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了吕叔湘先生和曾彦修同志关于编辑工作的讲座(两次讲话记录分别发表在本刊今年第三、四期),很受教益,想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如何提高编辑业务水平的问题。吕先生指出编辑既应是个通才,又应是个专家;彦修同志提倡编辑应成为杂家。有些同志也确实称编辑是“从事精神劳动的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界,大多数同志干的是编辑工作。从二十几岁开始至到现在,我已有二十六七年的编龄。本以为自己这个编辑已经很资深、很老道、很成熟了,但读了朱金平同志撰写的《新闻编辑论》一书,我突然觉得很惭愧,发现自己这个编辑当得那么盲目、那么粗放、那么浅薄,进而知道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意的编辑、有建树的编辑、有贡献的编辑。  相似文献   

3.
北京出版社从1979年以来,建立了新编辑短期脱产业务进修班的制度,现已办过三期,参加学习的人数达一百余人,其中包括一些新从事编辑工作的领导干部。今年三月举办的为第三期新编辑业务进修班。凡是1982年调入的编辑未参加过第二期进修班的同志和1983年新调入从事编辑工作的同志一律参加学习,加上兄弟出版社前来参加学习的四位同志,总计29人。学习时间为两周,内容包括编辑业务知识、出版知识。学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编辑出版家,中国青年出版社原总编辑、编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阙道隆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6月1日在京逝世,享年81岁。阙道隆同志在长期的编辑工作中,主持编辑或复审终审了《红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卓越的编辑出版家,是我党出版事业的开拓和建设者。探讨毛泽东同志的编辑活动,有益于领会毛泽东同志的编辑出版思想,并对今天我们进一步明确编辑出版工作的方向,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的编辑出版传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毛泽东同志的编辑活动,本文只介绍毛泽东同志亲自主办和编辑书刊的情况,他还对很多书刊的编辑出版给予了关心和指导,为参与筹备、或写发刊词、或提建议、或题词、或题刊名报头,这里暂不涉及。1.编辑《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和《新民学会…  相似文献   

6.
第十一届华北报纸协作会议(华北五报及河南日报)于8月20日至27日在承德市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河北日报总编辑叶臻、顾问刘山,天津日报副总编辑邱允盛,内蒙古日报社长傅克家,山西日报社长王西一、副总编辑胡青光,河南日报副总编辑陈锐,北京日报社长许文等同志。应邀出席会议的还有翟向东同志、中宣部新闻局李野同志、河北省记协主席林放、陕西日报总编辑张光、吉林日报副总编辑徐中天、《新闻战线》、《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的同志以及经营管理部的有关同志共一百多人。会议就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新闻改革,把党报办出自己的特色、改善经营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交流了经验。与会同志认真学习了全国省报总编辑座谈会精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本为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编写的基础理论书。全书通过绪论、编辑工作概要、选题、细稿、审稿、稿件加工、技术加工、校对,出版与印刷等章节,系统地阐明了编辑工作的性质、特点和方法。该书对于从事科技期刊编辑的同志是一本实用性强、有指导作用的读物,对于从事其他刊物和图书、报纸编辑工作的同志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日在同一些通讯员交谈中,发现有些人埋怨编辑。对此颇有感触,想为编辑同志说几句话。我虽然对编辑工作不了解,但也曾接触过几位编辑同志。他们那种默默无闻地伏案工作,‘专为他人作嫁衣’的高贵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少通讯员、业余作者的成长也同编辑同志的指引、帮助分不开。可是,有的通讯员每当稿件未被采用时,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责怪编辑,满腹牢  相似文献   

9.
1996年12月6日下午3时,刘杲同志给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龚心瀚同志通了电话,请心瀚同志出席中国编辑学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心瀚同志说(大意): 我因另有安排,开幕式不参加了。我一直认为,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工作很重要,编辑学研究也很重要,都要大大加强。现在有些同志不重视编辑工作,或者在编辑工作上没有严格要求,这都不利于提高图书质量。编辑工作要规范化,就要重视编辑学。编辑学会的工作很有意义。我祝中国编辑学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0.
孙用事略     
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鲁迅研究专家、人民文学出版社老编辑孙用同志,不幸于1983年10月3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人民文学出版社10月21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他举行了追悼会。胡乔木、周建人、胡愈之、叶圣陶和中宣部、文化部等有关单位送了花圈。人民文学出版社还组织了部分老编辑座谈回忆孙用同志的为人和编辑生活点滴。为了纪念这位在出版战线上勤奋工作了一生的老编辑,本刊特发下面一组文章,以示悼念。  相似文献   

11.
刘青同志所撰《论编辑的本体意识》一文对编辑活动的特性和规律作了多方面论述,启人深思。但我对作者所定义的“编辑的本体意识”存有疑问,现述于兹,期与刘青同志探讨。  相似文献   

