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善待保姆 有一天,一鸣因为家里的保姆不听他的话,就骂了句:“讨厌东西!”陈鹤琴听到后不觉心头一震。他把一鸣叫到身边,蹲下来轻轻地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只见一鸣点了点头,跑到保姆跟前,仰起脸来说了声:“大姐,对不起!”保姆的脸上有了笑意,搀起一鸣的手带他去玩了。 事后,陈鹤琴又想了很多:一鸣这样小,就会骂保姆,这决不是天生的,而是做父母的没有好好教训孩子的缘故。做父母的在教育小孩子礼貌地对待保姆  相似文献   

2.
一床破棉絮 一鸣2岁多的时候,很喜欢将毡毯裹在身上玩。有一天,陈鹤琴看见一鸣拿了一块破棉絮裹着身体玩得很起劲。脑子里立刻有了许多感想:“我是立刻把他的破棉絮夺去呢,还是让他玩弄得着一种经验;是  相似文献   

3.
一鸣1岁多的时候,陈鹤琴就让他坐在自已的身上,靠着桌子,握着铅笔在纸上涂画。后来一鸣自己会走的时候,有一天,他抓着笔在墙上、椅子的坐板上、地板上、席子上涂画了一通,画得兴致勃勃。陈鹤琴看到后想:这些地方是不应该让他画的,但如果只是去斥责他、制止他,会摧残他的画画兴趣,这样一来,他就不敢尝试了。于是他说:“一鸣,你来。你画得很好!爸爸给你几张大的白纸,你画好了,爸爸替你挂在墙上,一定很好看!”陈鹤琴给他拿了纸张和铅笔、蜡笔,教他画在纸上,并告诉他不该乱画的道理,还为他特制了尺寸合适的桌椅。在一  相似文献   

4.
“做父母的最好只有‘一只手’” 一鸣一岁半以后,要自己吃饭了。 开始他汤匙拿得不稳,饭菜装得不好,掉在身上、桌上,弄得一塌糊涂。还让不让他自己吃呢?陈鹤琴想,自己动手,自己吃饭,可以得着肌肉运动的快感,嘴巴也得着相当的滋味,即使做得不顶好,也是必经的步骤。于是,陈鹤琴给他大号的盘子和弯柄的勺,给他系好围兜,耐心地教他,渐渐地,一鸣就吃得比较好起来了。到了两岁半,陈鹤琴又教他慢慢用起筷子来。  相似文献   

5.
“爸爸睡了” 一鸣两岁半的时候,有一阵子很热衷于吹洋号。一天清晨,他衣服还没有穿好,就抓起洋号“嘀嘀嗒嗒”吹了起来。陈鹤琴听见了赶紧走到他跟前,向他摆摆手,然后压低声音对他说:“不要吹!妈妈、妹妹还睡着呢!”一鸣听到爸爸低声说的这句话,也就收起洋号不再吹了。 又有一天,吃完午饭后,陈鹤琴在客厅里打盹,一鸣从屋外跑进来同妈妈说话,当他发现爸爸正在睡觉时,马上低着声对妈妈说:“爸爸睡了。”然后就不作声了。 陈鹤琴说,一鸣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父母平  相似文献   

6.
王小天得到了一副鬼脸面具。没事儿的时候,他就把面具拿出来,戴在脸上。王小天的妈妈很不喜欢这副面具,她觉得面具太丑了,青面獠牙的样子,看起来有点儿吓人。王小天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鬼脸面具嘛,不吓人还有什么意思?他渐渐地不满足于只在家里戴面具了,他想戴着面具到外面去转转。不过,妈妈阻止了他,她担心他会在外面闯祸。不能到外面去,王小天只好在家里玩。他打开了电脑,一个新的恶作剧钻进了他的脑袋里。天得到了一副鬼脸面具。没事儿的时候,他就把面具拿出来,戴在脸上。小天的妈妈很不喜欢这副面具,她觉得面具太丑了,青面獠牙的样子,看起来有点人。他渐渐地不满足于只在家里戴面具了,他想戴着面具到外面去转转。不过,妈妈阻止  相似文献   

7.
“小孩子是喜欢合群的” 陈鹤琴在对孩子的研究中发现,小孩子是好群的。例如一鸣出生后不久,当爸爸抚摸他的下颌时,他会发出声音作出快乐的表示。他需要并且乐竟得到父母的身体接触。  相似文献   

8.
陈鹤琴说:小孩子必须有服从的习惯。这习惯应由父母慢慢地训练起来。有了服从的习惯,才可以适应社会的生活。 那么,怎样教小孩子服从呢? 镜头一:有一天天气很冷,一鸣却不愿意穿大衣。陈鹤琴就指着邻居小朋友对他说:“你要像青儿穿得一样好  相似文献   

9.
“蟾蜍,你好吗?” 有一天,阳光和煦,陈鹤琴同一鸣(一岁十个月)在草地上玩耍,他们一起观赏花草,识别昆虫,玩得兴致勃勃。突然,有一只大蟾蜍蹦了出来,一跳跳到一鸣跟前。这只蟾蜍长得特别大,一鸣以前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蟾蜍。他脸上顿时露出害怕的神色,举起手来向后退,并且喊叫说:“咬!咬!”陈鹤琴走过去,从地上抬起一根小草棍,轻轻地去刺着那只  相似文献   

