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任婷婷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7(4):49-51
词类的转译是英译汉常用的方法之一。转译时 ,应根据原文中词与上下文的联系及其在句中的位置 ,改变其词性 ,译成相应的汉语词类。 相似文献
3.
4.
英语和汉语在用词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差异很大,因此在英译汉过程中除需具有对原文准确的理解能力和深厚的母语功底外,还需掌握一些翻译技巧,特别是词类转换方面的技巧。 相似文献
5.
乔莉萍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8):86-86
在英译汉中,字字对应很难做到。因此词类转换就成为译者要顺利翻译所使用的必要手段。英译汉中译者经常将名词、介词、形容词和副词转换成动词。 相似文献
6.
《校园英语(教研版)》2014,(16):174-175
当今词典标注混乱,既有碍于双语词典准确译义,又易使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差错。本文仅从我们日常使用的高频率词汇是一词出发,具体分析各类词典对其的标注,并通过查询国家语委语料库及北大语料库的调查结果出发,对是一词重新译义,最后,指出词类标注正确性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浅析商贸翻译中词类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曼茹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6(1):59-62
针对英汉两种不同系统的语言特点,探讨英汉互译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这也是翻译技巧之一-词类转换。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是”既可作判断动词,也可作表语气或表范围的副词,这可作语气助词;“是……的”结构中是“是”也可有不同的词性。文中有的论断虽已见于前人论著,这里却作了前所未有的细致的阐述,使研究深入了一步;有的论断则完全是作者初次提出的。 相似文献
10.
杨德峰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1):46-52
本文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33个程度副词修饰谓词性成分形成的结构带“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考察,发现“程度副词+谓词性成分”能带“的”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带“的”以后是自由的,另一种是带“的”以后是粘着的,绝对程度副词修饰谓词性成分形成的结构带“的”一般是粘着的,相对程度副词修饰谓词性成分形成的结构带“的”一般是自由的。文章认为“程度副词+谓词性成分+的”的语法功能存在着范畴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是”在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由它所构成的句型也很多。本文以2009年第7期《小说月报》为例,分析副词修饰“是”以及副词连用修饰“是”的语言现象,指出“是”字句中“是”的性质及作用。 相似文献
12.
“程度副词+名词”的组合现象广为流行,这种组合不属于程度副词修饰名词,而属于词类活用中的名词活用,从修辞的角度来说,即为转品。 相似文献
13.
14.
吴松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22(6):75-78
本文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认为在对“是……的”句传统的两分法(甲、乙)之处,还应新增一类丙,即是(动)+动子形式(包括单句和复句)+的(表“已然”的“语助”),丙类兼有甲、乙丙式的特点;二是认为用否定形式来说明“是”的词性的方法行不通。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得”字句的状语,着重描写了“得”字句里谓词前作状语的词语的词类性质,认为作状语的词语主要有:副词、助动词、形容词、状词、固定短语、介词短语、表时间和处所的名词性词语。简要地说明了各类词语在作状语时的作用及其移位能力。此外,还分析了“得”字句谓词前有多个不同词语作状语的情形,指出这是增加信息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窦焕新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3-95
我们把"有"后带单音节动词以及主谓、动宾、状中、中补、连谓、兼语等谓词性结构统称为"有+VP"结构。关于"有+VP"中"有"究竟应该属于什么词性,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大致有四种观点,分别是"动词""、助动词"、"副词"和"体助词"。我们认为,"有"在这种结构中还不能看作成熟的"体助词"。另外的三种提法分歧的原因在于分别处于不同的词类划分系统。"动词说"和"副词说"并无实质不同。"助动词"是"动词"的一个特殊小类,我们认为"助动词"的提法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7.
18.
英语中常遇到由“with 宾语 补足语”构成的独立结构,其中宾语部分往往是名词或代词。宾语补足语部分可以是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动词不定式、介词短语、形容词、副词或名词。这种结构有比较鲜明的特性,在句中往往作状语,表示时间、原因、条件、状态、方式、伴随情况或补充说明,有时也可作定语、主语补足语或宾语补足语。为了便于同学们学习,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9.
唐玉环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11):25-29
“X时”是汉语指示时间位置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结构。由谓词性“X”构成的“X时”结构在《史记》中大量存在,这一结构满足了复杂叙事的需要,其实质是使“X”仂语化,并将两个没有语法形式关联的陈述性成分组合起来,形成有同时关系的表意整体,使句子的语义表达和语法结构更为严密。 相似文献
20.
极性程度副词“极”是由名词性“极”语法化而来,充当程度补语的“极”须和“了”连用形成“X+极了”结构才能完句。“X+极了”中的“X”是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的,一般认为限定为性质形容词和表示心理、生理活动的状态动词,有的情况下“X+极了”并不遵循这一规律,并且“X”的范围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X+极了”结构对“X”的选择机制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