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精武》2003,(3):44-45
此篇为子母绵掌技击法总论,主要以范瑞前辈所著拳谱中“新绵掌藏拳用法”一文为基础,综合范品师傅的言传身教而成,故也可说是对该篇的诠释。我习此拳时,范品师傅总是拿出拳谱,就总论反复讲解,同时边讲解、边示范,现在想起,如同昨日。今将范品师傅口述之拳理择出,赘成一文,以飨同道,望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2.
杰光  杰明 《武当》2009,(2):56-57
时称“杨无敌”的杨露禅先生(1799~1872),初到京城,只以太极拳中之“云手”一式,把诸亲王府各门派的名家发放至三丈开外的网绳上,而绝不伤对方毫发?这是太极拳之内功也。凡得其太极拳之真传,功成圆满者皆可如此。  相似文献   

3.
虚实变招是采用能分散敌之注意力,可掩盖自己真实意图的假动作,让敌做出错误的判断,产生错觉出现破绽,然后我占据有利位置,突然向敌施以实招,以打破敌的自然反应规律。虚实变招进攻中的虚与实动作是相对而言的,它可因势而变,互相转化。进  相似文献   

4.
张兴洲  李同喜  赵峰 《武当》2008,(4):26-26
太极、八卦、形意同属内家拳派,其拳理形同源,贯于一脉,又各成体系。道家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理论而演化生发出八卦转九宫功法。而形意拳则以太极、八卦之理,演化形成以五行生克之五行劈、崩、钻、炮、横。  相似文献   

5.
潘双喜 《精武》2006,(11):23-23
传统少林功夫的技击法,大都是从功法中拆变出来的,每一功法非打即防,举一反三,可演变出无数的用法。其功法与功法之间紧密相联,有着普遍性与特殊性。传统少林功夫技击法,并非以刚猛暴烈为特点,它的技击原理是以柔克刚,手法与身法相合,内外相随,六合归一。在技击中对方的劲与我的劲相互接触时,即产生了合劲击打的效果,也就是我自身的心意济动、以意领气、以气催力,上下、左右、前后形成的合劲(即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手与脚、肘与膝、肩与胯的六合),此谓自身之六合。再者对方进攻刚一触动时,我随即应招,这就形成敌我双方的合劲。而敌我之合又可分为意合、形合、劲合,此谓敌我之六合。  相似文献   

6.
梁凯明 《武当》2013,(8):20-21
技击是太极拳的灵魂,太极拳技击的核心就是内劲的修炼。要想练好扎实的太极拳技击基本功,对下列五个方面的问题,应有一个足够的认识。一、太极拳内劲的修炼在实战中,任何拳术都必须以"力"作为根本,太极拳也不例外,没有力就无法用于技击,只能作为强身健体的一种功法。太极拳讲究"放松"、"柔软"、"用意不用力","四两拨千斤"等等,但并不是完全否认力的存在,而是要求每位初学者换掉天生的笨力,具备太极拳所要求的"松柔弹性内力"——这就是太极拳内劲的修炼过程,也是个换力过程。学拳之初,必须严格做到无须用力。过了这个阶段,还要有较大的"本力"才行,只是所用的力不能是僵力、蛮力、犟力,而是  相似文献   

7.
武术的固有本质特征是用于搏击的攻防性,法依攻防是武术技法的根本原理。而能否应用于搏击实战则是检验武术套路是否科学及习武者功力和技术高低的唯一标准。武者从戈,戈者主兵,兵者军战实力捕斗之事也。术者则指技术、技巧、方法和手段。武字由止戈二字构成,止戈为武内含以武禁暴、整乱,止息干戈之意,而非以武残暴于人。可见先贤创立武术原本是一种用于阻止暴力侵害的搏击技术方法。因此,自古到今大凡能称作武术者,其各种功法和  相似文献   

8.
杨天放 《武当》2013,(7):42-43
一、八卦掌技击分析(一)刚柔相济。八卦掌是刚柔相济的拳术。有歌诀曰:刚在先兮柔腰与手,我则吸腰步稳扬。用刚劲之先必须隐含柔劲,此谓"刚中寓柔";在用柔劲之前,必须以刚劲为后备,此谓"柔中寓刚"。攻与守都不能脱离这个原则。当对方用柔劲时,我则以刚劲对付;对方用刚劲时,我就用柔劲吸腰稳步而化之,进而击之。(二)整劲击人。八卦掌击人用的是整劲。这个整劲是从根节而出,根在脚,发于腿,主于腰,形于手  相似文献   

9.
在技击上,一般拳术讲“狠打善、快打慢、长打短、硬打软”。而太极拳却“反其道而行之”,讲慈制凶(善打狠)、静胜躁(慢打快)、近抑远(短打长)、柔克刚(软打硬)。因此能收到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技击效果。下面根据历代太极拳名家的言论分别简述之。 一、慈制凶(善打狠) 慈善即内有恻隐之心,外有亲善之貌,对人关怀,  相似文献   

