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GWR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空间面板数据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CTWR,并对我国区域R&D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GTWR模型比OLS模型模拟结果更为理想;空间联系程度对R&D全要素生产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OLS估计得到的我国区域R&D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低于实际水平;我国区域R&D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R&D资本驱动的,而R&D人员投入甚至是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有必要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来研究技术进步在其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利用2000—2013年省级和行业面板数据以及索罗残差法测算了其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其收敛性,并着重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推出以来的5年间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整体下降的发展趋势,但同时具有显著的收敛特征;而政府补贴、市场需求对生产效率的变化却起到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这说明我国产业政策亟需转变思路,作出调整,应重点培养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2-2012年中国分省面板数据,借助于随机前沿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各省域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地理距离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研发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强,而随着地理阈值增加不断衰弱;东部地区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从全国范围来看,无论是智力资本投入还是物质资本投入均能显著提升研发全要素生产率;从分区域来看,物质资本对东部地区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空间接近消失,而中、西部地区存在智力资本存量不足和层次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5年—2019年的面板数据,基于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实证分析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地港口对区域经济的有效性和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港口对所在地区的影响与港口规模、经济结构、经济规模、对外开放水平等都有关;静态上看盐城港口对地区经济的效率整体最优,但这是盐城港口和地区发展都欠发达的相对效率最优,南通港口的提升最快;动态上看江苏省沿海港口对地区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进步状态,技术进步效率和规模效率是关键。最后,给出了促进江苏省沿海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科学测度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基于多维视角对其空间异质性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对于促进陆海统筹战略下蓝色经济空间拓展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运用全局参比的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2007—2018年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科学测度,随后从时空两大维度出发,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方法和Markov链方法对其空间异质性进行深入揭示,并运用α收敛和β收敛探究其收敛性。【结果】研究表明:(1)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稳步提升的趋势,但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与空间非均衡性。(2)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整体呈上升趋势,并表现出“上升—下降—上升”的阶段性波动特征,呈现“东部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圈”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3)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两级分化现象先加剧后得到改善,空间异质性变动明显。(4)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阶段性的收敛和发散特征,其中“十一五”“十三五”时期发散,“十二五”时期收敛。【结论】本文认为,“十四五”时...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9,(4):40-43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了2007~2016年中国省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指数,并引入空间Durbin计量模型分析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的改善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因,而技术变化起着负面影响;省级区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作用,并且这种空间溢出作用在逐渐加强。同时,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本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外商直接投资、污染治理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本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一个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除本省市外的其他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除本省市外的其他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2003-2008年中国电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进行测算,进一步对TFP变动的时序特征及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并运用趋同理论,深入分析差异的演变规律和内在机制.研究表明:2003-2008年我国电信业TFP呈现增长态势,其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电信业TFP增长有一定抑制作用;电信业TFP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中西部电信业发展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中国电信业TFP不仅存在绝对趋同,而且形成东、中、西三大俱乐部趋同.  相似文献   

8.
刘伟江  孙聪  赵敏慧 《科学学研究》2019,37(7):1286-1294
近年来,我国创业企业发展迅速,但其发展路径学界尚未厘清。本研究选取18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12-2016年的面板数据与全球创业观察(GEM)报告,使用Luenberger指数法对创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分解,深入剖析我国创业企业的发展路径。结果表明:第一,TFP于2015-2016年出现显著提升,但纯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转化)对TFP贡献明显降低;第二,TFP前期主要由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技术变化(规模效率)带动,近期逐渐转变为由纯技术变化(技术进步)带动;第三,规模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对TFP贡献始终为负。可见国家创新创业政策落实已见成效,但企业技术利用能力与资源配置效率低,更应提倡精益创业、规范注册门槛、落实创业支持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的空间关联性视角出发,基于2004—2018年24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BM模型测度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通过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中国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探讨该空间效应的异质性特征并揭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地区绿色发展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同时提升本地区和邻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对邻区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远高于本地;对位于东部地区、规模大以及交易市场正常运行的城市而言,知识产权保护的绿色发展促进效应更为显著;地区知识产权保护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以达到提升地区绿色经济增长的效果。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东部地区以及城市规模大的地方政府应营造良好的研发创新环境并保障知识技术创造者的合理合法权益;中西部地区以及规模较小的城市则应积极建立与大城市之间的技术帮扶关联,强化地区间的技术交流和信息流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中国2004-2018年24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结合SBM模型测度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通过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中国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探讨该空间效应的异质性特征并揭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地区绿色发展的具体路径。本文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同时提升本地区和邻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对邻区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远高于本地;对位于东部地区、城市规模大以及交易市场正常运行的城市而言,知识产权保护的绿色发展促进效应更为显著;地区知识产权保护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以达到提升地区绿色经济增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运用基于DEA方法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开放式基金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有较大下降,其中技术水平和纯技术效率同时出现下降,而规模效率略有提高;债券型基金在评价期间表现最优,年均全要素生产率保持增长,而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则不同程度地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12.
采用JohaJlsen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对中国1982-2006年服务贸易与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服务进出口与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服务出口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将企业家精神分为企业家创业精神与创新精神,利用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出各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等相关指标,并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企业家创业精神与创新精神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创业精神与创新精神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且各种稳健性检验印证了上述结果。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提高企业家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进而促进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角度分析我国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以及造成区域差异的因素。构建包含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和资源环境3个层次共27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可获得有效数据的161家实验区为研究对象,测算其2014—2018年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得分,识别影响实验区可持续发展差异指标,并测算其全要素生产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各分解指标,识别影响实验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驱动因素。结果发现:(1)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新登记注册企业数、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是影响实验区可持续发展差异的主要指标;(2)导致实验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根本因素是纯技术效率与技术效率,即制度与结构发展因素;(3)实验区全要素生产率上升最主要源于技术进步;(4)实验区经济发展协调性总体呈改善趋势,其中浙江省的实验区协调发展水平较强,可为其他地区的实验区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考虑全要素生产率的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赵欣  龙如银 《资源科学》2010,32(10):1863-187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由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由碳排放增加引起的温室效应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已经触及农业和食品安全、水资源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为全面分析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将内生增长理论与碳排放分析相结合,建立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定量分析了各因素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促进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中,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是主要影响因素,国际贸易是次要因素,影响系数分别为0.277、0.408和0.321;在抑制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中,科技投入与技术引进为主导因素,非国有经济比重是次要因素,影响系数分别为-5.262、-1.315和-0.172;最终消费率对碳排放的作用呈倒U型,说明越过最高消费水平,消费的增加有助于降低碳排放;而中国的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尚未显现;此外",软"技术在抑制碳排放强度的作用力度上强于"硬"技术。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尝试性地以金融相关比率为产出变量,以金融从业人数、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贷款余额为投入变量,运用DEA-Malmquist方法测算了中国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并采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考察了市场化对其的影响作用.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1997-2011年间,中国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出下降的态势,并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市场化在2002-2006年间并没有促进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反而呈现出与之负相关的关系;在其它时期,市场化的发展明显地促进了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技术效率是市场化发展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2007—2016年中国省域全要素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同时运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和动态收敛性分析法,研究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和在时间轴上的动态收敛性。从地区角度来看,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从东到西依次递减,东部地区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空间角度来看,全要素碳排放效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以H-H(高-高)集聚和L-L(低-低)集聚为主;从时间角度来看,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地区差异不断缩小,呈现出动态收敛的特征。最后针对不同的省份提出差异化的碳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环境管制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将农业面源污染和碳排放作为"坏产出"指标纳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中,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析2001—2010年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30个省市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成分,并探讨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环境因素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但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从地区差异来看,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对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影响,而环境管制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