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林白的横空出世,将个人化的叙事融入到女性文学写作中,她特立独行的身体写作颠覆了传统的宏大叙事。她天然的性别立场决定了她的个人化叙事必然要以女性的身份展示女性。她笔下女性的生命体验,感情经历以及来自灵魂的焦虑不安更为真实动人。林白始终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审视着男权中心社会,以独特的话语模式建构起她的个人化叙事立场。  相似文献   

2.
《玻璃虫》是林白推出的又一部女性主义力作,这部虚构的回忆录以自传体的纪实方式讲述了女性的个性生命体验。从文体和女性性别诗学视角阐述了小说在女性身份强调,价值判断,意义指向领域的审美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
从《一个人的战争》到《万物花开》,我们可以看到林白的创作由强烈的女性意识向整个人类与自然界整体生命意识的回归,这无疑是对女性写作一种精神和实践上的超越。同时,这种超越是以林白对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女性生命写作立场的坚守为前提的,因此《万物花开》与林白以前的小说相比较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在沈从文的全部创作中,存在着一个生命诗学的基本构架,从中可以发现沈从文对于生命问题的独特思考及其独特的艺术掌握方式。沈从文从自我的生命体验出发,通过艺术世界的建构,指向生命的终极意义与终极存在,由此构成其独特的生命诗学,其创作独特性根源于此。  相似文献   

5.
林白以其个人化、边缘化的创作实绩,构建真正意义的女性文学诗学。她以独特的抒写对象表达对女性的自然欲望的尊重;运用“记忆联想”的方法,创立全新的叙述艺术;以特殊的女性话语超越现在的语言文化秩序。林白的写作态度及其对女性人格的别样化描写,不仅拓展了女性文学的表现题材,革新了表现手法,而且是一种有别于男性视觉的文学创造。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90年代文坛上兴起的女性文学创作新潮流中,林白以她特有的女性写作立场、极端个人化的写作姿态凸现出非同寻常的意义。她以充满强烈的女性意识的言说策略和生动的笔触述说着当代女性努力摆脱被男权文化叙述的命运、实现女性本我价值的愿望。她依仗自己特有的人生体验对女性生命世界进行个人主义的哲学关照,并由此形成其独特的主题话语和审美品格:遵从内心的声音,只为心灵写作。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90年代文坛上兴起的女性文学创作新潮流中,林白以她特有的女性写作立场、极端个人化的写作姿态凸现出非同寻常的意义。她以充满强烈的女性意识的言说策略和生动的笔触述说着当代女性努力摆脱被男权文化叙述的命运、实现女性本我价值的愿望。她依仗自己特有的人生体验对女性生命世界进行个人主义的哲学关照,并由此形成其独特的主题话语和审美品格:遵从内心的声音,只为心灵写作。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文坛上,苏童是一个对人性、生命、死亡等有独特理解的作家。他对人性残缺的展示、对孤寂的生命历程的书写、对最终通往死亡的无法救赎的人生的呈现,可以看到苏童小说独特的叙事伦理对20世纪文学的意义和价值。他超越了简单的道德判断,放逐了启蒙叙事对人生和世界未来的期许,建构了远离宏大历史叙事的死亡诗学,开拓了新的叙事空间。  相似文献   

9.
康晓芸 《教书育人》2010,(6):106-107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生写了许多关于女性主义诗学方面的文章,她将诗化小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融入自己作品的字里行间,用诗意的方式重新观察世界,探索世事人生,表现出对人性的普遍关怀和对生命本质的终结追求。在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诗学中,既强调独特的女性意识,宣传女性独特的价值,又号召女性成为自己,表现出开放的特质,而从不试图去营造一种纯粹的、封闭的根植于所谓“女性本质”的女性主义诗学理论。无论在整个女权运动还是女性主义诗学的发展史上,伍尔夫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
M·L·邦巴尔是超现实主义文学早期的代表作家,其创作大量使用象征、意识流、时空跳跃等艺术手法来表现人的梦幻、欲望、想象和潜意识,同时力图打破现实和梦境的界限。本文试图通过她的两部作品《最后的雾》、《穿裹尸衣的女人》,沿着邦巴尔非线性、非整体性的叙事,走进她文本中的梦幻与死亡世界,从而在接近她作为女性个体独特生命体验的同时去思考其叙事的普遍性价值。  相似文献   

