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上问下问行家朽木新闻离不开一个“问”字。无论记者,抑或编辑,乃至总编辑,莫不如是。这不仅仅体现在诸如新闻记者对采访对象的提问上。事实上,“问”。贯穿于整个采编过程的始终。一个好的记者、编辑、总编辑,不仅要对明显不了解、不清楚的新闻事实问个清楚,而且...  相似文献   

2.
孔繁群今年71岁,离休前系新乡市六中语文高级教师,现担任着《瞭望》、《解放军报》等三报四刊的社外审读,发表审读文稿200余篇,颇受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孔繁群的审读生涯始于1989年。那是他离体后不久的一天,他偶然看到了一本《瞭望》周刊,随手翻开,一眼看到了:“清脆悦目的四川话”。他怀着惊奇的心情,从头认真细读,发现共有47处需要修改。他把批出的差错和修改意见写信告知该刊编辑部。编辑部对此非常重视,把他指出的差错和修改意见,配编者按全文刊登在《瞭望之友》上。编者按说:“我们的一本刊物中竟有这么多语法修辞、用字用词和标点符号方面的差错,实在令人痛心!一位不在编辑部工作的同志,对《瞭望》避免差错如此上心,我们编辑人员对差错的存在能无动于衷吗?孔繁群是一位中学老师,也是我们的老师。”  相似文献   

3.
行家不激动     
栗宪庭(美术评论家):现在再讨论达利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如果是在八十年代初期和中期举办他的展览,可能会在美术界很轰动,但现在他已经“过去”了。  相似文献   

4.
谈问题新闻     
近几年来,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的前提下,越来越重视问题新闻,这是新闻工作遵循客观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必然结果,也是发扬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 但是,按照“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要求,从当前媒体对问题新闻报道的实际情况看,当前新闻界内外对问题新闻仍然认识不足,媒体对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的报道,仍显得苍白无力。 首先,在党政干部中,仍有一部分人害怕媒体报道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上的问题。见记者  相似文献   

5.
新闻角度谈     
角度,即看事物的出发点,又称作“视点”、“观点”、“观察点”等。学艺术创作讲究角度,新闻写作同样重视新闻角度。  相似文献   

6.
新闻精品谈     
新闻单位希望自己的报纸,多出精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以至在本省和全国引起轰动效应,在好新闻评选中获大奖。要采写出新闻“精品”,首先要有强烈地精品意识,才能不轻易放过一个优秀新闻作品的题材,创造新闻精品。树立精品意识当前,众多新闻媒体竞争,每家新闻单位都在发挥各自的优势,争取读者,争取观众。所以,争名牌、出精品成为媒体参与竞争的王牌。而10多年  相似文献   

7.
有作为才有地位。能从一名普通战士走上直工科长的位置,本身就说明他有着较高的写作水平和领导才能。但这种水平和才能并不是什么天赋,而是完全得益于他那种结合工作搞报道的韧劲和拼劲。他就是葛金文,一个由战士报道员成长起来的中校科长。起初,甚金文同那些刚学步的报道员没有什么两样,寄出上百篇稿子照样石沉大海,不见回音。然而,具有“山东汉子”血气的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坚信他老爹常说的那句话:“只要舍得一滴汗珠子掉八瓣,即使不毛之地也能让它长出五谷来!”从此,他把“宝剑锋从磨而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自己的座…  相似文献   

8.
谈企业新闻     
企业新闻,有人称为一厂、一店、一品的报道,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在各种新闻媒体上大量出现。企业要通过媒介的宣传,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使上级和同行刮目相看;上级主管部门也通过媒介这条渠道了解下属的情况,并用来指导工作。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企业新闻的存在,对实际工作也产生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有时也有这种情况:有的企业工作搞得很好,新闻媒介宣传却不多;有的企业工作搞得一般,却在新闻媒介上屡屡露面。这就看企业领导有没有宣传报道的意识,企业内有没有那么几支硬笔头,以及企业的公共关系手段等等。所以,仅仅从新闻媒介的报道来了解企业、评优评先进,指导工作,多少有点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9.
1991年11月5日(新华社建社60周年前夕),胡乔木同志约见新华社社长穆青、副社长郭超人同志,在听取了新华社当前宣传报道和队伍建设情况的简要汇报后,同他们作了谈话,内容涉及当前新闻工作的一些重要问题,现摘要整理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闻教学效果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鸣 《当代传播》2003,(6):85-86
近些年,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社会对于新闻人才不仅需要量大,而且需求呈现多样化,除了通用型的编辑、记者外,在经营管理、广告、公关等方面也需要专业人才。这促使新闻教育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时期,新闻院系大量诞生。为了培训多元化人才,许多院校对培养目标、教育内容、课程体系做了调整,增加了传播学、新技术、边缘学科的课程,这就必然减少压缩了传统的业务课,如新闻采访写作。那么怎样改进教学方法,在学时压缩、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掌握新闻实践的基本知识呢?  相似文献   

