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孩子,母亲被赋予了不同的概念:老师、爱人、向导、法官、独裁者、引诱者、模特、供食者、保护者……那么,怎样才是理想的母亲?母亲的职能何在?他们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 本刊近期推出大型“母教”话题,敬请关注,并欢迎您热情参与,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母亲,呼唤母教!  相似文献   

2.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母教文化资源,至今依然有重要的价值。当代家庭中,母亲面临家庭责任、家庭结构的巨大变化和挑战,需要借鉴母教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挥母亲在当代家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身为母亲的女性要提升自身素养、理性科学育儿,社会也要努力营造重视母教的良好文化氛围,为母教提供完善的社会支持与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尽管《三字经》上写着“养不教,父之过”的箴言,但中国女性却有着“相夫教子”的传统,故“教子”的重任,大抵落在母亲的肩上。历史上,有“孟母教子”,择邻三迁的美谈,有“岳母教子”,精忠报国的佳话。这些故事,已耳熟能详了,但“顾母教子”却鲜为人知。“顾母”,指顾炎武(明代思想家、学者)的母亲。也是他的启蒙老师。顾炎武6岁时,其母就亲自  相似文献   

4.
光荣的职责     
俺叫刘计英,今年53岁,家住孟子的故乡山东省邹城市。“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就发生在俺这里。多年来,全市把“育人兴市”作为根本,开展了“弘扬孟母教子精神,做新时代的好母亲”活动。俺以孟母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材。如今,俺的4  相似文献   

5.
母教在清代盛极一时,陈书等人即是其中代表,从她们的事例以及时人对此的评价中,可以发现清代母教所具备的一些文化因素。母亲将知识与家族文化传授给后代,并因此获得社会认同。清代女性在家庭与社会文化传承中担负了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6.
大型“母教”话题之三中国历史上,“母亲群体”从未成为社会话题。我们创立了“希望工程”,却还没有看到比“希望工程”更为重要的“母亲素质工程”!把“母亲素质工程”作为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这是母亲素质的一次革命,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在21世纪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主张,所有的妇女应尽可能地成为多子女的母亲,斯特娜夫人认为这是谬论,孩子最重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希腊妇女在怀孕期间习惯观看美丽的事物。福禄贝尔说,国民的命运把握在母亲的手中。请继续关注本期大型母教话题。  相似文献   

8.
吴铭 《家庭教育》2008,(3):12-13
母亲说:“千万别打扰他!” 在南京迈皋桥一栋普通的宿舍楼内,有位默默关注“嫦娥一号”的白发苍苍的老人。她就是我国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江苏籍中科院院士叶培建的母亲。母亲眼中的“探月英雄”是什么样的?他又是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今年已81岁的周忠秀老人娓娓向大家道来。  相似文献   

9.
王莉 《今日教育》2023,(5):75-78
<正>又到五月,又到母亲节。每年的母亲节,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都会写一些文字,记录这一年来自己在做母亲的路上是如何成长的;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我会回顾一年里自己接手的家庭教育咨询中最有特色的案例,记录自己对亲子关系、母亲角色的新思考。这二十年来从事家庭教育研究与咨询,我常常问自己: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做母亲?母亲到底应该给予孩子什么?母爱、母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如何发生影响、起到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有一天,小女孩突然对母亲说:“我最喜欢的就是台风。”这一莫名其妙的喜好是由什么魔力造成的呢?张晓风在作品《那夜的烛光》中为读者作了诠释:台风之夜,因停电而点燃了蜡烛,小女孩秉烛走在烛光里。母亲在不经意问说了一句称许的话,说她在烛光里走来走去的情形“看起来像小天使”。在那个夜晚,母亲“制造了一个天使”。于是,小女孩便“喜欢自己在烛光中像天使的那份感觉”,“竟附带也喜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近日记者就读者普遍关注的一些问题采访了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中国社会学会会长陆学艺教授。  相似文献   

