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国语文一科,实包括国语与国文两种科目。在普通学校,性质上,常不明白分析,因之教学上发生极大的障碍。当然,国文与国语,本互有密切的关系,但从各个的价值、宗旨与方法上看,实系两种不同的科目。国语一科,在求能应用以表示自己的思想及语言文字中以明了别的人思想。国文一科,则注重在使学生了解文学的形式及内容,因以发展感赏阅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作为"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胡适,虽然对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没有专门的研究和系统的理论,但对其发展影响却极为深远.从<中学国文的教授>、<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两篇历史文献的分析中,阐述了胡适国文教学思想对于我们当今的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批判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有力地促进了中学国文教育内容的革新。从1920-1931年《学生杂志》发表的国文教育方面的论文和学生发表的文学作品来看,文学革命对中学国文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学国文的价值界定在注重运用文学教育对思想启迪的同时转向注重国文教学实用价值,注重培养学生满足工作和生活所需的读写能力;国文教育中白话文开始冲击文言文的主导地位,文学革命影响下的《学生杂志》,不再以传统文言文作品为主要学习材料,而是借助时文新语引导中学生阅读新文学,接受新思想;文学革命后新文学作品的大量涌现和广泛传播,推动了中学生新文学的阅读和创作。  相似文献   

4.
接上期)三、实行国语教学之后的小学国文教学方法实行国语教学之后的小学国文教学法,这种说法看似自相矛盾,实际则不然。自从1920年教育部下令将初等小学国文改为国语,国语教学的声音一时间响彻全国,但这并非意味着小学国文教学的终止。虽然教育部的法令频频下发,报刊也极力宣传,然而小学文言文教学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方面,有些学校继续使用多年前的国文教科书,例如商务印书馆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中华书局的《新式国文教科书》等,与这些文言教科书配套的教案或教授法也继续印刷发行,但是,与这些教科书配套的、…  相似文献   

5.
台湾国文教学与内地语文教学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台湾同行教课注重大容量,一篇课文所涉及均内容非常广泛,不使遗漏;注重提升学生文化素养,通过教师讲解和自身咀嚼丰富学生知识,增强其涵养;注堂奠定学生语文基础,举凡字形、词义、修辞、篇章都强调分析、归纳、统整,并视为语文素养之根本;教师讲课旁征博引、旁敲侧击,在学问上做足了功夫;教师教学真实、平实,去粉饰,不虚夸,忌雕琢,一切都来得自然,尽显本真;强调精读,注重构建阅读规范;强调传统的语文授受式学习方式,尽力挖掘教学资源。这是内地课改背景下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6.
刘师培发表于1904年的文章——《讲教授国文的法子》,针对“国文”学科的识字、作文教学,进行了合乎教育理念和学科规律的颇具现代意义的指导。在“白话之盛行”政治理想的带动下,以及与当时教授法译介研究、民间教育实践和官方学制的互动呼应过程中,刘师培形成了自己对国文教育的理解。其别于时人的价值在于,明确限定了“国文”学科、明确限定了“国文”内容、科学指导“国文”教授、强调白话非只教学语言。作为价值同构的思想或体式,刘师培的国文教育理念同“五四”国语新文学主张一脉相承。国文教授对于国语文学的潜在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文教授法的传播,为国语文学的发生奠定了教育基础,创作群体、读者群体由此得以塑造;二是国文教授法所包含的启蒙与革命意识,促进了新文化人的觉醒和成长。  相似文献   

7.
现行台湾《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一份相当于大陆部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文件,是台湾高级中学国文教学的“根本大法”。它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台湾高级中学国文教育的目的任务、教材的选编原则、教学的实施方法以及各种文体门类教学的课时支配等等。与大陆部颁《语文》教学大纲相比,它具有起点高、要求严、内容多、措施力等特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原则下,台湾的《课程标准》也可以为大陆《语文》大纲及教材的编者、语文教学的研究者、高中语文教师提供借鉴。研究《课程标准》,为促进两岸中学语文教学的交流,这也是笔者撰述本文的目的。 下面是笔者从《课程标准》中抽绎出的五条,即:注重思想熏陶,强调国学灌输、弘扬固有文化、着眼能力培养、强化语文训练;并分别从这五个方面对《课程标准》加以述评,谨就教于海内外方家。  相似文献   

