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金时期中原汉人外迁与东北女真人内聚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中国各民族的迁徙明显有两大流向:一是中原汉族向边疆地区的外迁;一是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内聚。辽金时期中原汉人大量北迁,而东北女真人则纷纷南迁。辽金时期北方各族人民的迁徙流动,对我国的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它改变了我国北方各民族人口的空间分布,极大地促进了中原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融合,为元朝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北魏与西域关系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与西域关系述略马国荣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北方各游牧民族纷纷入居中原,同汉族一起建立了许多地方割据政权。公元386年建立的北魏王朝,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即拓跋鲜卑为统治民族的、统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的王朝。公元423年,拓跋焘即皇帝位...  相似文献   

3.
辽宋夏金时期是中国历史进程由汉族政权主导向北方民族政权主导转变的过渡时期。赵宋王朝的建立者采取重文轻武的政治措施,结束了唐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武人专权的局面,其后处于与北方民族政权长期对峙争战的状态之中。联系这一由不同因素交叠构成的时空背景,对赵宋王朝的综合实力应得出肯定的估价。  相似文献   

4.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中第一个以显赫名声载入史册的民族.它与汉族等北方各民族接触频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相互影响,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和文化曾作出过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北方各民族的墓葬壁画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而,本文选取北方少数民族墓葬行猎题材壁画为对象,通过分析、探求其审美特征来梳理古代汉族与少数民族绘画审美思想交流、融合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6.
金代女真民族文化整合原因探析关玉华王兴文胡冠峰两种文化的整合和汉文化的浸入,是我国历史上北方民族建立政权,进入汉族地区后,所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大家熟知北魏孝文帝时,为使民族肌体内融入更多的汉文化,力主改旧俗、仿汉制、通汉婚、迁都城、禁胡服、断北...  相似文献   

7.
女真族所建政权下的金朝文学具有多民族特征。在金国境内,汉民族虽非主体民族,却是文坛主流;女真虽为主体民族,却是文坛偏师;女真、渤海文学共同与汉民族文学构成鼎足、相辅之势;契丹族、奚族文学呈弱势。多民族文学的互动、互补,丰富了当时中国北方文学的历史景观,成为全朝文学的突出特色之一。这些现象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多民族文学发展的规律:民族融合、民族文化融合对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所建王朝文学的发展及其特征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汉民族代表的中心文化与北方民族边缘文化的双向交流、优势互补,是形成多民族文学格局的历史机缘;凡主体性和民族气质、个性特征强烈、鲜明,且在民族融合进程中善于吸取、学习异质文化之长的民族,其文学就繁荣发达。以往认为金朝文学只是北方民族政权下的汉族作家创作的观点难以准确反映其文学的完整体貌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主要包括主流化认同、积极的民族认同以及消极的民族认同等三方面;藏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的不同方面其影响因素互有差异,但总体而言,汉族朋友的数量、学习汉语的时间、父母的民族身份以及汉族的接受性等影响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除了消极的民族认同与整合的化适应策略之间不存在相关外,民族认同的其他维度与化适应的其他维度之间都存在显的相关。  相似文献   

9.
西部回、苗、蒙、维族民众对西部大开发关注程度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的《西部大开发社会焦点问题的社会认知》问卷,对回、苗、蒙、维等各民族以及汉族共3456名民众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各族民众对西部大开发都高度关注,但各民族关注的具体焦点有所差异: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问题上,回族关注程度显著高于苗族和蒙古族,苗族的关注程度显著低于汉族;在民族交往中的冲突问题上,回族和维吾尔族的关注程度显著高于汉族、苗族、蒙古族和其余民族;回族和蒙族对民工权益保护的关注程度显著低于汉族、苗族和其余民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对腐败问题的关注显著低于汉族和其余民族。  相似文献   