12.
<正>在《我与地坛(节选)》中,作者多次提到母亲从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而当母亲去世后,“我才想到”自己曾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由“我”没有“想到”的母亲到“我”“想到”的母亲,再想到未来自己的难题,构成了理解《我与地坛(节选)》的一条新的线索。在这个“难题”中隐伏的普遍爱和个体爱以及“道路唯一性”等难题是我们解读《我与地坛(节选)》时容易忽视的一个面向。对史铁生而言,如何去面对这些难题,将是我们再次阅读《我与地坛(节选)》时需要重新关注的问题。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13.
懂你     
杨旭敏 《新读写》2012,(12):63-63
午饭时,饭桌上摆了一道素菜:苦瓜炒蛋。母亲一直往我的碗里搛鸡蛋,自己却只吃苦瓜,我好奇地问:“苦瓜很好吃吗,妈?”母亲笑了笑什么也没说,我便自己尝了一块。好苦呀!随口吐了出来。对母亲说:“妈,苦瓜好苦,好难吃,你为什么还尽挑这个吃?”母亲语重心长地说:“等你做了母亲,你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14.
一、两种胎教近年来,胎教热在我国社会上和心理学、人口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里正在升温:介绍胎教的文章、书籍、磁带陆续出版;新式的胎教方法不断推出;模仿美国做法的“胎教学校”也应运而生。虽然,胎教之说在我国古已有之,但传统的胎教理论主要遵循的是“外象内感说”,即遵循的是外界事物作用于孕妇,引起孕妇的生理或心理变化,并以此影响胎儿发育的学说。这类胎教实为母教,也可称之为间接胎教。母教式胎教论者倡导的主要是怀孕的母亲应有何种环境,受何种教育,保持何种情绪,吸收何种营养等来间接影响胎儿。现代科学证明,…  相似文献   

15.
本期话题读书,两代人新世纪的共同选择1.4心理焦虑: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8关注母亲呼唤母教4.4教育先从改造母亲开始5.4今天的母亲究竟怎么了5.4服三年“母役”5.5民族的未来把握在母亲手中5.6生活中的十四种妈妈5.7最不受欢迎的妈妈5.7把“母亲素质”作为一项重大社会工程6.4未来,怎样做母亲6.5我是这样做母亲的6.6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7.4走出家庭教育的困惑8.4父亲———一颗永恒的赤诚之心9.4父亲———伟大的人格力量10.4少年儿童消费大扫描11.4孩子最想对父母说什么12.4“…  相似文献   

16.
四个神职人员的母亲聚在一起谈论自己的儿子。“我儿子是个教士。”第一个骄傲的母亲说,“当他走进一个房间时,人们会说:‘您好,教士。’”第二个母亲接着说:“我儿子是个主教。当他走进一个房间时,人们会说‘:您好,主教阁下。’”“我儿子是红衣主教。”第三个母亲继续说,“当  相似文献   

17.
谁都有自己的母亲。对每一个生命个体来说,母亲是最亲最亲的人。母亲孕育了子女,用自己鲜红鲜红的血,用自己体内储藏的热力和养料;母亲培育了子女,用自己热切的期盼。用自己谆谆的教诲,用自己生命的全部。母恩如山。用“母亲”这两个字眼来指代伟大、无私、奉献,是再妥帖不过的了。作为一个公民,他也有自己的“母亲”,这个“母亲”就是他的祖国。祖国母亲是孕育公民体魄的沃土。树高千文,叶落归根,祖国是每一个公民的“根”。祖国母亲是培育公民人格的温床。一个成熟的公民,他也许会有自己的鲜明个性, 但是,改不掉的是乡音,忘不了的是故土,你的一举手一投足、一笑一颦、一喜一怒,都有着祖国留给你的、永远也褪不掉的印记。祖国是每个公民的“魂”。德国的大诗人海涅说:“谁不爱自己的祖国,谁就不属于人类。”这就为我们划出了一道“人”与“非人”的界线。胡锦涛总书记把“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列于“八荣八耻”的首位,正是出于这样一种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y、w”是元音不是声母.但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教材中,将“y、w”当作声母教(俗称假声母),这是编者对《汉语拼音方案》作了变通处理, 从而避开了一些复杂的拼写规则,使初入学的儿童易于接受,便于理解.教学实践证明“y、w”当作声母教(不教名称音,只教呼读音,读“i·U”的音,和其它声母一样可以和韵母相拼,这样做有如下好处:  相似文献   

19.
开篇的话:读者朋友,从这期开始,“一家之言”与您见面了。 “一家之言”是广大教师发表言论、展示观点的园地。她带有一定的争鸣性,在这里,有思想的激荡与撞击,有不同观点的交锋与交流。我们期待她能起到开拓视野、提高认识的作用。欢迎读者朋友把自己的独到见解形成文字,贡献给“一家之言”。 关注“一家之言”,就是关注读者自己的思想家园。  相似文献   

20.
母亲和考试     
期中考试结束了,那个周末,我回家了。晚上吃饭时,母亲不紧不慢地问:“考得怎么样?”我心中一惊,却用平静的语气说:“还可以。”略停一会又说:“这次英语赶上来了。”英语是我的弱项。母亲的沉默让我暗自赞叹自己拿英语作“挡箭牌”的聪明。“名次怎么样?”母亲刨根问底。我心里又是一紧,每次考试她都很在乎名次,不管我认为自己多么有进步,只要名次没上升就永远都得不到她的赞赏。我支吾着说:“不知道,老师没讲。”(这其实是假的,哪有学生不在乎自己的名次。只是……唉!十一名和母亲的要求相差太远了)空气中又静了下来。过了一会儿,母亲突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