12.
编辑概念必须同一──答张洪玲同志叶向荣长沙张洪玲同志《从〈著作权法〉谈编辑的两重含义》一文(见《编辑之友》1996年第4期)对我的《编辑概念诸说之辩证探析》(见编辑之友》1995年第5期,一文的基本论点、论据提出了否定意见。我见了感到非常高兴,因为《...  相似文献   

13.
自1980年以来,从大学直接分配和调到我们报社做记者、编辑工作的青年同志已达83人,占全报社记者,编辑队伍总数的53.2%。几年来,我们责成编委会一位成员专门负责,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做好培养提高青年记者,编辑工作。现在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们当中绝大多数进步较快,有两名同志被评选为大连市劳动模范,有6名同志被提拔为部主任、副  相似文献   

14.
关于编辑工作的规律问题,一些同志提出了很好的看法。有的同志认为有三条:认识规律、写作规律和传播规律。有的同志提出六条:编辑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律;图书发展规律;编辑出版有计划按比例的规律;读者需求规律;图书质量规律;编辑加工规律等。还有的同志则概括为一句话:“为精神产品获得适于实现其社会价值而促使其从创作过程向制作过程转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毫无疑问,这些看法都是有根据的。所谓规律,按列宁的话来说,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本人认为,探讨编辑工作规律,不要局限于研究编辑过程,还要研究编辑活动同出版事业内部  相似文献   

15.
胡乔木同志一向关心编辑、出版工作,经常针对编辑、出版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发表意见。人民出版社内部刊物《求精》今年第42期集中刊载了乔木同志有关编辑、出版工作的八封信。现转载于此,供同志们学习。认真阅读这几封信,对于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改进出版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6,(1)
如何理解学术编辑的基本素养文张积玉对于学术编辑的基本素养,人们的看法很不一致。一部分同志特别强调了作为学者的要求,另一部分同志则相反,着重强调了作为编辑的要求.我认为,要正确理解与把握学术编辑的基本素养,必须首先对作为学者的专职学术编辑与专门从事教学...  相似文献   

17.
编辑,是一种职业,也是一门学问。我很赞成胡乔木同志的提议,希望我们广大从事编辑工作的同志,特别是老编辑、老报人、老新闻教育工作者,能够把编辑工作作为一门学问加以探讨,总结我们的实践经验,建立一门过去还很少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元月1日,惊悉杜敬同志溘然驾鹤西去,惊心动魄,我以无比哀伤的心情遥想过去,思慕着同我朝夕相处十多年,情投意合,友谊笃厚,令我敬佩的杜敬同志。杜敬同志曾在《冀中导报》任编辑、编辑副科长、编辑部主任,在《河北日报》任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图书馆学期刊编辑工作,提高质量,促进编排格式标准化,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中国图书馆学会于1995年10月10日~18日在四川省广元市召开了“第六届全国图书馆学期刊编辑工作研讨会”暨期刊编辑研究组、图书编辑出版研究组、《中国图书馆年鉴》编辑研究组成立会议。我刊主编肖伦展同志、副主编邹荫生同志与其他5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图书馆学期刊编辑部的同志出席了这次会议。会前经各种数据统计排名和中国图书馆学会编译出版委员会全体成员与期刊编辑研究组全体成员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从我国72种图书馆学现刊…  相似文献   

20.
这是杨献珍同志一九四七年一月十二日在晋察冀中央局党校总务处党的小组会上的讲话,曾在《学习》杂志一九五一年第四卷笫二期上发表,今天读来仍然很受启发,其基本精神在出版社同样适用。要把出版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出书上来,不仅要加强编辑工作,而且要加强后勤工作。编辑工作是中心环节,后勤工作是物质保证。我们各个出版社都有许多好同志,在后勤工作的各个岗位上,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克服种种困难,保证编辑工作顺利进行,为出书作出了出色的贡献。他们是可尊敬的无名英雄。但是,不能不承认,也有某些同志,包括某些领导同志,对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对后勤工作为编辑工作服务的必要性,认识还不那么一致,因而在行动上,后勤工作和编辑工作还不那么合拍。这就需要经过学习和讨论,首先统一思想,然后订几条措施,大家一致努力,保证编辑人员把六分之五的时间用于编辑业务上。这应该是编辑工作人员和后勤工作人员的共同政治任务。小平同志去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特别强调了做好后勤保证工作对于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重大意义,小平同志还热情地向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说: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这真是语重心长、激动人心啊!我们相信,在出版社担任各项后勤工作的同志,一定会本着这个精神,把后勤工作做得更好,以自己的辛勤劳动,把党的关怀和温暖,带给奋战在第一线的编辑和作者。这也是我们重发杨献珍同志的讲话所抱的殷切希望。杨献珍同志的讲话篇幅较长,本刊转载时有所删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