10.
张兴洲 《武当》2003,(5):19-20
道家太极拳为张三丰祖师所创,在道内被尊称为武当张祖太极拳,这套太极拳以意为主,内外兼修,故又称为意合太极拳。合而言之,乃名张祖意合太极拳。它有三部练法(脱胎、易筋、洗髓),五种功法(坐、卧、站、行、动)。其练法相当科学,有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训练相当艰苦,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多少年来,道家太极拳只在道内流传,传二不传三,民间所传极少;又因道家太极拳的密传保守,择徒极严,故历代太极之大成者少也。  相似文献   

11.
突然进攻技击法是在我判断准确的条件下,抓住有利进攻时机,乘敌不备而入,步法敏捷,运用快、准、狠的拳法而击之,使敌防不胜防。其法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战术的具体运用,它具有突然、迅速、敏捷,一击而制服敌人的特点。现就拳的突然进攻技击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一)技击桩概述意拳认为:浑圆力是拳术的基础,没有浑圆力就谈不到如何掌握技击的功夫。而技击桩是求取浑圆力最好的方法。因为站技击桩时身体采用一定的姿势,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容易集中精神,凝神定意,达到神不外驰,意念高度集中的境地,进而通过精神假借,意念诱导,摸索到似松非松,松而有力的意中之力,  相似文献   

13.
车星辰 《武当》2004,(6):36-36
在传统武术中,“拆招说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有些思想保守的民间拳师甚至将此视为“不传之秘”,对弟子非经长期考验而不轻易示之。因此,民间武术界  相似文献   

14.
形意拳搓手之简意形意拳以刚猛自如,矫健活泼,象形取意而著称。世人误认为是纯刚无柔之术,形意拳实际是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体用兼修之术。经多年演练,及传代深远,或是地区差别,形成了多种支派,多种练法。虽招式不同,风格不等,其理则一,拳理是一致的。练习搓手因互不伤  相似文献   

15.
木刀 《武当》2004,(10):3-4
前不久,一位中国传统武术拳师向前世界重量级拳击冠军泰森发出挑战,想与泰森进行一场没有太多规则限制的打斗。当那份挑战泰森的公开信正式刊发后,便在中国的武术与拳击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有人钦佩拳师的胆识与壮举,并为之感到骄傲。也有不少人对此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认为这位传统武术拳师不过是在哗众取宠,大做“武术秀”,  相似文献   

16.
点穴法是武术中的技击精华,是以点、打、踢、拿等技法而制人经络穴道,阻其气血,使人失去抵抗能力的技击绝招。故历来被人视为秘技,从不轻易传人。点穴应注重穴道。首先要把人身的筋骨形态、经络穴位弄清楚,才能学好点穴法。人身有14经络,360余处穴位。其中可点者有36处致命穴,72处不致命穴。其中又分死穴、晕穴、哑穴、麻穴等(见图一)。拿穴应以六道为辅,以拇、中、食三指为主。  相似文献   

17.
高义盛先生对八卦掌技击颇有研究,立论很多,归纳如下:1、快、狠、变八卦掌技击歌曰:其一:心为领兵元帅,手脚四路总兵;身体扎下大寨,眼是开路先锋;妙似千军万马,先锋对敞领众;三军一人调度,遇敌招出老营。其二:八卦掌中显阴阳,一升一降把身藏;摇头进步风雷响,滚掌连环上下防。其三:行动如龙掌如风,动手不可善留情;心慈面软终无胜,意狠手黑令人惊。  相似文献   

18.
尊我斋主 《精武》2007,(7):25-29
一、技击入手法(一)地盆南派曰地盆,又曰地盘,北派曰马步,河南派及蜀黔楚等处曰站桩,名异而实同也。地盆之法,为初入门时所必需,藉此练气下行,不独增长足力,且可免血气上浮,致身体上重下轻,稍一动作,即觉喘呼足颤,有不打自跌之  相似文献   

19.
咏春拳作为南拳中一种技击性较强的拳种,是依照身体解剖学结构及流体力学原理进行研究改进,完全脱离了传统的五行八卦、非科学逻辑性的传统哲学解释.它在实战过程中有简单实用的特点.简单是说咏春拳的套路动作和进攻防守动作简单,实用是说在实战过程中的打击效果明显而不需做太多多余的动作.咏春拳讲究双手同时使用,一手攻则另一手守,形成多方位近体搏斗的优势,同时成倍地提高打击效果和防守之势.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武术中,拆招说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有些思想保守的民间拳师甚至将此视为“不传之秘”,对弟子非经长期考验而不轻易示之。因此,不明真相者往往将这项“拆拳”内容视为神圣的武功精髓而“敝帚自珍”,让徒弟提前按自己假设好的进攻动作中“大展神威”,关着门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我陶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