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创办刊物和心育网络为了多渠道、全方位地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扩大心育知识的宣传面,2000年9月,我校开始不定期地组织创办校“心灵之星”心理健康专刊。专刊有的放矢地设了几个栏目。其中“给你一片天”栏目是学生畅所欲言的天地,学生有什么困惑、烦恼和心理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尽情地说、写;“善待自我、关爱他人”和“校园兵法”栏目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确实存在,但并未发现的心理问题,通过阅读本栏目学生可以得到自诊、自治的方法和措施;“帮你了解你自己”栏目给学生提供了一面镜子,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还有“青春小擂台”…  相似文献   

2.
别做梦了     
黑皮 《小学生》2009,(1):F0002-F0002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中二小,现任校长张玉香,心理辅导站站长陈丽霞(雨露)。本着“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快乐成长”,2003年成立学校心理辅导站,创建“心乐园”心理辅导室,创编心理健康教育专刊《心乐园》,开设“雨露信箱”与电子信箱(yulu1685@tom.com)、“一路帮我”(0577—86861685)热线电话辅导、  相似文献   

3.
<正>英山一中结合英山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形成了由“三全育心”和“三xin(心、薪、欣)探索”构成的“三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努力让每一朵生命之花快乐生长、幸福绽放。一、“三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内涵“三全育心”指全员育心、全程育心、全方位育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全员育心是将全体学生纳入“学校—年级—班级(宿舍)—学生”四级心理预警系统,借助这个系统,学校能及早发现、及时干预学生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德育的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可以从起源、理论基础、特征、教育者队伍、学生观、目标、原则、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来论述;其联系则可以从内容、形式、方法、效果等方面来论述。在学校教育系统中,两者应保持各自相对的独立性,既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相互替代。强调在“以德育德”、“以心育心”的同时,注重“以心育德”争“以德育心”,可以提高新时期我国学校德育争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贵州教育》2009,(9):47-47
为更好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消除学习、成长心理障碍,幸福成长,快乐学习,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我刊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班团工作”栏目。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投稿。来稿要求:  相似文献   

6.
王文清  高敏 《中国德育》2012,(16):55-56
教育是人的教育,同时也是心的教育。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第二中学从2005年就开始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形成“高尚品德,健全人格”为目标,走上了“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化”的发展道路。其中,最大的亮点当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其别具特色的工作模式得到了家长、学生...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F0003-F0003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龙翔小学是“云南省一级示范学校”“云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示范学校”。“以心育心,以助自助”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宗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学校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大学生甲组运动员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关系的研究,显示其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不仅高于高师大学生,而且在“人际”、“抑郁”、“偏执”等项因子上亦高于全国常模水平。这与其较一般人更多地参加体育锻炼有一定的关系。体育锻炼运动量的研究亦表明其体育运动的总体水平是比较高的。且大运动量组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优于小运动量组的学生,说明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同时还能达到很好的健心效果,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可以对促进人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起到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谈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及主要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目的的教育活动。学科渗透是学校开展心育的主渠道之一。通过开展学科渗透心育的活动,可以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和自控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一、学科渗透心育的基本条件学科渗透心育是学校教学活动中一项过程复杂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1998年,我校接受了国家科研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立新育心,阳光教育”的办学目标。伴随着现代课程改革,心理健康教育使教师开始重新审视课堂中生命的律动过程,使课堂成为富有诗意和充满活力的阵地,使学生在“我能行”的心态中觉醒。  相似文献   

11.
番禺中学是1988年由香港爱国知名人士霍英东倡议、支持下创办的一所颇具规模的中学。为了使学生在较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健康成长,更好地完成育人任务,我校刚建校就开始了心理健康教育(下简称“心育”)的研究与探索,1998年加入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九七”后广东学校德育》的研究,作为该课题组的首批实验学校,积极开展子课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验。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我校各年级的心育目标体系和操作模式已经基本形成,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心理素质得到了全面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做好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以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机制为突破口,建立育心与育德“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构建“德心共育+校院联动+多方协作”三位一体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说“教育要心理学化”。毕业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旨,遵循“心理效应”,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素质。从“心”开始,用“心”来做,适当借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套用“底层如何叙事”的句式,说说学报如何办成专刊。学报改成专刊的好处,不妨模拟一下。设若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家社科学报,各自都开有十个栏目,为“文学”、“历史”、“哲学”、“语言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每个栏目发表3篇文章,则每个学科共有30篇文章得以在这十家学报上发表。要是这些学报所在的学校都不是重点院校而是很一般的高校,那么,这些学报的社会效益,也就是被订阅的情况会怎么样呢?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也许很槽糕,尽管除个别之外这…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改革背下,乡村教育是整个教育的短板,其中体现为乡村教育资源发掘和开发能力不足,教师队伍的构成呈现年龄偏高、学历偏低和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特征。在这样的严峻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和推广,乡村教育面临一场新的挑战和机遇。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心育”,也就是以教师的“教育之心”育学生的“发展之心”,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知识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是一门单独的学问,但是它也可以渗透到英语教学当中去。所谓“渗透”,并不是把心理健康的概念生硬地加进去,而是结合英语教学,有意识但又“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7.
我校为更好地教育学生,从1996年开始探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突显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科学性,我们冠之为“育心工程”。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动阶段,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不断总结、提炼出适合我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由分散型走向系统型,由经验型走向科学型,真正构建起具有严密逻辑性的系统工程——育心工程。一、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教育科学论坛》2006,(12B):77-78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社会化水平是考察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尺。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社会化水平呢?近几年来,我们以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为手段,以各种心育活动为载体,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9.
学科渗透是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之一.根本目标是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从学科教学角度看,进行学科渗透,主要是运用心理素质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科教学效果,即“以心促教”,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目的。从心理素质教育角度看,学科教学既是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又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进行学科渗透,既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活动情境.指导他们把获得的知识加以迁移运用,促进学生“习与性成”,又可以把心理素质教育干预范围进一步扩大,有利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健全心理素质,即“以教育心”。  相似文献   

20.
这次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采访,目的地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和心理协会。因为,在那里,有很多年轻的心再一次快乐健康地飞翔。采访之前,记者脑海中一直闪烁着“拯救”这个词语,但在采访过程中,“帮助学生自己进行心理调适”却是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这让记者感觉到“拯救”一词的局限,看来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要帮助学生“自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