11.
林白小说中充满含义深刻的意象。作者所描写的充满花开与花落的沙街暗示着女性痛苦的生存境地,镜子则象征着女性的自我认识,窗帘、屏风和阁楼等遮蔽性的意象为女性的自我认识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独立的女性空间。所有这些意象都是理解作为女性主义文本的林白小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林白以其尖锐而执著的女性主义立场与姿态使其小说呈现鲜明的反男权传统的叛逆性。她塑造了一个个充满女性欲望并难以被男权传统规范所界定的“妖女”形象投入到那场女性的“一个人的战争”。然而 ,异常强大的“菲勒斯中心”却设置了一座无所不在的“镜城” ,林白也难免身陷其中 ,于是其笔下的一些女性也就如同“镜中的花朵”般凄凉地开放、枯萎 ,延续着红颜薄命的宿命  相似文献   

13.
林白的文学创作 ,从女性生命本体出发 ,着力表现女性的生存和追求生命价值的欲望。在男权中心的社会文化形态中 ,首要的任务是凸显女性话语 ,颠覆从而消解男性中心话语的统治 ,建构平等和谐的两性世界。林白用写作消解男权话语的意图十分明显 ,把女性与文化连接在一起 ,呈现女性的理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林白的小说创作是一次次从虚构到呈现的过程,即通过其独特而自由的、充满自省和批判意识的自白式书写,完成了个体与世界整体的沟通,完整表达了其创作的自白意义。林白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文本从女性意识、生命残缺者以及历史文化语境三个方面,展示了作家从虚构到呈现的创作流变和创作意图,以其特有的自白意义揭示出个人化写作所代表的审美取向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庐隐的作品大多是以女性为题材,选择富于感性的切身体会来描写女性经验并以此表达对社会人生的全部思考。其写作是二、三十年代自觉追求女性自身价值又困惑彷徨于世事人生的女性心声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写作。  相似文献   

16.
晚清名家林纾的古文创作理论代表作?春觉斋论文?,在承续前人观念的基础上,融合自身的体会,提出了以“读书”“明理”“宗道”为核心概念的古文理论,而这三者皆由“理”字贯通。 “理”在文中的内涵既表现为圣贤经传,尤其是儒家经典著述中的修身、知世、明道之理,也表现为人生阅历背后的世事运行规律和价值取向。 另外,“理” 对古文创作既有指导作用,同时也作为文章艺术价值的衡量标准,更是写作主体自身修养的重要内涵。 因此,以原文为本对“理” 做探究、阐发,对理解林纾的古文创作思想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林徽因的诗文带着雍容华贵的自信和宁静,营造的唯美意境让人难以忘怀。但她自信宁静的诗歌中又在不断的证明着没有永恒的残酷现实,自信和喟叹时世无恒与无常矛盾而和谐地完美融合在她生命之中,让人无限神往和着迷。  相似文献   

18.
王慧 《海外英语》2011,(11):258-259,274
As the world-famous Queen of Crime,Agatha Christie not only won great honor for detective fiction but also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wards helping popular novels step into the palace of elegant culture.The methods like analysis and contrast are used in this paper to analyze its unique artistic value of her detective works from the artistic technique employed and her antiheroic qualities as a feminine detective fiction writer.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其人其文相映成趣,构成了现代女性文学史上一道艳丽的风景,无论世人褒贬如何,她都是现代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不可忽视的一种文学现象。首先,她的小说艺术性超越了以往所有女性作家,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以怪诞艳异苍凉为审美基调,开辟了女性写作的新天地;其次,她以女性自身特有的敏锐与感悟,脱离了种种主流意识形态加于女性书写的限制,顽强独立地用女性视角剖析女性精神世界,挖掘出女性心灵阴暗造成的女性悲剧,从而拓展了女性批判新视野。张爱玲的出现,一方面是对五四以来现代女性书写的一次全面突破与完美终结,同时又开启了女性写作新世纪的大门,成为后世女性书写的又一典范.  相似文献   

20.
作为 2 0世纪 90年代女性小说创作的代表 ,陈染和林白在小说的话语表达方面进行了大胆地革新 ,采用了独语的方式。独语既指向女性创作者本人基于个人的性别体验 ,面对世界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又指向作品中女性人物面对小说世界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女性创作者本人的内心表达有时是嵌进小说中女性人物的表达的 ,有时又是游离的。究其原因 ,则一方面是源于女性与世俗层面对话的艰难 ;另外 ,也是最根本的 ,是由于哲学层面上女性神性与精神话语的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