10.
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这个民族有与其它民族相似的习俗 ,也有其自身独特的习俗。本文主要结合妇女爱美的佛妆习俗、尊母的再生仪等三种礼俗、离婚和再嫁的自由 ,以及妇女在政治军事文化中发挥的作用 ,认为契丹族妇女的社会地位 ,明显高于同时代宋朝汉族妇女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南、北方同时出现了民族融合的高潮,但南、北民族融合存在着明显差异:一是民族融合的母体汉族地位不同;二是少数民族与汉族矛盾程度不同;三是民族融合的途径不同.这些差异决定着南、北民族融合的规模与速度,也决定着民族融合后所形成的新汉族的不同面貌,这是决定南人与北人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调查河北汉族、满族、回族耳垂性状的基础上,计算出三个民族的基因频率,并进行了三个民族之间、三个民族与赫哲族、柯尔克孜族之间耳垂显性基因频率的比较,研究结果提示:我国北方民族群体的耳垂的基因频率由西向东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阶段,该时期民族融合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地区特色。十六国时期,民族融合是以战争形式表现出的不自觉地融合.北朝时期,则是通过自觉的改革手段完成的。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南北方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北方少数民族通过建立政权,完成了与汉族的融合,而南方少数民族则在开发江南的过程中与汉族实现了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14.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西汉时今河北中部地区人口非常密集 ,而北部则人口稀疏。当时河北处于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接触的前沿 ,除了受政治性移民的影响外 ,河北人口的流动和增减 ,主要是受同北方民族和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汉族的形成和稳定后的发展进行论述。认为,秦朝的统一,使过去的华夏族与吴、越、巴、蜀、楚人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并在两汉期间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它就是汉族。东汉以来从东北、北方和西北进入中原黄河流域的匈奴、鲜卑、羯、氐、羌族的人口至北周时期,已经全部汉化而加入了汉族,就使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较之秦汉时期大为增长、分布面更为扩大。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一提到民族学或民族民俗学研究就似乎是指少数民族或少数民族民俗研究,汉族成为例外。所以,尽管有关汉族的历史、汉族风俗的书籍、研究作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但系统地对汉族的历史,尤其是对汉族风俗史进行研究的作寥寥无几。而由徐杰舜、周耀明合,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族风俗化史纲》(以下简称《史纲》)就是一  相似文献   

17.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这是广西各民族长期以来和睦相处的结果。由于居住在广西境内的人口多属壮族和汉族,因此广西民族关系主要表现在壮族和汉族之间的关系上。从历史上看,壮族和汉族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两民族之间的差别日益缩小,壮族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逐渐地与邻近的汉族社会发展水平相近。壮族人民除了仍保留自己的语言外,无论是在生活方式上还是在风俗习惯上,都和汉族相差无几。这表明,在我国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中,壮族与汉族之间的融合相对于其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来说,其步伐是比较快的。为…  相似文献   

18.
青海汉族溯源吴承义一提起青海,南方有些人就以为这里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其实汉族也是这里的世居民族.汉族自汉代陆续入育后,至明代开始,逐渐成为青海的主体民族。据青海方志史料记载,明洪武、永乐年间,西宁卫就有“官军户七千二百,口一万二千九十二”。至嘉靖...  相似文献   

19.
金代大理寺官员的民族构成十分复杂,不仅有女真和汉族这样的主体民族,还有渤海、契丹、奚等少数民族官员。而且北方各族人民经过近千年的民族融合之后,到了金代已经不能简单的通过姓氏来确定一个人的民族成分,这也给深入研究金代大理寺各族官员比重带来了一些困难。此次通过梳理大理寺各级官员的民族情况,就是想进一步了解金代民族政策对大理寺官员群体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汉族文化及汉族民间舞蹈的概述汉族作为中华大地上的主体民族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和演变过程,因地域和历史迁徙的原因使民间舞蹈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不论是其形式还是内容都极其丰富。汉族更是一个兼并包容善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民族。为适应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华夏族以及后来的汉族在由西北向东南迁移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而形成具有高度发展水平的汉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这些由迁徙和吸收而衍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