11.
新闻散谈     
有 趣 一篇新闻的“有趣”不限于文字的“好笑”,它更多的体现在为文的智慧和灵气。最精粹的“有趣”便是能引人发出一种含有思想并发人深省的笑。 庄子是中国为文“有趣”的始祖。他记载的一则寡妇故事可以称得上是一则古代社会新闻。 一天,庄子散步归来,神情悲伤,他的门徒问道,  相似文献   

12.
新闻角度谈     
角度,即看事物的出发点,又称作“视点”、“观点”、“观察点”等。文学艺术创作讲究角度,新闻写作同样重视新闻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人们日常的语言和文字交流中,角度的掌握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样的事,说法和表述不同,效果各异。清朝湘军统帅曾国藩在给朝廷的奏  相似文献   

13.
频繁上演的新闻反转剧是对新闻真实性的一大考验,结局往往是读者感觉受骗,不断降低人们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媒体公信力岌岌可危,不管是受众还是媒体都应该对其中的媒介素养问题加以反思。笔者以"反转新闻"的本质是新闻真实性的缺失为角度,研究"反转新闻"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特性,"反转新闻"的本质是新闻真实性缺失,但对真实性的追求相对有限,受众的"作用力"在新闻的生产和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专刊板块在生活类报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担负着为读者提供各方面的生活指导和服务信息的职责,体现出报纸的亲和力、贴近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15.
不到50岁就过早谢顶的邓伟志,在新闻出版界实在是个充满矛盾的“传奇式”人物。1986年12月30日,上海宣传系统的40多名局级干部,刚刚把邓伟志和巴金等人一起,评为上海十大文化名人,邓伟志却已传闻被列为批判对象;差不多在此同时,邓伟志获得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优秀作者奖。发奖会上,真心诚意评选邓伟志的上海台,却又真心诚意地不通知邓伟志去领奖;也是在此同时,上海一家颇有影响的报纸的副刊主任,非常热情地希望借重邓伟志的“大名”和“声望”,请他就报上的讨论写一篇总结性的  相似文献   

16.
A人是有思维有感情的高级动物,寻求趣味是人的天性。当人们拿起一张报纸翻阅的时候,往往一两篇妙趣横生的好文章会使读者眉飞色舞、爱不释手;倘若找不到这种有吸引力的文章呢,他就会厌恶地说一句“没意思”,弃之一旁,甚至转眼就当手纸用了。可见,报纸的趣味性是决定读者多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1988年12月上旬,全国部分地市报、企业报、专业报新闻工作者聚会北京,就新闻立法诸问题进行座谈,下面是他们发言的摘要。  相似文献   

18.
6月26日,笔者在经济日报社就新闻学术界的许多热点问题采访艾丰。访谈中,艾丰对探讨、分析当下的“新闻策划”热尤其有兴趣,提出了一些新鲜、独到的见解。 一、新闻策划就是造就“宣传性现象” 艾丰认为,新闻策划实质就是造就“宣传性现象”,所谓“宣传性现象”,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在一定情况下,由于宣传和传播的影响和干扰而产生的或者是为满足某种宣传目的而人为制造的一类现象”。 访谈中,艾丰强调;“我读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就叫《论宣传性现象》。我认为,宣传性现象就是策划产生的。我那时候没用这个词,但我…  相似文献   

19.
选择新闻角度,是编辑、记者的基本功之一。新闻虽然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由于所需报道的事实面太广,量太大,而报纸容量有限,不可能囊括一切最近发生的事实,这就需要筛选,登载一些重要的新闻。一个新闻事实,从立体方面讲它具有六个方面,从圆体的方面说它有三百六十度,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新闻报道作为有目的的传播活动,报道一事物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呈现给读者一个浑圆的整体。所以,选择新闻角度,从正面、侧面切入,抓住一点或一面报道,便是自然的了。最近几年新闻报道开始由平面向多层次、多角度、  相似文献   

20.
王玉明 《新闻窗》2010,(6):19-20
近年来,都市类报纸迅速崛起,在中国报业市场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受市场竞争、商业力量、庸俗文化以及媒体素质等因素的影响,都市报纸也是虚假新闻泛滥的重灾区。有些报纸的“社会新闻”、“特别报道”等专栏内,经常能看到一些离奇的假新闻。一些都市报正在逐步走向低级、庸俗,丧失媒体应有的功能。因此,都市报打假,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