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教育怎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对学校、对老师来说,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意味的课题。空有口号是不行的,必须有切切实实的行动。郴州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教育服“务三农”的探索。他们没有搞花架子,而是实实在在地为农村、为农民着想。在山高水阔的郴州大地上,每所学校都有适合自身和当地特点的项目,每个老师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无论是发展校园循环经济,培“训双师型”教师,做好产业开发和产业示范,还是用校园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学校和老师都以更加全面、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开放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到服“务三农”的实践中。他们的实践,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提升了农村的文化品位,提高了农民的文明意识,同时也激活了教育自身的潜能。郴州的实践再一次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关“在象牙塔”里不可能办出“精品教育”,只有走进社会,关注生活,教育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3月上旬,本刊派出记者来到郴州,分四路采访了四个点,写出了四篇采访记。或许它对我们正在思考的教育怎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这个命题能提供点帮助。  相似文献   

2.
教育怎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对学校、对老师来说,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意味的课题。空有口号是不行的,必须有切切实实的行动。郴州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教育服“务三农“的探索。他们没有搞花架子,而是实实在在地为农村、为农民着想。在山高水阔的郴州大地上,每所学校都有适合自身和当地特点的项目,每个老师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无论是发展校园循环经济,培“训双师型“教师,做好产业开发和产业示范,还是用校园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学校和老师都以更加全面、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开放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到服“务三农“的实践中。他们的实践,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提升了农村的文化品位,提高了农民的文明意识,同时也激活了教育自身的潜能。郴州的实践再一次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关“在象牙塔“里不可能办出“精品教育“,只有走进社会,关注生活,教育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3月上旬,本刊派出记者来到郴州,分四路采访了四个点,写出了四篇采访记。或许它对我们正在思考的教育怎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这个命题能提供点帮助。  相似文献   

3.
教育怎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对学校、对老师来说,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意味的课题。空有口号是不行的,必须有切切实实的行动。郴州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教育服“务三农“的探索。他们没有搞花架子,而是实实在在地为农村、为农民着想。在山高水阔的郴州大地上,每所学校都有适合自身和当地特点的项目,每个老师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无论是发展校园循环经济,培“训双师型“教师,做好产业开发和产业示范,还是用校园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学校和老师都以更加全面、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开放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到服“务三农“的实践中。他们的实践,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提升了农村的文化品位,提高了农民的文明意识,同时也激活了教育自身的潜能。郴州的实践再一次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关“在象牙塔“里不可能办出“精品教育“,只有走进社会,关注生活,教育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3月上旬,本刊派出记者来到郴州,分四路采访了四个点,写出了四篇采访记。或许它对我们正在思考的教育怎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这个命题能提供点帮助。  相似文献   

