文老师致力研究的课题,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朗读能力训练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对朗读的训练是关键,不断变化朗读的形式,细化朗读的评价,这样踏踏实实,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朗读教学的无数个细节决定了学生朗读水平的质量。关注朗读教学的细节,要兼顾以下四点:关注范读中音量、节奏、重音、语调等朗读技巧的把握;关注评价的及时性、技巧性;关注生成,自如地应对课堂突发状况;关注倾听,学会俯身用"耳"倾听和用"心"倾听。  相似文献   

17.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较好地遵循了整体感知的法则。本文从阅读感知、顿悟、体会领悟、理解、感熏陶等方面,提出了文本与人本契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林泉玉 《教育艺术》2014,(11):22-23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读的作用。要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于我们接触文本体裁的不同,意味着教学、品读的方法也各异。但是不管哪类文章,不管什么特点的文章,我们在教学时都要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使学生在课文的品读  相似文献   

19.
20.
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也是贯穿整个课堂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七至九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七至九年级教材里几乎每课的课后练习中都会有关于读的训练要求,有默读、有速读、有表情朗读、有熟读。也有对读的结果的要求,如复述、概括等等。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它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课堂上学生"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知识的建构与运用,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精进情感的丰富、细腻和纯化,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