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华东师大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就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51名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的就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普遍偏高。(2)就业期望受个人评价影响显著。(3)大多数女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男生优于女生”,但仍对当前就业形势表现出积极的心态。  相似文献   

2.
收集395份长三角地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有效调查问卷,通过AMOS、SPSS软件及推理统计方法分析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疫情、社会、个人、家庭、学校等因素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并就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中西部地区10个省份的数据,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期望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收入预期已经比较理性;国有部门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大学生已经开始更加考虑到中小城市就业;性别、家庭经济背景、学科背景会对大学生的预期收入带来重要影响;收入预期会对大学生就业部门的选择带来重要影响,收入预期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国有部门;家庭城乡背景会对大学生就业区域的选择带来重要影响,城市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到大城市工作。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属于职业导向型学校,就业是所有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广东省高职院校学生为例,对高职学生就业期望状况展开调查研究,通过对广东省四所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目标期望、就业行业期望和就业岗位期望的调查,掌握了高职学生的就业期望状况以及影响他们期望状况的影响因素,希望能为指导高职学生就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高水平运动员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群体,研究高水平运动员就业期望影响因素对促进其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6.0),从个人属性特征、文化学习情况、体育运动情况、家庭因素、个人经历五个维度对Z大学在校高水平运动员薪资期望、就业单位性质期望和就业去向期望进行回归分析;并辅之以对部分高水平运动员及其辅导员、教练员进行结构性访谈。得出性别、年级、学习成绩、科研经历、运动项目、运动员等级、父母所接受教育程度、父母在组织内的职级层次、兼职经历、从事兼职的主要目的、校园生活经历为在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期望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期望理论和职业发展理论分主体提出促进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的有效途径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基于西北地区民族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对民族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西北民族高校大学生的总就业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就业能力各维度水平表现不同,且在民族、城乡、年级、学习和个人实习实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个人、学校、政策、家庭等因素均对民族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显著影响。民族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立多方联动工作机制,并重视学生群体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高校作为贫困大学生就业前受教育的最后一站,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影响深远。以重庆市5所高校的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探究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的高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就业指导、就业渠道、学历与专业知识及技能、专业设置、就业政策以及专业实习是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高校因素。在探究贫困大学生就业高校因素的基础上,从高校层面提出推动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趋严峻,其外因是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内因是毕业生自身对就业期望过高。调查表明,昆明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普遍较高,与实际就业情况相去较远,其原因主要是受家庭经济条件、传统观念和高校课程设置的影响以及缺乏对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客观认识。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一度致使全球经济下行,也冲击着中国经济,造成企业用工萎缩;加之大学生的连年扩招,加剧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进一步恶化.经受危机的洗礼,在后危机时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表现出一系列新趋向.应用司卷方法,对湖南二十多所高校的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后危机时代,大学毕业生的薪酬预期更趋理性、择业更加注重发展空间、就业更加重视能力提升,多元化格局更加凸显.最后,提出一系列破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在市场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就业市场中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现行就业政策与传统就业制度不协调、高等教育体制与市场经济需求不适应、大学生自身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女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地区高校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大学生就业难除受传统的性别歧视、就业保障机制不健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等社会客观因素影响外,还受自我认同、能力、职业价值观、智能结构等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当加强制度设计和政策引导;社会应当为女大学生就业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高校应加强对女大学生的教育与就业指导;女大学生应转变观念,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课题组对采取问卷方式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双师型”教师的授课质量和课外就业帮助、参加企业顶岗实训、参加协会活动、召开就业知识讲座等均能促进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应采取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强校内外尤其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顶岗实训机会,以及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措施,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当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它涉及了社会经济结构、就业市场、高校、毕业生自身因素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些应对措施,政府要调整经济结构;就业市场要规范市场行为;高校要完善就业指导;毕业生要降低就业期望,各个方面要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建立健全、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渝东南一区四县为重庆少数民族聚居区,该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存在不愿返乡、创业人数少、偏好机关事业单位等现状。学生的就业取向、人文地理环境、个人就业竞争能力以及政策扶持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相关原因,并以此为基础从求职意向、生源优势、能力培养和政策扶持四方面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成倍增长,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随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几所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的实证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调适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影响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他高等院校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50多年以来,他们不仅为党和国家在研究制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维护祖国统一、巩固民族团结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还为我国广大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他们为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提高民族素质,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伟大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民族院校既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毕业生就业问题就是其…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化,高等教育越来越受欢迎.自1999年以来,由于大学扩招,高校毕业生在短期内迅速激增,使得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研究方面的职业期望在专业过程中的作用,探讨了职业期望内外部维度与就业的关系以及人口特征变量对就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北京高校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起薪期望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程度.通过方差分析可知,就业起薪期望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专业类型、就读年级与起薪期望并无相关性.通过因子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知,家庭经济情况、自我能力评价、求职技能水平以及学业成绩对就业起薪期望有影响,其中家庭经济情况影响程度最大,而就业心理需求对就业起薪期望并没有显著性影响.最终根据研究结论,对我国高校本科生就业起薪提出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教师》2017,(23)
高职医学教育是我国现行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医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课题组通过调查分析,从社会及用人单位的相关要求、高职学校的教学改革、学生择业的观念及技巧等方面总结出一些影响因素,我们认为,在影响就业满意度的因素中,用人单位对高职学历和实践能力的认可程度、学校教育情况对就业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学生的个人能力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医学类高职院校应在平时的教育中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训,提高学校的整体声誉,提高学生个人素养,要密切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用人单位接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就业,提高就业的质量,提升就业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期望:基于性别比较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假设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存在性别差异,而城镇或农村、父母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期望性别差异的因素,运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方法验证假定命题的真假。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存在差异,男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总体上高于女大学生;大学生就业期望的性别差异与生源地以及是否独生子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