4.
教育怎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对学校、对老师来说,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意味的课题。空有口号是不行的,必须有切切实实的行动。郴州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教育服“务三农“的探索。他们没有搞花架子,而是实实在在地为农村、为农民着想。在山高水阔的郴州大地上,每所学校都有适合自身和当地特点的项目,每个老师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无论是发展校园循环经济,培“训双师型“教师,做好产业开发和产业示范,还是用校园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学校和老师都以更加全面、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开放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到服“务三农“的实践中。他们的实践,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提升了农村的文化品位,提高了农民的文明意识,同时也激活了教育自身的潜能。郴州的实践再一次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关“在象牙塔“里不可能办出“精品教育“,只有走进社会,关注生活,教育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3月上旬,本刊派出记者来到郴州,分四路采访了四个点,写出了四篇采访记。或许它对我们正在思考的教育怎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这个命题能提供点帮助。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教育的哺育和支撑。为此.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新农村教育.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机遇。 新农村教育应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培育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婆环节。从一定程度上说。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渠县从县域教育的角度.提出了要改变以升学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建立一种升学与就业兼顾、普职融通的多元化教育模式.让农村教育真正姓农;宜宾县一中则就农村普高面临新任务如何主动调适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以期给新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子“人”注入新鲜血液.从而达到改造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目的。 新农村教育应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新农村建设需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教育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孵化器.学校是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地.应该根据发展新农业的要求.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他们的综台素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示范者。为此,宜宾县柳嘉职中通过推广项目、联系村社、帮扶农户。开展“送知识、送技术下乡”等活动.扩大学校服务“三农”的影响力;宣汉县毛坝职中则围绕当地经济发展的主打项目。做“活”、做好“牛”文章。通过培训“星火带头人”、建立科技服务网点、组织学生“科技赶场”、帮扶科技示范村(户)等活动。大力传播新知识、新技术.带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这些地方和学校的实践带给我们的启发是:新农村教育只有在积极服务杜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才能发展自己。成就自己。[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泰安市始终把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泰、建设经济强市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确立了“三、四、五、六”发展战略。健全县乡村三级成人教育网络,狠抓成人教育学校“四个中心”建设.强化“五结合”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坚持“六统一”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通过实施以上战略,我市农村成人教育学校整体服务水平得到稳步提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胡斌 《农村教育》2006,(7):66-67
武坚镇地处里下河地区,总面积85.58平方公里,人口4.14万人.下辖15个行政村3个社区。近年来,我们武坚成人学校在市教育局、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始终坚持“根植农村、服务农业、致富农民”的办学理念.以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培养新型农民为目标。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需求。大力实施“教育富民”工程,突出抓好继续教育、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与推广工作.形成“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社区教育”三大办学特色,使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服务“三农”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拓展,赢得了学员、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被省、市教育部门评为“省重点成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小康工程先进单位”和“教育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8.
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从:“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到“两个趋向”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和任务的明确提出。体现了我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从2004年“科学发展观”到2005年“和谐社会”的提出。“两会”明确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今后重点工作任务来抓。都体现出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密云县是北京的远郊区县,也是农业大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任务艰巨,难度较大,需要有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来完成这个任务,农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智力支持和保证,本文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提高农民素质提出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从战略高度做出的正确决策,这一战略目标的确立提出,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将对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巨大的推动力。作为县域职教中心,如何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如何找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最佳结合点,瓦房店市职教中心对此做了有益的探索,生成了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三农”问题日益成为备受党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发展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课题以近年来我省开展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农村优秀青年素质提升”项目为研究背景,从更多的研究视角证明:在提升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方面,远程开放教育因其自身的特点,使其具有了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远程开放教育必将在为“三农”服务的实践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景战 《职教论坛》2006,(12S):42-43
“加强农民工培训.多渠道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贯彻落实“三农”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也是农村职业学校的重要任务。荥阳市中等专业学校在农民工培训工作中推出“三张订单”.切实有效地培养和解放了生产力.使大批农民正式步入务工行列.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2.
李珊 《职业技术》2009,(5):81-82
“三农”图书出版作为服务“三农”重要手段,承担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引导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的重大使命。本文理性地剖析了目前农村图书市场和“三农”图书出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其发展的良性理路,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探索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问题,是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想实现使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和谐,离不开农村科技进步,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培养新农民。县级职教中心是实施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基地,承担着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供给县域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柳谋 《农村教育》2006,(9):10-12
近几年来,我省开展的创建教育强县和创建教育强乡镇活动,因其在推动农村教育改革发展和促进教育为“三农”服务方面所发挥出的显著作用,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支持。目前,经省政府命名的教育强县共8个,省级教育强乡镇241个。这个被简称为“创强”的活动,已在全省范围铺开。省政府最近决定,“十一五”期间我省将继续开展这项工作。“创强”已不是单纯的教育活动,而是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互动。当前,全国正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既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保证。如何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加深对“创强”意义的理解,使“创强”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极大,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职业教育被赋予新的科学内涵。作为培养新型农民的知识载体,农业职业教育又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天然的血缘联系,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着重分析了农业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重要策略,指出农业职业教育要锁定“三农”,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破解“三农”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正确处理和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进程的关键。“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提高农民的素质又是最根本的,尤其是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今天,必须加大对农民教育和培训的力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民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的进程,直接影响着我国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的进程。当前,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村教育、农民教育和农民培训,如何充分发挥各类职业学校的巨大作用,不断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和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栏目刊发的这组文章,从一定层面上揭示了政府和学校在为“三农”服务上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工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持作用。特别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快慢,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我认为,要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重点解决好教育发展中的农村学校、农村教师、农村学生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简称为教育“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十一五”时期.受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农村工作.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快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必须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也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而道远.农村职业教育必然奏响社会主义新农村乐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第一方略:坚持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变.解决“三农”问题依然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农村成人教育学校是帮助提升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主阵地,农村成人教育要发挥服务“三农”的优势与特色,充分认识成人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准确定位自身的角色,努力在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