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乏这一现象已逐步成为高校教育者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重视和加强道德情感教育是引导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朝向预定目标发展并得以实施的主体保证。高校应当从以情育情、以知育情、以境育情等层面入手,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感恩认识、理解感恩内涵、强化感恩思想。  相似文献   

2.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弟子规》是一部影响较大、有代表性的古代蒙学教材,其中"入则孝"的内容就是对父母的最原始的感恩教育,其终极指向是提升儿童的情感及道德品质。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重视感恩教育,培养儿童感恩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莉 《成才之路》2012,(36):19-19
道德讲堂如今在各个地方开展,让我们弘扬真、善、美。而在我们教育界,作为教师应是师德,把尊重、把责任、把爱心融入我们的教育事业。一路爱相随。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堂是师生的互动共生,教学中更多的是师生情感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情感是联结师生的纽带,是点燃学生道德认知的火把,缺乏了情感的投入,品德课堂将了无生机,犹如一潭死水。教师在品德教学中要唤醒和激励学生的情感,摆脱空洞枯燥的说教,做到情理交融,实现以情感人。  相似文献   

5.
6.
感恩意识是道德品行的善端,它能升华道德情感,拓展道德理念,融洽人际关系,实现社会和谐。社会的道德教化和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感恩意识的培育和扩充。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感恩教育成为高校德育的软肋,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甚至出现了道德和人格的缺陷。因此,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开展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情感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道德与情感的结合,生成了道德情感.道德情感对于促进入的道德发展、完善人的道德人格有枢纽的作用.笔者从情感、道德、道德情感的定义出发,总结出情感、道德、道德情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艳  韦国善 《教育探索》2012,(2):127-128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目前我国不少青少年感恩品质缺失,需要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与此同时也要对我们现存的感因教育进行检讨和反思.  相似文献   

9.
感恩体现了个体对于施患者的感激情感和相应的反应倾向。部分青少年较少感恩的主要原因在于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养育偏离了青少年的自身本真需要、青少年对家长和教师教育动机的误读和家长与教师本身过于强烈的功利主义倾向。感恩是营造和谐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基础,家长和教师应避免对青少年的过度操控,为他们的成长留下足够的自由空间,避免急功近利的态度和方式。  相似文献   

10.
感恩情感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学会感恩父母,师长,更要学会感恩周围一切,这也是一种极高的精神素养体现。目前故事教学已成为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那么如何在故事教学中渗透感恩情感的教育?本文主要对故事教学的概念及教学方式进行简要阐述,并对如何在故事教学中渗透感恩情感教育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运气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到人类的道德生活?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诠释了"结果运气"对人类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评价产生的影响。运气影响行为结果而产生的某种情感不规则性,使人们在功过判断中存在一定的偏见,也与抽象反思的"公正准则"之间产生了裂缝,而这种不规则性却具有自然所赋予的目的和效用。斯密对运气与道德关系的论述,加深了对人类道德本性的理解,也丰富了道德运气问题的当代论争。  相似文献   

12.
我被陶星带着母亲求学的事迹感动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用稚嫩的肩膀,支撑起一个苦难、贫穷、残缺的家,其尽心侍母的孝行,身处困境却积极乐观的态度,令人敬佩;其对母亲、老师和许多人的感恩之心,让我们的心里充满温暖.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之道德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结合该课程的基本特征之"生活性"和"开放性",立足课堂,统整教材,创设班本课程,让学生走向生活,生发感恩之心,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主要探讨感恩父母之心的班本课程的生发教学。  相似文献   

14.
在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关系中,人常会背离道德规范,出现"道德蜕化"。道德蜕化可分为积极道德蜕化与消极道德蜕化。道德蜕化中的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原动力,是导致道德蜕化的非常重要原因。激发强烈的道德情感,抑制消极道德蜕化,引导积极道德蜕化,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丁志萍 《考试周刊》2011,(41):153-154
"感恩"是一种回报。"孝"在中国文化中体现出感恩意识,规范着人们的德行和评判标准。在中学教育中结合以"孝"等为主的道德资源开展感恩教育,能促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陌上桑》中的秦罗敷这一人物形象在学术界有很大争议,有人认为是采桑女,有人认为是封建贵妇。笔者认为美丽坚贞、不慕荣华、不畏权势、勇敢机智的秦罗敷不管其身份如何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这一虚构的人物是作者道德与情感主题矛盾的产物。这一人物一方面是中国文化发展与积淀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初步透露出人的觉醒的曙光,为情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7.
《陌上桑》中的秦罗敷这一人物形象在学术界有很大争议,有人认为是采桑女,有人认为是封建贵妇。笔者认为美丽坚贞、不慕荣华、不畏权势、勇敢机智的秦罗敷不管其身份如何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这一虚构的人物是作者道德与情感主题矛盾的产物。这一人物一方面是中国文化发展与积淀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初步透露出人的觉醒的曙光,为情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8.
道德情感教育初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像钢琴家熟悉每一个琴键那样去了解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在尊重中培养自信,在关爱中得到健康成长●把握最佳时机,创设最佳教育环境,使每个孩子得以最佳发慌  相似文献   

19.
综观历史,学者研究道德情感的培养时往往只注重学生情感或学生道德感,而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主体,他的情感对学生道德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教师情感对学生道德发展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佟雪峰 《考试周刊》2013,(35):176-177
情感作为一种前理性的关于价值关系的意识,影响甚至决定着人对于事物的态度和行动,本身就具有价值倾向性。道德既是人类群体在长期生存和发展实践中经验和教训的积淀和理性梳理,又蕴含着对未来幸福生活的预期和建构。情感和道德都源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要求,情感与理性一样都是道德的人性基础。情感影响着道德行为的动机和指向,道德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与特定的对象建立恰当的情感关系,情感关系本身就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