8.
现行台湾《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一份相当于大陆部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文件,是台湾高级中学国文教学的“根本大法”。它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台湾高级中学国文教育的目的任务、教材的编选原则、教学的实施方法以及各种文体门类教学的课时支配等等。与大陆部颁《语文》教学大纲相比,它具有起点高、要求严、内容多、措施力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光华大学诞生于1925年的五卅运动,1951年与大夏大学合组为华东师范大学。抗战前,在校长张寿镛和文学院院长钱基博的努力之下,光华大学国文系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果斐然,成为当时国学教学与研究的重镇。当然,受限于主客观条件,光华大学国文系存在着无力设置研究所、学科专业化程度不足、师生学术交往圈有限等问题,进而影响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回顾光华大学国文系的教学与研究情况,诸如学科错位发展、注重国学教育、打破课堂内外界限,对当下大学相关系科的学科建设及书院制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时下我国青少年学生阅读缺失、国文素质偏低是不争的事实。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仅从学校教育教学的角度就如何在中小学开辟国文阅读教程试做讨论。  相似文献   

11.
《国文百八课》是夏丐尊和叶绍钧在20世纪30年代编写的一套初中语文教材,它的特色就是以文话为中心,重视作文教学.这套教材的作文教学思想非常具有启发性,它对文章本质有简明扼要的阐述,重点关注对文章形式的研究和学习,重视写作实践.本文重点讨论了国文百八课对当今中学作文教学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台湾省中学国文试题,让祖国大陆的一些博士望之傻眼,莫之究诘.此事议者颇多,成了最近的网络热帖.   索而观之,这些国文试题不过一些巧妙实用文言,或从文言作品精粹中抽绎而出,涉及实用古文(非古文运动之古文)以及交际文言、浅近文言.   ……  相似文献   

13.
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中期 ,我国语文教育界曾经进行过一次关于“抢救国文”问题的论争。这次论争的前奏是“关于中学生国文程度”的讨论 ,尾声则归结到了文言文和白话文教学的关系问题 ,前后延续了近10年之久。这次论争 ,涉及到了中学国文教学的目的任务、选材内容、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等一系列的问题 ,在社会上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早在30年代前期 ,关于“中学生国文程度”的问题就曾经讨论过。抗战开始以后 ,时局动乱 ,学校教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教育质量当然不会很高了。就在这种情况下 ,“中学生国文程度低落”又成为一些人摇…  相似文献   

14.
胡适国文教育思想开启了现代汉语教育的新时代,他对国文教育有着诸多详尽论述,对当下的语文教育仍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主要从教学目的、课程设置、教材、教法等四个方面对胡适郭文教育思想进行了分析,力求为当下我国的语文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有幸观摩了来自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的施美慧老师上的一节国文课《小熊皮诺查的中央山脉》,我们发现,台湾的国文教学重视对文本的解读和对语文知识的传授,重视教学生在学文中学习做人,重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仔细阅读2008年台湾《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国文"课程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我们发现,台湾国文教学完全是基于"课程纲要"的教学。一.基于"课程纲要"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预达到的  相似文献   

16.
徐特立撰写的《国文教授之研究》发表于1914年,是迄今为止能搜寻到的徐特立最早的教育论著。《国文教授之研究》篇幅虽短,但因是文言著述,信息量极大,文中对小学国文教育的目标、教材的编写标准以及教授方法等都有详细的阐述,尤其关于教授方法,每项都列出多种方法,每种方法又一一列出细目。该文提出的诸多教学理论,对今天的语文教学实践和语文教育改革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的国文课本上就明确提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生命敏感,对任何生命都具悲悯之心.但以往传统的语文学科教学却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或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生命意识的培养、生命价值的树立.在语文教学越来越追求动态生成、对教材进行多元化解读的今天,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更应提倡师生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对生命的敏感和尊重,生命意识应该成为语文个性教学的应有追求和目标.  相似文献   

18.
台湾国文教学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11月22日组团赴台,举办"首届海峡两岸中学语文教学交流活动".在台湾,参访了两所很有代表性的学校:私立康桥双语实验高中(以下简称"康桥")、国立台北中仑高中(以下简称"中仑")."康桥"以"厚植基本能力、深耕文化素养、培养在地关怀"为教学目标;"中仑"的理念则是"国文教学,是一种快乐的分享.我们与孩子分享的是--优美的文学、精彩的生命、丰厚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国文百八课》是夏丏尊和叶圣陶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编写的一部用于初中国文教学和自学用的课本。《国文百八课》在很多方面都很鲜明地体现了“非指导性教学”思想。从自学能力、阅读和写作的自由度两方面对《国文百八课》进行剖析并与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进行对比,以探求更有效、更科学的语文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1900-1925)的国文国语课程知识以文法知识为核心,其知识选择与建构源于《马氏文通》,课程知识建设的成果集中体现在国文国语教科书中。这一时期国文国语教科书在进行课程知识建构的同时,也在进行文法知识的研究,并成为当时文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在国文国语教学领域,文法知识建构的初衷是帮助学生"会通"、"析文"和"作文",但当语言学发育成熟后,语言学的本体研究才影响到语文教学,获得语言知识也成为语文教学的目的,渐渐背离了"会通"、"析文"的方法性点拨的初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