10.
事例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举过一个用游戏法教育儿子的例子,现摘录如下。今天下午我手里拿着一架照相机,叫我妻子把我们女儿秀露放在椅子里,准备要替她拍照的时候,我儿子一鸣抢先爬到椅子上,要我替他拍照。我再三劝告他,他就是不肯。后来我就笑着对他说:“一鸣!你听着!我叫一、二、三,我叫‘三’的时候,你就爬出来,爬得越快越好!”他看见我同他玩,也很高兴地答应我。我就“一、二、三”地叫起来,叫到“二”的时候,他一只脚踏在椅子的坐板上,两只手挨在椅子边上,目光闪闪地看着我,等到我说到‘三’的…  相似文献   

11.
陈鹤琴在对孩子细心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音乐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小孩出生不久,就能“欣赏”音乐了,他会听母亲哼着催眠曲而恬静地入睡。再大一些,更喜欢听各种优美的声音。听到节奏欢快的音乐,他会手舞足蹈;在吵闹中,听到抒情的乐曲,他也会渐渐安静下来。两三岁时,能用手脚随着音乐做节奏动作。等到进了幼儿园的时候,他对于  相似文献   

12.
追溯陈鹤琴先生当年的“经史”,“热爱儿童”要算是最重要的一章。陈先生喜欢孩子是有来由的,一是他“常常同小孩子一起玩弄,一起生活”;二是读了外国学者著述后,“益觉研究儿童心理之有味”;三是以自己的孩子一鸣为对象,“实地考察,实地试验,更觉小孩子之可爱。”教育家、心理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潘菽先生在《陈鹤琴教育文集·序》中指出,热爱儿童“可以基本概括他一生的为人、工作、科研以及事业。”孟子曰:“大  相似文献   

13.
我喜欢中国     
我认为中国比美国好,因为在美国,学校里大多数时间都不允许我们到外面去玩。在中国,下了课以后我们可以去户外踢球。我之所以喜欢我的学校是因为我的老师喜欢我做家庭作业——这也正是我喜欢的。她喜欢我看新闻。很多时候我都到她家里做作业。有时候她不在家,我就回家先做作业再出去玩耍。  相似文献   

14.
问:我很喜欢夏天的时候到外面去玩,但是太阳总是把我的皮肤晒的又热又痒,有什么好办法让我的皮肤不再又热又痒吗?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要求学 陈鹤琴说,小孩子要求学,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过,做父母与教师的首先应当明确,为什么要小孩子求学呢? 一鸣在少年时代,曾经和父亲有过这样一次谈心。他对父亲说:“我已经立志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人生如果不能为人民服务,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陈鹤琴说:“一鸣,这话很对,我培养你从小学做人,现在我可以放心了。”  相似文献   

16.
洗漱的习惯 一鸣一岁半以前,父母天天用药水棉花替他清洗口腔。一岁半以后,就用小牙刷轻轻替他刷,等到他三岁多了,就开始叫他自己学习刷牙。 开始,一鸣不喜欢刷牙,父亲就用种种方法来暗示他。例如在盥洗室贴一张彩色图画,图上画了三四个儿童在一间美丽的洗脸室里,各人拿一杯水一把牙  相似文献   

17.
野 趣 在碧波荡漾的玄武湖里,一只小船悄悄地在荷叶之中穿行。小船上坐着一个大人,两个小孩,还有一条狗。小船划到一处,停了下来,船上的人屏息等待着。忽然,苇丛里“扑啦啦”飞出一只野鸭,“砰”,一声枪响,野鸭落地,孩子们顿时欢叫起来。不一会儿,狗衔来了野鸭……。这是20年代的一天,陈鹤琴带着一鸣和一鸣的堂兄去玄武湖打野鸭的情景。 每逢节假日和空闲时,陈鹤琴经常带孩子去户外、野外活动。孩子们在草地上翻滚爬行,在小河边  相似文献   

18.
从前,有人生了个儿子。这男孩很擅长且喜欢阅读。稍微长大些后,他到外面的世界闯荡,想找份工作。当他行走在两处土堤之间时,遇到一个男人。男人问他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19.
小笛信箱     
问:我有许多烦恼:我的学习成绩不优秀,人际关系不好,长相不尽人意。我喜欢的人也离我而去了,我想他,我不敢告诉他。我该咋办?(猪猪)答:到外面去跑个满身大汗,或者尽情地唱你喜欢的歌,  相似文献   

20.
为了水晶心     
农场就在山顶上,周围大山连绵不绝。大山在晨曦中呈现出一片深蓝色,在夏日的黄昏,则苍茫茫地给人以温柔和亲切的感觉。当他赶着牛群走向牧场的时候,当他穿过晒谷场到猪圈去的时候,他总喜欢看着那些大山。他是一个蛮漂亮的小伙子,从春到秋都不穿上衣,喜欢让风雨阳光直接接触他的皮肤;肌肉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